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市人皆笑
 
出胯下
 
忍辱胯下
 
淮阴胯
 
笑韩信
  
胯下辱

相关人物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0~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裤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典故 
已而已而
  
接舆歌
 
接舆狂
 
接舆醉
 
楚人凤
  
楚狂接舆
 
楚狂紫
    
笑孔丘
 
葛凤
 
行歌叹凤
 
衰凤
   
凤兮
 
凤兮凤
  
凤衰

相关人物
孔子
 
楚狂

参考典故
凤来仪


《论语注疏·微子》~6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陆通〉~996~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有,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子罕》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简释

接舆狂:咏隐士或狂者。五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例句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元孚 送李四校书

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吴融 宝灵县西测津

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吴融 萧县道中

还知谢客名先重,肯为诗篇问楚狂。 周贺 寺居寄杨侍御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孟郊 子庆诗

相如曾作凤兮吟,昔被文君会此音。 孙玄照 琴中歌赠王仙仙

偷归瓮间卧,逢个楚狂来。 戴叔伦 答崔载华

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李群玉 吾道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李颀 杂兴

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 权德舆 题邵端公林亭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王维 偶然作六首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王维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治书招远意,知共楚狂行。 皎然 奉酬袁使君西楼钱秦山人与昼同赴李侍御招三韵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卢照邻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罗隐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钱起 早夏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三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 答友人见寄酒

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 韩偓 赠湖南李思齐处士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韩愈 芍药歌

莫怪狂人游楚国,莲花只在淤泥生。 顾况 寻僧二首之二

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 顾况 赠韦清将军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典故
三年不顾
 
三年送目
 
下蔡倡
 
下蔡倾
 
下蔡城危
 
下蔡迷
 
偷窥笑眼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
 
墙东宋
 
墙头岑寂
 
太赤
 
宋家东
 
宋家邻
 
宋玉墙
 
宋玉东家
 
宋玉东邻
 
宋玉墙东
 
宋玉墙头
 
宋玉邻
 
宋邻
 
宋邻东畔
 
惑阳城
 
慕宋
 
施朱施粉
  
东家一笑
    
东邻女
 
东邻妙
 
东邻子
 
楚女窥墙
  
登墙女
  
窥宋东墙
 
窥宋玉
 
窥邻
 
粉墙偷眼觑
 
红欹宋玉
 
莫把一分增减
 
西邻公子
 
西邻宋
 
西邻宋家
   
迷下蔡惑阳城
 
邻墙招
 
邻宋玉
 
阳城下蔡
 
阳城惑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宋玉


《昭明文选》卷十九〈 赋癸·情·登徒子好色赋〉~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士。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未。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艺文类聚》卷十八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据《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简释

三年送目:指女子爱慕男子。宋杨亿《宋玉》:“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

宋玉墙:喻女子寄情之所。唐罗隐《桃花》:“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例句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于濆 宫怨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阳城迷处笑,京兆画时嚬。 吴融 倒次元韵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吴融 即席十韵

城堪迷下蔡,台合上姑苏。 吴融 即席十韵

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吴融 春晚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 徐夤 忆牡丹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 李商隐 夜思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李商隐 思贤顿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李商隐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李商隐 赠歌妓二首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李商隐 镜槛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李白 效古二首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一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杜牧 偶作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 梁锽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

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花恨红腰柳妒眉,东邻墙短不曾窥。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王硕 和三乡诗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白居易 感情

一笑阳城人便惑,何堪教见杜红儿。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罗虬 比红儿诗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攲宋玉墙。 罗隐 桃花

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 罗隐

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赵嘏 昔昔盐二十首恒敛千金笑

每笑东家子,窥他宋玉墙。 霍总 关山月

有时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韦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韩偓 偶见

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 韩偓 席上有赠

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韩偓 无题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骆宾王 咏美人在天津桥

