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信节(信節)
(1).使者所持的符节印信。史记·朝鲜列传:“ 右渠 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 宋 曾巩 《送程公鸥使江西》诗:“斋航又自日边去,信节初从天上假。”
(2).忠贞的节操。 唐 顾况 《瑶草春》诗:“执心轻 子都 ,信节冠 秋胡 。”
《漢語大詞典》:龟符(龜符)
(1).《黄帝出军决》:“﹝ 黄帝 ﹞伐 蚩尤 ……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太牢,有元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 黄帝 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所得梦符也,广三寸,长一尺,於是 黄帝 佩之以征,即日擒 蚩尤 。”后遂用作典故称颂帝王顺应天命。 南朝 梁 张正见 《御幸乐游苑侍宴》诗:“凤下书丹篆,龟符著緑编。” 唐 李庾 《东都赋》:“贤相圣营,龟符墨食。” 宋 司马光 《迩英阁读毕〈后汉书〉蒙恩赐筵诗》:“兴衰炳辙跡,淑慝粲龟符。”
(2).指天赐人君的祥端征兆。
(3).龟形的符节。 南朝 齐 谢朓 《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鸿恩妄假,復授龟符。”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汉 发兵用铜虎符。及 唐 初,为银兔符……至伪 周 , 武 姓也,玄武,龟也,又以铜为龟符。”
《國語辭典》:刻符  拼音:kè fú
书体名。秦书八体之一。镌刻在信符上,用以徵信。字体多用篆书。因为是用刀刻的,故笔画较为平直。如今传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命节(命節)
皇帝所授予的符节。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至如 淄 、 青 、 恒州 、 范阳 等道,祖父各有功业,相承命节,年岁已久。”
《漢語大詞典》:执符(執符)
(1).持符节。比喻守信。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
(2).指使相符;谨守。《明诗纪事丁籤》卷一引 明 王廷相 家藏集:“游精於 秦 汉 ,割正於 六朝 ,执符於《雅》《謨》,参变於诸子。”
《漢語大詞典》:偃节(偃節)
放下符节。指完成使命归来。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功成偃节,復执大柄,君臣相遇,播於乐章。”
《漢語大詞典》:矫节(矯節)
(1).违背节令。 南朝 梁 何逊 《咏春雪寄旅人治书思澄》:“咸言不适时,安知非矫节。”
(2).矫情。 唐 白居易 《得甲为将以箪醪投河命众饮之或非其矫节判》:“苟臧否之必由,何古今之有异?非其矫节,是不知言。”
(3).高尚的节操。 明 何景明 《结肠赋》:“君矫节而抗行兮,屡违时而摈损。”
(4).假托君命。节,符节。 清 方苞 《灌婴论》:“故矫节闭殿,莫敢齟齬,以生得失。”
《漢語大詞典》:符信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汉 班固 《白虎通·瑞贽》:“ 舜 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后汉书·袁安传:“ 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诛。” 宋 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今 秦 蜀 之中,又裂纸以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以为金玉,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
(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 。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 ,姓 竇 氏。 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漢語大詞典》:节盖(節蓋)
古代持符节的大将所使用的伞盖。三国志·吴志·朱桓传:“ 黄龙 元年,拜 桓 前将军,领 青州 牧,假节……时 庐江 太守 李膺 整严兵骑,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及见 桓 节盖在后,卒不敢出,其见惮如此。”
《漢語大詞典》:毛节(毛節)
(1).即髦节。朝廷使者用作凭证的符节。 唐 独孤及 《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当为天北斗,曾使海西陲。毛节精诚著,铜楼羽翼施。”
(2).即髦节。道士用来表示法力的符节。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仙官欲往 九龙潭 ,毛节朱幡倚石龕。”毛,一本作“ 旄 ”。 唐 卢纶 《太白西峰偶宿单祝二尊师石室》诗:“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大罗天上柳烟含,你毛节朱旛倚石龕。”参见“ 髦节 ”。
《漢語大詞典》:髦节(髦節)
古代使者所持的竹节,以牦牛尾作饰。髦,通“ 旄 ”。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
《漢語大詞典》:信符
用作凭证的符节。墨子·旗帜:“门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明史·云南土司传三:“九年, 老挝 贡使还,恐道中为他部所阻,给信符,敕 孟艮 、 车里 诸部遣人护之。”清史稿·世祖纪一:“庚子,收故摄政王信符,贮内库。”
《漢語大詞典》:牙节(牙節)
(1).牙旗与符节。 唐 刘禹锡 《管城新驿记》:“蘧庐有甲乙,牀帐有冬夏,庭容牙节,廡卧囊橐,示礼而不慁也。”
(2).丫叉和木节。 宋 苏轼 《铁拄杖》诗序:“家宝一铁拄杖,如楖栗木,牙节宛转天成。”
《漢語大詞典》:边符(邊符)
旧时指朝廷颁发给边地军政官员的符节。 宋 王圭 《贾昌朝乞罢使相第三表不允诏》:“遽愿还于相紱,且蘄解于边符。”
《漢語大詞典》:送节(送節)
(1).送走旧节候。谓季节更换。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鸿雁游而送节,凯凤翔而迎时。” 唐 李峤 《十月奉教作》诗:“白藏初送节,元律始迎冬。”白藏,指秋季。
(2).送别使节。 唐 杜甫 《东楼》诗:“传声看驛使,送节向 河 源。”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时遣使和好 吐蕃 ,故用 张騫 寻 河 源故事。” 明 何景明 《赠韩亚卿还湖南》诗之二:“送节初临夏,廻旌已逼年。”
(3).送还符节。晋书·谢玄传:“ 河 北骚动, 玄 自以处分失所,上疏送节,尽求解所职。”
(4).谓节日送礼。《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他家既先来与咱家孩子送节,咱少不的也买礼过去,与他家长姐送节。”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广州之中秋节》:“节前人亦多买之送亲友,名曰送节。”
《漢語大詞典》:节印(節印)
符节和印信。汉书·傅介子传:“﹝ 楼兰王 安归 ﹞发兵杀略卫司马 安乐 、光禄大夫 忠 ……及 安息 、 大宛 使,盗取节印献物。” 颜师古 注:“节及印, 汉 使者所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