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偏袒扼腕(偏袒扼腕)  拼音:piān tǎn è wàn
露出手臂以另一只手抓住,表示愤慨不平。《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也作「偏袒扼腕」。
《国语辞典》:令人扼腕  拼音:lìng rén è wàn
1.让人感到惋惜。如:「他英年早逝,真令人扼腕。」
2.让人感到愤怒。如:「歹徒杀人不眨眼的恶行,真是令人扼腕。」
分类:惋惜愤怒
《国语辞典》:攘袂扼腕  拼音:ráng mèi è wàn
捲起衣袖,紧握手腕。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五。不可为已甚》:「神龟之间,张仲瑀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清品,一时武人,攘袂扼腕,至无所泄其愤。」
《国语辞典》:腕道症候群  拼音:wàn dào zhèng hòu qún
手腕因长期重覆固定动作,压迫通过手腕的正中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出现障碍的病症。主要症状为两手麻热肿胀,尤以拇指、食指、中指特别严重。
《国语辞典》:蝮蛇螫手,壮士断腕(蝮蛇螫手,壮士断腕)  拼音:fù shé zhē shǒu,zhuàng shì duàn wàn
有胆识的人能在被毒蛇咬到手时,立即斩断手腕。语本《汉书。卷三三。田儋传》:「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
《国语辞典》:腕隧道症  拼音:wàn suì dào zhèng
病名。由于包围腕部正中神经的结缔组织发炎,形成压迫所引起的酸、麻、胀、痛、刺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语本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於身也。”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帝梦手持刀自割落十指,恶之,告 徽 及 杨侃 , 徽 曰:‘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亦省作“ 蝮螫解腕 ”。 元 王恽 《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
《漢語大詞典》:蝮螫解腕
见“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國語辭典》:胳膊腕子(肐膊腕子)  拼音:gē bo wàn zi
手臂下端,与手掌相连的地方。也作「胳膊腕子」。
《漢語大詞典》:护腕
如击剑者或球类运动员所用的戴在手腕上防止扭伤的防护套;尤指射箭运动员戴的一种通常皮革制的防护套,以防止左腕因弓弦突然绷断而被弹伤
套在手腕上的保暖编织物
《高级汉语词典》:掰腕子  拼音:bāi wàn zǐ
两人互相握住对方的一只手比赛腕力
《漢語大詞典》:瞋目扼腕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分類:愤怒勇敢
《漢語大詞典》:拳腕
见"拳"。
《國語辭典》:耍手腕  拼音:shuǎ shǒu wàn
玩弄手段。如:「凡事脚踏实地,千万别想要耍手腕以达成目的!」
《漢語大詞典》:螫手解腕
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於身也。”三国志·魏志·陈泰传:“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后以“螫手解腕”比喻为了顾全大局而忍痛牺牲局部。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景 恐上责之,遣中兵参军 柳昕 奉啟於上,以为:‘王旅未接,死亡交急,遂求援 关中 ,自救目前。臣既不安於 高氏 ,岂见客於 宇文 !但螫手解腕,事不得已,本图为国,愿不赐咎!’”亦省作“ 螫手 ”。北史·隋长宁郡王俨传:“﹝ 儼 ﹞上表求宿衞,辞情哀切,帝览之惻然。 杨素 进曰:‘伏愿圣心同於螫手,不宜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