典故
七里溪
 
严光钓濑
 
严子垂钓
  
严陵卧
 
严陵钓
 
垂钓严生
 
垂钓沧波
  
子陵钓
 
富春渔钓
 
富春生
 
思严子
 
披羊裘
 
披裘垂钓
 
披裘泽畔
 
换钓舟
 
桐江叟
 
桐江羊裘
 
桐江钓叟
 
汉皇故人
 
狂客羊裘
 
独抱羊裘
 
笑严陵
  
羊裘翁
 
羊裘老子
 
羊裘钓
 
野水投竿
  
相关人物
严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4~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3283~
会贞按:《后汉书·严光传》,字子陵。光武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注》引顾野王《舆地志》,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元和志》,严子陵钓台在桐庐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即今桐庐县西。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严光传》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简释

严陵钓:咏隐士。唐李白《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例句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刘沧 赠颛琐山人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题王校书山斋

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李华 杂诗六首之二

云山绕屋犹嫌浅,欲棹渔舟近钓台。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

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柳宗元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许棠 寄江上弟妹

结茅秪约钓鱼台,溅水鸬鹚去又回。 郑谷 寄赠杨夔处士

典故
个里本来空洞
 
吾腹空虚
 
此腹空洞
 
笑此中空洞
 
腹中空洞

相关人物
周顗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797~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典故
去年人面
 
去年此日家人倚
 
崔护
  
桃门笑
 
笑桃门巷
 
粉面不知何处在
 
门里桃边

相关人物
崔护


《本事诗·情感》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秖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护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四〈情感·崔护〉~258~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典故

《老子·德经·四十一章》~66~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例句

儒生也爱长生术,不见人间大笑人。 刘威 赠道者

典故
仰天大笑冠簪落
 
冠缨绝
 
大笑绝缨
 
笑绝缨
 
缨索绝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98~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典故
公瑾见误
 
周郎一顾
 
周郎尚不知
 
周郎知曲误
 
周郎知音
 
周郎识曲
 
周郎赏
 
周郎醉眼
  
周郎顾曲
 
回头顾曲
 
小误回头
 
待一顾
 
微笑周郎
 
忆周郎
 
恋红牙
 
曲误不须顾
 
畏周郎
 
知音周郎
 
觅周郎
 
误曲
 
赏音稀
 
顾周
 
顾曲中误
 
顾曲人
  
顾曲多情
 
一顾周郎
 
曲误试周郎
 
误新声试周郎
 
误顾
 
相关人物
周瑜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5~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简释

周郎顾:咏乐曲或知音。唐李端《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例句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刘禹锡 纥那曲二首

惭和周郎应见顾,感知大造竟无穷。 刘耕 和主司王起

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张祜 觱篥

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 听筝

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杨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湛贲 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王绩 咏妓

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 薛能 赠韦氏歌人二首

周郎怀抱好知音,常爱山僧物外心。 贯休 酬张相公见寄

典故   
党家人笑


《苏轼诗集》卷四十七〈赵成伯家有丽人,仆忝乡人,不肯开樽,徒吟春雪美句,次韵一笑〉
绣帘朱户未曾开,谁见梅花落镜台。试问高吟三十韵,何如低唱两三杯。莫言衰鬓聊相映,须得纤腰与共回。知道文君隔青琐,梁园赋客肯言才。
《宋稗类钞》卷四〈豪旷〉~46~
陶学士谷,买得党太尉故妓。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得有此。但能销金帐下,浅酌低唱,饮羊羔美酒耳。」陶愧其言。
典故
倒著接䍦
  
