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4,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寝皮食肉
青肝碧血
神脑
韧性
精气神儿
龙马精神
胸中
神明
独有
有神
无聊
太和
道心
伤神
休息
《國語辭典》:寝皮食肉(寢皮食肉)  拼音:qǐn pí shí ròu
寝皮,把皮剥下来当寝具睡。寝皮食肉形容愤恨到极点。参见「食肉寝皮」条。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八出:「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谁想那一班儿没掂三,歹心肠,贼狗男。」
《漢語大詞典》:青肝碧血
喻以身殉国的精神。《西游补》第九回:“今日闻羽书,明日见庙报,那箇不有青肝碧血之心?”参见“ 碧血 ”。
分類:精神
《國語辭典》:碧血  拼音:bì xiě
碧色的血。语本《庄子。外物》:「苌宏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比喻为正义所流的血。元。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分類:牺牲精神
《漢語大詞典》:神脑(神腦)
指精神或思想。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民贼之巢穴,不在民军北指之 幽 燕 ,乃在吾人自己之神脑。”
分類:精神思想
《國語辭典》:韧性(韌性)  拼音:rèn xìng
1.材料受力至破坏前所能吸收能量之大小,为一种材料的机械性质。
2.个性坚韧不挠的。如:「这人极有韧性,不轻易向命运低头。」
《漢語大詞典》:精气神儿
精神。例如:他的精气神儿总是特别足。
分類:精神
《國語辭典》:龙马精神(龍馬精神)  拼音:lóng mǎ jīng shén
龙马,传说中的神马。「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鸥姿。」
分類:精神
《漢語大詞典》: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國語辭典》:神明  拼音:shén míng
1.一切神的通称。《易经。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2.精神。《庄子。齐物论》:「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3.如神般的通晓、明白。《汉书。卷一○○。叙传上》:「及它隐伏,旬日数得。郡中震栗,咸称神明。」
《國語辭典》:独有(獨有)  拼音:dú yǒu
1.独自占有。如:「这块空地是他们家所独有的。」
2.只有、仅有。如:「班上独有他没有近视。」
《國語辭典》:有神  拼音:yǒu shén
1.奇妙不可测,好像有神明从旁帮助。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精神圆足。如:「他的眼睛炯炯有神。」
《國語辭典》:无聊(無聊)  拼音:wú liáo
1.精神空虚、愁闷。《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唐。罗隐〈大梁见乔诩〉诗:「千年非有限,一醉解无聊。」《聊斋志异。卷一一。香玉》:「于是至无聊时,女辄一至。」
2.穷困而无所依靠。《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自是刘、石祸结,兵戈日交,河东、弘农间百姓无聊矣。」
3.无可奈何。《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
4.形容语言举止无趣而惹人讨厌。如:「别老是把无聊当有趣。」
《國語辭典》:太和  拼音:tài hé
1.阴阳会合,冲和之气。《汉书。卷一○○。叙传上》:「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禀卬太和。」
2.太平盛世。《文选。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号:(1)三国魏明帝的年号(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号(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号(西元829~835)。
《漢語大詞典》:大和
(1).一种良弓。周礼·考工记·弓人:“大和无灂。” 郑玄 注:“大和,尤良者也。” 孔颖达 疏:“大和谓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
(2).非常和协。左传·襄公十三年:“ 晋 国之民,是以大和。”
见“ 太和 ”。
《國語辭典》:道心  拼音:dào xīn
1.发于义理之心。《书经。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史。卷四一○。列传。舒璘》:「杨简谓璘孝友忠实,道心融明。楼钥谓璘之于人,如熙然之阳春。」
2.求道之心或悟道之心。唐。王建〈题东华观〉诗:「白发道心熟,黄衣仙骨轻。」唐。张说〈灉湖山寺〉诗:「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國語辭典》:伤神(傷神)  拼音:shāng shén
1.损耗精神。《韩非子。解老》:「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志盛者思锐以胜劳,气衰者虑密以伤神。」
2.伤心。《文选。江淹。别赋》:「造分手而衔涕,感寂漠而伤神。」
《國語辭典》:休息  拼音:xiū xí
1.歇息。《礼记。月令》:「劳农以休息之。」也作「庥息」。
2.休养生息。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此边郡之民,得免抄掠之祸,渐渐休息生聚也。」
3.安息。《淮南子。精神》:「或者生乃徭役也,而死乃休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