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地中海型贫血(地中海型贫血)  拼音:dì zhōng hǎi xíng pín xiě
病名。一种以血红素球蛋白缺陷为特徵的遗传血液病。新生儿在出生数月内即有贫血、肝脾肿大的症状,并导致发育不良,容易骨折,严重时更可导致死亡。病情严重的地中海型贫血患者,需靠定期输血来维持生命。其基因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常见于祖籍地中海地区、中东及南亚的人群,有时亦见于某些北欧人及印第安人。
《国语辞典》:心神丧失(心神丧失)  拼音:xīn shén sàng shī
1.对于外界事务缺乏认知理解及判断能力,以致无法辨认是非善意,或无法依其辨认而作出正确行为或预料行为后果。如智能不足,重度。
2.法律用语,指行为时因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识其行为违法或欠缺依其辨识而行为之能力者。
《国语辞典》:问题少年(问题少年)  拼音:wèn tí shào nián
因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缺陷,或社会适应欠佳,而违反少年规范、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偏差行为的少年。有的可能受违警处分,有的可能受司法程序处理。
《国语辞典》:完好无缺(完好无缺)  拼音:wán hǎo wú quē
完整,没有缺陷。如:「这件宋瓷保留至今仍是完好无缺,真是难得!」
分类:完整缺陷
《国语辞典》:包涵儿(包涵儿)  拼音:bāo hán ér
北平方言。指缺陷、美中不足。
《国语辞典》:残障(残障)  拼音:cán zhàng
1.肢体有缺陷。如:「这孩子虽身体残障,但仍奋斗不懈,其精神令人赞许」。
2.肢体有缺陷的人。如:「一次车祸,使他成了残障人士。」
《国语辞典》: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拼音:bǔ cháng zuò yòng
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透过某方面的成就或优秀表现来弥补另一方面的缺陷、不足、无能、或挫折,这些弱处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想像的,往往是个体自卑的由来。
《国语辞典》:自闭症(自闭症)  拼音:zì bì zhèng
正式诊断名称为「自闭症类群障碍」。在儿童期发病,主要病理特徵为社交沟通与社交互动缺陷、以及局限且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患者缺乏与现实环境接触的能力与兴趣,语言能力可能有缺陷。此病原因不明,尚无根治方法,早期治疗则部分疗效很好。
《国语辞典》:残而不废(残而不废)  拼音:cán ér bù fèi
形容人不因身体上的缺陷,而更加奋发向上。如:「他丧失双手而却能以双脚作画,这种残而不废的精神,真是令人佩服。」
《国语辞典》:打自得儿(打自得儿)  拼音:dǎ zì dé ér
不知自己的缺陷,反认为很得意,值得骄傲。《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是甚么口头,有这么打自得儿没的。」
《国语辞典》:蒙古症  拼音:méng gǔ zhèng
病名。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缺陷,病患第二十一对染色体比正常数目多,呈三体状态。其症状有发育迟缓、抵抗力弱、先天性心脏病、智能不足等。由于脸部前额宽、鼻梁扁塌、眼距大、双眼细长往上吊,貌似蒙古人,因此称为「蒙古症」。现已称为「唐氏症候群」(Down syndrome),不再用「蒙古症」。
《國語辭典》:补苴罅漏(補苴罅漏)  拼音:bǔ jū xià lòu
1.补苴,补缀。罅漏,缝隙。「补苴罅漏」指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清史稿。卷一二八。河渠志三》:「咸丰间,南北堤溃决四次。时军务方棘,工费减发,补苴罅漏而已。」
2.比喻弥补事物的缺失。唐。韩愈 进学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國語辭典》:补苴(補苴)  拼音:bǔ jū
弥补缺漏。唐。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漢語大詞典》:爱滋病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毒通过密切的性接触、输血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热、消瘦、乏力、体重减轻、腹泻,以及淋巴结肿大和皮肤病变等。1979年于美国被首次发现。
《國語辭典》:低能儿(低能兒)  拼音:dī néng ér
1.智能不足的一种疾病。泛指智力发育过程中没有达到正常水平,需以特殊方法教育的儿童。
2.讥讽人的能力不足,含贬义。如:「他的工作表现可圈可点;但在情感处理上,却像个低能儿,屡屡犯错。」
《漢語大詞典》:金属探伤(金屬探傷)
利用探伤器检验金属制件内部缺陷(如隐蔽的裂纹、砂眼、杂质等)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