山公上马
  
山公坐池
 
山公延宾客
 
山公游赏
  
山公行处
  
山公饮
 
山太守
 
山简
 
山翁倒载
 
山翁醉
 
巾倒戴
 
接䍦倒
 
接䍦倾倒
 
白接䍦
 
笑问并州儿葛
 
笑马上葛僵
 
举鞭问
 
葛强
  
相关人物
山简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附《山简传》
山简字季伦。平雅有父风。与嵇绍、刘谟等齐名。迁尚书。出为征南将军。……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列传·山简〉~228~
简字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馀,涛不之知也。简叹曰:「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后与谯国嵇绍、沛郡刘谟、弘农杨准齐名。初为太子舍人,累迁太子庶子、黄门郎,出为青州刺史。徵拜侍中,顷之,转尚书。历镇军将军、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不行,复拜尚书。光熙初,转吏部尚书。永嘉初,出为雍州刺史、镇西将军。徵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简欲令朝臣各举所知,以广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书言『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唐虞之盛,元恺登庸;周室之隆,济济多士。秦汉已来,风雅渐丧。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之始也。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言。自初平之元,讫于建安之末,三十年中,万姓流散,死亡略尽,斯乱之极也。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皆率职。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臣以为不先所难,而辨其所易。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俊才、乡邑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是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朝廷从之。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简释

山公醉:咏醉酒或醉态。唐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如泥。”

葛强:指跟随自己的爱将。唐杜甫《清明》:“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例句

不辞便学山公醉,花下无人作主人。 令狐楚 三月晦日会李员外座中频以老大不醉见讥因有此赠

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回。 元凛 九日对酒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刘禹锡 送李庚先辈赴选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山公念旧偏知我,今日因君泪满衣。 吕温 道州送戴简处士往贺州谒杨侍郎

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周彦晖 晦日重宴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孟浩然 九日怀襄阳

山公来取醉,时唱接䍦歌。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孟浩然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未阑。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彊知。 岑参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萧散林亭晚,倒载欲还家。 弓嗣初 晦日宴高氏林亭

且同山简醉,倒载莫褰帷。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 张继 华州夜宴庾侍御宅

昔日接䍦倒,今我葛巾翻。 张说 翻著葛巾呈赵尹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张谓 春园家宴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张贲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

当时不敢辞先醉,误逐群公倒载还。 戴叔伦 奉酬卢端公饮后赠诸公见示之作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李商隐 九日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李白 岘山怀古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李白 留别广陵诸公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李白 襄阳曲四首

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 李白 襄阳曲四首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李白 襄阳歌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䍦。 李白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

谢公留赏山公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李郢 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李郢 南池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 杜甫 北邻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杜甫 壮游

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二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杜甫 清明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 杜甫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杜甫 章梓州水亭

空醉山翁酒,遥怜似葛强。 杜甫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函命起居江陵节度阳城郡王卫公幕

不用投车辖,甘从倒载还。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山翁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知。 温庭筠 题友人池亭

自是山公兴,谁令下士知。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汉江临泛

不蹶不惊行步稳,最宜山简醉中骑。 白居易 公垂尚书以白马见寄光洁稳善以诗谢之

山简醉高阳,唯闻倒接䍦。岂如公今日,馀力兼有之。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 罗邺 凤州北楼

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 罗隐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山公仰尔延宾客,好傍春风次第开。 赵嘏 花园即事呈常中丞

始知山简绕,频向习家池。 郑昈 落花

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䍦。 钱起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韦庄 春暮

陈遵已投辖,山公正坐池。 韩仲宣 晦日重宴

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 高绍 晦日宴高氏林亭

山简愧兼诸郡命,郑玄惭秉六经权。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之什

典故
的皪宜笑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39~
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嫚嫚,妩媚纤弱,曳独茧之褕绁,眇阎易以恤削,便姗嫳屑,与俗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郭璞曰:「鲜明貌也。」又《楚辞补注》曰:「美人皓齿嫭以姱。」又曰:「娥眉笑以的皪。」皪音砾也。
典故
今古一南楼
 
