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番校
指捕役。明史·舒化传:“且厂卫非能自廉察,必属之番校。”参见“ 番子 ”。
分類:捕役
《國語辭典》:番子  拼音:fān zi
1.旧日用来称呼外国人。《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2.明清时稽查缉捕罪犯的差役。《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證符牒,贿如数,径去。」也称为「番子手」、「番役」。
《漢語大詞典》:捕壮(捕壯)
即捕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或捕壮拿获,于某年月日申报某衙门。”参见“ 捕役 ”。
分類:捕役
《國語辭典》:捕役  拼音:bǔ yì
衙门里担任缉捕人犯的差役。《福惠全书。卷一七。刑名部。总论》:「其缉盗之事,又必在于捕役。」《儒林外史》第五○回:「话说那万中书在秦中书家厅上看戏,突被一个官员,带领捕役进来,将他锁了出去。」也称为「捕快」。
《國語辭典》:捕快  拼音:bǔ kuài
衙门里担任缉拿人犯的差役。《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会同了众捕快,次日解官。」《红楼梦》第六八回:「咱们只去见官,省得捕快皂隶拿来。」也称为「捕人」、「捕役」、「步快」。
分類:捕快捕役
《國語辭典》:捕役  拼音:bǔ yì
衙门里担任缉捕人犯的差役。《福惠全书。卷一七。刑名部。总论》:「其缉盗之事,又必在于捕役。」《儒林外史》第五○回:「话说那万中书在秦中书家厅上看戏,突被一个官员,带领捕役进来,将他锁了出去。」也称为「捕快」。
《國語辭典》:观察(觀察)  拼音:guān chá
1.仔细察看。《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
2.唐、宋诸道设观察使,明清称各道道员为「观察」。《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因心里喜他殷勤,就把收的王观察的个旧枕箱,把与他盛花儿针线。」
《國語辭典》:观察使(觀察使)  拼音:guān chá shǐ
职官名。唐代设置,为各道的最高长官,负责察访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唐中叶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后改为采访处置使,又改为观察处置使。宋代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國語辭典》:勾使  拼音:gōu shǐ
捕役、捕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上面若签个押字,使个令史,差个勾使,只是一张忙不及印赴期的咨示。」
《國語辭典》:官店  拼音:guān diàn
官营的店铺,可供商贾集散货物。唐。李翱 疏绝进献:「故有作官店以居商贾者,有酿酒而官沽者,其他杂率巧设名号,是皆夺百姓之利,亏三代之法。」《金瓶梅》第四七回:「这苗青另搭了船只,载至临青马头上,钞关上过了,装到清河县城外官店内卸下。」
《漢語大詞典》:拿人(拏人)
犹捕役,捕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婆利国 拏人善投轮,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远以投入,无不中。”
《漢語大詞典》:番当(番當)
明 清 时官府当值的捕役。《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我们两个正是 淮安 军捕衙门的番当,缉了你这两个多月,你却逃在这里!”参见“ 番子 ”。
《國語辭典》:番子  拼音:fān zi
1.旧日用来称呼外国人。《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2.明清时稽查缉捕罪犯的差役。《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證符牒,贿如数,径去。」也称为「番子手」、「番役」。
《國語辭典》:捉事人  拼音:zhuō shì rén
捉拿罪犯、盗贼的差役。《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当下喝赐钱酒,赏犒捉事人。」也称为「捉事使臣」。
分類:捕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