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箛签(箛簽)
犹竹签。明史·张经传:“贼刊巨木塞隘口,布蒺藜菰签,伏机弩毒鏢。”
分類:竹签
《漢語大詞典》:稿签门上(稿簽門上)
旧衙门里的签押人员。《老残游记》第二十回:“ 陶三 进去告知了稿签门上,传出话来,今日夜已深了,暂且交差看管,明日辰刻过堂,押到官饭店里。”
《國語辭典》:发签(發籤)  拼音:fā qiān
派遣。《红楼梦》第四回:「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交书。」
《高级汉语词典》:会签  拼音:huì qiān
在存档或发出的文件上共同签署
《國語辭典》:火签(火籤)  拼音:huǒ qiān
旧时官署用来缉捕或传讯人犯,令其火速到案的用具。《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立即拈了一枝火签,差原差立拿凤鸣岐,当堂回话。」
《漢語大詞典》:柜签(櫃籤)
指柜子的编号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遴收役》:“每柜一人掌之,宜于各房科,择老成諳练者若干名四季轮充,以掣名籤而定人,以掣柜籤而定所守。”
分類:柜子编号
《漢語大詞典》:红头签(紅頭簽)
古时御厨中的一种食品。 宋 陆游 《南唐书·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御厨﹞食味,有鷺鷥饼、天喜饼、駞蹄餤、春分餤、蜜云饼、鐺糟炙、瓏璁餤、红头签、五色餛飩、子母馒头。”
《漢語大詞典》:汉票签处(漢票簽處)
清 官署名。负责校阅汉文,拟写票签,记录谕旨等事。《清会典·内阁·汉票签处》:“侍读: 汉 二人,委署侍读,掌校閲汉文本章,拟写票籤之式。”
《高级汉语词典》:便签  拼音:biàn qiān
便条
《漢語大詞典》:插签儿的(插簽兒的)
布置在对方内部刺探情报或进行其他活动的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八:“这 李青山 是胡子的插签儿的。”
《國語辭典》:草签(草簽)  拼音:cǎo qiān
由举行谈判的双方代表在条约的草案上签署自己的姓名,表示双方的代表对条约的草案本文已经取得一致的看法。
《漢語大詞典》:代签
由另一个人代替某人签字。例如:由他来代签这个合同。
《漢語大詞典》:签补(籤補)
签发补充。《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仰中书省通政院先将消乏逃亡人户合併籤补,管站目头因而典买本管站户亲属,并听完聚,价不追还。”
分類:签发补充
《漢語大詞典》:签差(簽差)
签发派遣。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引 宋 张棣 《金虏图经·用师》:“虏人用兵专尚骑,间有步者,乃签差 汉 儿,悉非真虏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愚以为平常婚户,发房签差,照例均轮。”
分類:签发派遣
《國語辭典》:签订(簽訂)  拼音:qiān dìng
订立合约、协议,并签名以示同意。如:「签订条约」、「房屋交易务必签订买卖合约,来保障双方的权益。」《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广九为英人请办五路之一,二十五年签订草约,悬而未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