元规啸咏
 
元规爱月
  
南楼使君
 
南楼老子
 
南楼高兴
 
坐胡床
 
庾亮南楼
 
庾亮楼
 
庾令楼
 
庾侯席
 
庾公爱月
   
庾监高楼
 
延参佐
 
据胡床
 
月向元规
 
楼月
 
楼移庾亮
 
殷浩赋南楼
 
老子上南楼
 
老子兴不浅
  
胡床待月
 
胡床老子
 
胡床谈笑
 
胡床邀月
 
兴不浅
 
兴不薄
 
兴方不浅
 
诸君少住
 
醉倚胡床

相关人物
庾亮
 
殷浩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8~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列传〉~924~
初,亮所乘马有的颅,殷浩以为不利于主,劝亮卖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惭而退。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

简释

庾公楼:指风流儒雅之场所。唐卢纶《送申居正字往湖南迎亲……》:“坦腹定逢潘令罪,上楼应伴庚公闲。”


例句

遥想高楼上,唯君对庾公。 司空曙 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

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 吴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崔峒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傥有登楼望,还应伴庾公。 戴叔伦 送万户曹之任扬州便归旧隐

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李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怜如在庾楼中。 李逢吉 和严揆省中宿斋遇令狐员外当值之作

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 李郢 上裴晋公

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 树间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杜甫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之一

江山胜他郡,闲赋庾楼诗。 杜荀鹤 送友人牧江州

沧州值康乐,明月向元规。 杨巨源 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

绛老问年须算字,庾公逢月要题诗。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

庾楼寒更忆,肠断雪千峰。 杨牢 奉酬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之

相思玩华彩,因感庾公楼。 权德舆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待月登庾楼,排云上萧寺。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

偏怀赏心处,同望庾楼前。 权德舆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楼应伴庾公闲。 卢纶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常得伴登楼。 卢纶 送邓州崔长史

何郎载酒别贤侯,更吐歌珠宴庾楼。 卢邺 和李尚书命妓钱崔侍御

庾亮楼何厄,陈蕃榻更崇。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从此文星在何处,武牢关外庾公楼。 罗隐 送郑州严员外

楼移庾亮千山月,树待袁宏一扇风。 罗隐 途中献晋州孟中丞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二

庾楼清赏处,吟彻曙钟看。 郑谷 京兆府试残月如新月

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 郑谷 荆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

双旌相望处,月白庾公楼。 郑谷 送人之九江谒郡侯苗员外绅

典故
仲华
 
仲华笑
 
相关人物
邓禹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邓禹〉~599~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閒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馀乘。……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
典故
禹笑人寂
 
