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当职(當職)
(1).担任职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王涣 ﹞为太守 陈宠 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2).旧时职官的自称。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盖闻为政之术,务农为先……当职自蒙朝命,来剖郡符,虽诚心未格於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闲闲 ﹞尝於礼部厅壁上牓云:‘当职係三品官,为人书扇面失体,请诸人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宦邸忧思》:“我自从离了父母妻室,来此赴选,不拟一擢高科,拜授当职。”
(3).指主管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士子争财於学校,教化不明,太守罪也。当职先罚俸半月,牒学照规行。”
(2).旧时职官的自称。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盖闻为政之术,务农为先……当职自蒙朝命,来剖郡符,虽诚心未格於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闲闲 ﹞尝於礼部厅壁上牓云:‘当职係三品官,为人书扇面失体,请诸人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宦邸忧思》:“我自从离了父母妻室,来此赴选,不拟一擢高科,拜授当职。”
(3).指主管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士子争财於学校,教化不明,太守罪也。当职先罚俸半月,牒学照规行。”
《國語辭典》:本官 拼音:běn guān
1.原官职。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永明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新唐书。卷一七三。列传。裴度》:「议者交口请相度,乃以本官兼中书侍郎、平章事,权佞侧目。」
2.本地方主官。《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若得落籍除名,愿为夫妇,如今不免多将些金帛,前往衙前,寻那旧契张面前,去那本官根前说则个。」
3.官员自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本官听得说有个行在崔待诏,教请过来做生活。」《水浒传》第八回:「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
2.本地方主官。《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若得落籍除名,愿为夫妇,如今不免多将些金帛,前往衙前,寻那旧契张面前,去那本官根前说则个。」
3.官员自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本官听得说有个行在崔待诏,教请过来做生活。」《水浒传》第八回:「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
《漢語大詞典》:自名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國語辭典》:末学(末學) 拼音:mò xué
1.没有根底的肤浅学识。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后亦指治学不求根本,学识浅薄之学者。《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世之俗儒末学,醒醉不分,而稽论当世,疑误视听。」
2.后学。多用作自谦之词。如:「得闻先生雅教,末学受益匪浅。」《陈书。卷三三。儒林列传。沈不害》:「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唐。韩愈 〈读墨子〉:「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
3.非正统主流之学。《抱朴子。外篇。自叙》:「晚又学七尺宏趫,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七。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救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2.后学。多用作自谦之词。如:「得闻先生雅教,末学受益匪浅。」《陈书。卷三三。儒林列传。沈不害》:「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唐。韩愈 〈读墨子〉:「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
3.非正统主流之学。《抱朴子。外篇。自叙》:「晚又学七尺宏趫,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七。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救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