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8,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老苍
寿星
大庆
养老
大老
耆艾
野叟
凋落
白头翁
健在
白叟
村翁
扶老
凋谢
老少
《國語辭典》:老苍(老蒼)  拼音:lǎo cāng
老人,因年老而发苍白。唐。杜甫〈壮游〉诗:「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也作「老苍头」。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老人星的别称,参见「老人」条。古人以之为天下太平、健康长寿的象徵。民间常把他塑造成秃顶广额、白须持杖的老人。也称为「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寿星老儿」。
2.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为辰,在十二国为郑,在十二州为衮,在二十八宿则起于轸宿十二度,跨角、亢二宿至氐宿四度。
《國語辭典》:寿星(壽星)  拼音:shòu xīng
1.被祝寿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也称为「寿星老儿」。
2.饰物。如:「铃铛寿星」。
《國語辭典》:大庆(大慶)  拼音:dà qìng
1.大可庆贺的事。晋。王羲之 杂帖四:「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北史。卷八。齐本纪。后主》:「癸丑,祈皇祠。坛壝蕝之内有忽有车轨之辙,……乙卯,诏以为大庆,班告天下。」
2.国家的庆典。如:「十年大庆」。
3.对人生日的敬称。《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况且转眼就是你九十大庆,小弟定要亲到府上登堂奉祝。」
《國語辭典》:养老(養老)  拼音:yǎng lǎo
1.一种古代的礼制。择取年老而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并加以礼敬。《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脩而兼用之。」
2.年老在家休养。《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时陈元龙之父陈圭,养老在家,闻鼓乐之声,遂问左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丈差了,老丈选择东床,不过为养老计耳。」
3.扶养年老而不能自给的人。《西游记》第四二回:「我儿,弄得你何处安身,教我倚靠何人养老!」
《漢語大詞典》:养老礼(養老禮)
古代对年高德劭的老者按时饷以酒食而敬礼之的礼节。东观汉记·明帝纪:“冬十月,﹝ 明帝 ﹞幸辟雍,初行养老礼。”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 明帝 永平 二年,临辟廱,行大射养老礼。”亦省称“ 养老 ”。礼记·王制:“凡养老: 有虞氏 以燕礼, 夏后氏 以饗礼, 殷 人以食礼, 周 人脩而兼用之。五十养於乡;六十养於国;七十养於学,达於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养老:“ 洪武 十九年六月詔,天下行养老之政。”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千叟宴:“百餘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髮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
《國語辭典》:大老  拼音:dà lǎo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2.指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如:「一时奉为体坛大老。」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悄悄写了十几封书子,打发人进京去遍托朝里大老。」
《國語辭典》:耆艾  拼音:qí ài
1.老人的通称。《汉书。卷六。武帝纪》:「然则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
2.师傅。《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漢語大詞典》:野叟
村野老人。 唐 杜荀鹤 《乱后山居》诗:“野叟并田鉏暮雨,溪禽同石立寒烟。” 明 杨慎 《词品·写词述怀》:“想山翁野叟,正尔高眠。” 欧阳山 《苦斗》七十:“这里面,有自称野叟的大官儿。”
《國語辭典》:凋落  拼音:diāo luò
衰败零落。《文选。何劭。游仙诗》:「光色冬夏茂,根柢无凋落。」《文选。陆机。叹逝赋》:「昔每闻长老追记平生同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國語辭典》:白头翁(白頭翁)  拼音:bái tóu wēng
1.鬓发泛白的老人。唐。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诗:「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动物名。鸟纲雀形目。形体似画眉,色灰黑,腹白。头后部有一撮白斑羽毛,故称为「白头翁」。性吵杂。主要栖息于平地至中海拔处的开阔地,以昆虫、果实为主食。
3.植物名。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毛,叶宽卵形,三全裂,中裂片三深裂,侧裂片不等二浅裂,末回裂片卵形。四、五月间,茎顶开暗紫色花。聚合果球形,径九至十二公分,瘦果扁纺锤形,长三至四公厘,宿存花柱长三至七公分,被长柔毛。可供观赏及入药用。
《國語辭典》:健在  拼音:jiàn zài
健全完好的存在。多指人。宋。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词:「身健在,且加餐。」
《國語辭典》:白叟  拼音:bái sǒu
白发老人。唐。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吾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
《漢語大詞典》:村翁
乡村老人。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静香堂看雨》曲:“乘落日,村翁捕鱼;感西风,倦客思鱸。” 清 郑燮 《再到西村》诗:“送花邻女看都嫁,卖酒村翁兴不违。”
《國語辭典》:扶老  拼音:fú lǎo
1.扶,扶竹,一种竹子,适做拐杖,可供老人凭藉扶持,因称手杖为「扶老」。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扶持年老的人。《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濒洙泗之水,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晋。潘岳 马汧督诔:「扶老携幼,街号巷哭,呜呼哀哉。」
《國語辭典》:扶老携幼(扶老攜幼)  拼音:fú lǎo xī yòu
搀扶著老人,带领著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儒林外史》第一回:「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也作「携老扶弱」、「携老扶幼」、「携老挈幼」、「携幼扶老」。
《國語辭典》:凋谢(凋謝)  拼音:diāo xiè
1.枯萎、零落。如:「在严冬的侵袭下,枝头上的花儿都凋谢了。」也作「彫谢」。
2.比喻人事的衰老死亡。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也作「彫谢」。
《國語辭典》:老少  拼音:lǎo shào
年纪老大或年纪幼小的。如:「老少咸宜」。《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