邓禹笑人

相关人物
邓禹


《南齐书》卷四十七〈王融列传〉~822~
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传·(曾孙)王融〉~575~
融字元长,少而神明警慧。……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及为中书郎,尝抚案叹曰:「为尔寂寂,邓禹笑人。」行遇朱雀桁开,路人填塞,乃搥车壁曰:「车中乃可无七尺,车前岂可乏八驺。」
《漢語大詞典》:胯下人
指 汉 韩信 。泛指能够忍辱的人。 元 陈基 《淮阴杂兴》诗:“老来易感 山阳 笛,年少休轻胯下人。”参见“ 胯下 ”。
《國語辭典》:胯下  拼音:kuà xià
1.两腿之间。
2.比喻人未显达前,受人鄙视、嘲弄。参见「胯下之辱」条。《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饭金,谁知剧盗有情深?」
《漢語大詞典》:叹凤(歎鳳)
谓生不逢时。典出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 唐玄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悲道穷。”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见长歌》:“ 有周 道衰犹叹凤,天公留得归皇 宋 。”
分類:生不逢时
《國語辭典》:接舆(接輿)  拼音:jiē yú
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
《國語辭典》:楚狂  拼音:chǔ kuáng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因见楚昭王时政治混乱,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后泛称佯狂者或狂放不拘的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分類:邢炳
《漢語大詞典》:歌凤(歌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欲去而恐罹害者也, 箕子 之《洪范》、 接舆 之歌凤也哉!”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歌凤有人供放逐,鬭鸡无相繫安危。”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狂接舆(狂接輿)
接舆 , 春秋 楚国 人,佯狂避世,故称。庄子·应帝王:“ 肩吾 见 狂接舆 。”
《國語辭典》:狂歌  拼音:kuáng gē
纵情高歌。唐。白居易〈狂歌词〉:「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庶故作狂歌于市,以动使君;幸蒙不弃,即赐重用。」
《漢語大詞典》:迷阳(迷陽)
无所用心;诈狂。《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郭象 注:“迷阳,犹亡阳也。亡阳任独,不荡於外,则吾行全矣。” 成玄英 疏:“迷,亡也;阳,明也……宜放独任之无为,忘遣应物之明智。”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迷阳,伏阳也,言诈狂。”一说,谓有刺的小灌木。 王先谦 集解:“谓棘刺也,生於山野,践之伤足,至今吾 楚 舆夫遇之犹呼迷阳踢也。” 金 党怀英 《寄贾因叔》诗:“鶉居鷇食两迷阳,四十犹贪桂子香。”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累紲吾穷矣,迷阳遂已而。” 清 黄遵宪 《放歌》:“迷阳迷阳伤吾足,岂能絶漠渡磧远勒《燕然铭》。” 鲁迅 《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漢語大詞典》:陆通歌凤(陸通歌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陆通歌凤”为避世隐居的典故。 唐 元稹 《放言》诗之四:“ 宁戚 饭牛图底事? 陆通 歌凤也无端。”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凤歌(鳳歌)
(1).据《论语·微子》载: 孔丘 到 楚国 去, 楚 狂 接舆 唱着“凤兮”之歌讽刺 孔丘 ,走过 孔丘 车前。后即用“凤歌”指狂人之歌。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寄》诗:“凤歌空有问,龙性詎能驯。”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 楚 狂人,凤歌笑 孔丘 。”
(2).凤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凤歌出云闕,龙驾戾 蓬山 。”
(3).形容箫笙等的吹奏声。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凤歌谐律,方资燕俎之欢;鷺羽分庭,忽集寿山之下。”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东家女(東家女)
泛指东邻美女。 清 方拱乾 《绝域纪略》:“男子偶有悦於东家女,女父母曰:‘必逐而妇。’归遂不动色而逐之。”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國語辭典》:东墙(東牆)  拼音:dōng qiáng
东边的墙垣。借指邻家。如:「东墙处子」。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蘠(東蘠)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东蘠,实可食。”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 甘 、 凉 、 银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赋》‘东蘠雕胡’註:‘东蘠,实可食。’《广志》:‘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凉 、 并 、 乌丸 地。’魏书:‘ 乌丸 地宜东墙。’余意一物:‘东蘠’讹为‘登厢’,又讹为‘登粟’耳。”
《漢語大詞典》:东邻(東鄰)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漢語大詞典》:登墙(登牆)
登上墙头。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惑 阳城 ,迷 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以“登墙”作男女越礼相悦的典故。 唐 吴融 《宋玉宅》诗:“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復见人窥。”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 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宋 真德秀 《欧阳四门集》:“自世之学者离道而为文,於是以文自命者知黼黻其言而不知金玉其行,工骚者有登墙之丑,能赋者有涤器之污。”
《漢語大詞典》:窥宋(窺宋)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因以“窥宋”指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慕。 唐 吴融 《即席十韵》:“住处方窥 宋 ,平生未嫁 卢 。” 宋 柳永 《玉蝴蝶》词:“忆情牵,粉墙曾恁,窥 宋 三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一书生家有园亭,夜雨独坐。忽一女子搴帘入,自云家在墙外,窥 宋 已久,今冒雨相就。”
《漢語大詞典》:西邻玉(西鄰玉)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本指 宋玉 。后泛指邻家的情郎。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分類:邻家情郎
《漢語大詞典》:迷下蔡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艳丽迷人。《文选·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张铣 注:“言美皃倾人之城,迷惑 下蔡 之邑。”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 苏小 风姿迷 下蔡 , 马卿 才调似 临邛 。”亦作“ 迷伤下蔡 ”。 唐 张鷟 游仙窟:“虫蛆面子,妬杀 阳城 ;蚕食容仪,迷伤 下蔡 。”
《漢語大詞典》:阳城笑(陽城笑)
指美女迷人的笑。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唐 李商隐 《镜槛》诗:“隐忍 阳城 笑,喧传 郢市 歌。”
《漢語大詞典》:严子濑(嚴子瀨)
即 严陵濑 。 唐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诗:“月中 严子瀨 ,花际 楚王城 。” 唐 钱起 《送杨皞擢第游江南》诗:“挂帆 严子瀨 ,酹酒 敬亭祠 。”参见“ 严陵瀨 ”。
分類:严陵濑
《漢語大詞典》:严陵濑(嚴陵瀨)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漢語大詞典》:子陵台(子陵臺)
东汉 严子陵 隐居钓鱼处。在 浙江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是 宋 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桐庐县 南,有 严子陵 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 严陵钓坛 也。”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 子陵臺 。”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扁舟夜泛,向 子陵臺 下,偃帆收櫓,水阔风摇舟不定。”参见“ 富春山 ”。
《漢語大詞典》: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瀨 ,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漢語大詞典》: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漢語大詞典》:钓矶(釣磯)
钓鱼时坐的岩石。 北周 明帝 《贻韦居士诗》:“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磯。” 唐 赵嘏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诗:“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遶钓磯。” 宋 陆游 《晚春感事》诗:“幽居自喜浑无事,又向湖阴坐钓磯。” 清 杜浚 《送友》诗之一:“送客停橈傍钓磯,江风初起浪花稀。”
《漢語大詞典》:钓台(釣臺)
见“ 钓臺 ”。
亦作“ 钓台 ”。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臺於其上。” 唐 张乔 《宿江叟岛居》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但留荒塚在,遥并钓台孤。”
(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
《國語辭典》:桃花人面  拼音:táo huā rén miàn
1.比喻思念的意中人或意中人不能相见。参见「人面桃花」条。元。刘时中〈朝天子。愿天〉曲:「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2.戏曲剧目。明孟称舜作。演唐诗人崔护与叶秦儿的恋爱故事。
《國語辭典》:大笑  拼音:dà xiào
放开胸怀,痛快地笑。《红楼梦》第三八回:「众人掌不住都哈哈的大笑起来。」《文明小史》第四六回:「这才恍然大悟,刚才嘣嘣几响,想是磕头了。劳航芥不觉大笑。」
《漢語大詞典》:周郎顾(周郎顧)
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 唐 李端 《听筝》诗:“欲得 周郎 顾,时时误拂絃。” 宋 周必大 《点绛唇·赠歌者小琼》词:“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 周郎 顾。”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赠皖城王姬》曲:“芙蓉竟不如,燕子还相妒。梟梟新声,未许 周郎 顾。”
《國語辭典》:顾曲周郎(顧曲周郎)  拼音:gù qǔ zhōu láng
三国时代周瑜精通音律,就算是在喝了酒的情况之下,也能精确的指出曲律上错误的故事。典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后多用以比喻知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你有这柄桃花扇,少不得个顾曲周郎;难道青春守寡,竟做个入月嫦娥不成?」
《國語辭典》:顾曲(顧曲)  拼音:gù qǔ
欣赏音乐或戏曲。参见「顾曲周郎」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一片红󷵕铺地,此乃顾曲之所。」
《國語辭典》:顾曲(顧曲)  拼音:gù qǔ
欣赏音乐或戏曲。参见「顾曲周郎」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一片红󷵕铺地,此乃顾曲之所。」
《國語辭典》:浅斟低唱(淺斟低唱)  拼音:qiǎn zhēn dī chàng
斟著茶酒,低声吟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閒的情景。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浅斟低唱,觥筹交举。」也作「浅斟低酌」、「浅斟低讴」。
《國語辭典》:羔儿酒(羔兒酒)  拼音:gāo ér jiǔ
一种用糯米酿制的酒。泛指美酒。宋。苏轼 二月三日点灯会客诗:「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宋。刘过〈鹧鸪天。楼外云山千万重〉词:「一杯自劝羔儿酒,十幅销金暖帐笼。」
《國語辭典》:羊羔  拼音:yáng gāo
1.小羊。后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卷六。养羊》:「羊羔乳食其母,比至正月,母皆瘦死。」
2.一种高利贷。参见「羊羔利」条。
3.一种美酒。参见「羊羔酒」条。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俺只见瑞雪舞鹅毛,美酒泛羊羔。」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止不过瓦钵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
分類:酒名
《國語辭典》:销金帐(銷金帳)  拼音:xiāo jīn zhàng
以金箔物装饰的床帐。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二折:「你这般当歌对酒销金帐,煞强如扫雪烹茶破草堂。」
《漢語大詞典》:倒载(倒載)
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日暮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唐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 宋 司马光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迴。”
见“ 倒载干戈 ”。
《國語辭典》:倒载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将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也作「倒置干戈」。
《漢語大詞典》:山公倒载(山公倒載)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唐 白居易 《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诗:“ 山公 倒载无妨学, 范蠡 扁舟未要追。” 宋 辛弃疾 《定风波·大醉自诸葛溪亭归》词:“昨夜 山公 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 金 元好问 《与张杜饮》诗:“ 山公 倒载羣儿笑, 焦遂 高谈四座惊。”参见“ 山简醉 ”。
《漢語大詞典》:山公兴(山公興)
同“ 山简兴 ”。 唐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诗:“自是 山公 兴,谁令下士知。”参见“ 山简醉 ”。
《漢語大詞典》:山公醉
同“ 山简醉 ”。 唐 孟浩然 《裴司士见访》诗:“谁道 山公 醉,犹能骑马廻。” 前蜀 韦庄 《春暮》诗:“不学 山公 醉,将何自解颐。”
《國語辭典》:酩酊  拼音:mǐng dǐng
饮酒大醉的样子。唐。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分類:大醉醉貌
《漢語大詞典》:醉倒山公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分類:酒醉
《漢語大詞典》:南楼(南樓)
(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漢語大詞典》:庾公楼(庾公樓)
即庾楼。 清 赵翼 《庾楼》诗:“危栏瞰天地,千载 庾公楼 。”
《漢語大詞典》:庾楼(庾樓)
(1).楼名。一名 庾公楼 ,在 江西 九江 。传说为 晋 庾亮 镇 江州 时所建,不足信。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楼正对 庐山 之 双剑峯 ,北临 大江 ,气象雄丽…… 庾亮 尝为 江 荆 豫 州刺史,其实则治 武昌 。若 武昌 南楼 名 庾楼 ,犹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晋 特 柴桑县 之 湓口关 耳,此楼附会甚明。” 唐 白居易 《庾楼晓望》诗:“三百年来 庾楼 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2).泛指楼阁。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 庾楼 无限佳兴。”
《國語辭典》:胡床  拼音:hú chuáng
一种可以摺叠的轻便绳椅。椅脚交叉即能折叠,背后设有靠背。靠背的花样古时多为栲栳样,宋人吴渊则创制荷叶样。《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金。王庭筠〈书西斋壁〉诗:「偶然携拄杖,来此据胡床。」也称为「交床」、「交椅」、「绳床」。
《漢語大詞典》:邓禹
(2-58)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新莽败亡后投刘秀,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拜大司徒。不久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却屡败于赤眉军,至全军覆没。刘秀统一全国后,被封为高密侯。明帝时,追念开国功臣功绩,将二十八名功臣图画于洛阳南宫云台,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