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叔不痴
 
周易在床头
 
周易床头
 
床头周易
 
床头易
 
床头易在
 
床头无易
 
济叔痴
 
王湛看周亦
 
病中看周易
 
病观周易
 
痴人看周易
  
痴叔读易
 
笑叔痴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王湛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28~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晋书》卷七十五〈王湛列传〉~959~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慄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

例句

王湛床头见周易,长康传里好丹青。 李颀 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

痴叔去时还读易,仲容多兴索衔杯。 杜牧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典故
伯龙受鬼笑
 
穷鬼揶揄
 
笑鬼
 
相关人物
刘伯龙


《南史》卷十七〈刘粹列传·(族弟)刘损〉~482~
损同郡宗人有刘伯龙者,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贫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伯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也。」遂止。
典故
一斗消醒
 
五斗消酲
 
五斗解醒
 
五斗醒
 
伯伦妇
 
伯伦从劝
 
刘伶五斗
 
刘伶妇
 
刘伶有贤妻
 
刘伶病醒
 
刘伶酒为名
 
刘妻叹谏
 
咒酒卮
 
妇人笑刘伶
 
谏伯伦

相关人物
刘伶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9~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晋书》卷四十九〈刘伶列传〉~375~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八]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裴子语林》~6~
刘灵字伯伦,饮酒一石,至酲复饮五斗。妻责之,灵曰:「卿可致酒五斗,吾当断之。」妻如其言。灵咒曰:「天生刘灵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莫可听。」

简释

刘伶妇:喻劝戒酒之人。宋苏拭《小儿》:“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典故
值渔父
 
尘缨欲濯
 
孺子歌
 
思濯缨
 
净濯兰缨
 
渔父笑
  
沧浪未濯
  
渔父足
 
濯冠巾
 
濯尘缨
 
濯我缨
 
濯楚臣缨
 
濯沧浪
 
濯沧浪缨
   
濯发沧浪
 
缨濯
 
沧浪濯缨
 
解尘缨
 
论浊清
 
逢渔父
 
鼓枻歌
 
鼓枻翁

相关人物
屈原

参考典故
独醒人
 
餔啜糟醨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80~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孟子注疏》卷七上〈离娄章句上〉~28~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简释

沧浪:指归隐。唐贾岛《重酬姚少府》:“沧浪余将还,知音激所习。”


例句

濯缨易为水,何必泛沧浪。 于濆 感怀

青枫江上沧浪吟,白月宫中鹦鹉林。 储光羲 酬李壶关奉使行县忆诸公

鱼竿今尚在,行此掉沧浪。 刘商 合肥至日愁中寄郑明府

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 刘沧 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

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 刘沧 与重幽上人话旧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刘沧 赠颛顼山人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题王校书山斋

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 刘长卿 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

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刘长卿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刘长卿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 刘驾 钓台怀古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司马扎 沧浪峡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司马扎 沧浪峡

因知帝城下,有路向沧浪。 司马扎 漾陂晚望

空怜濯缨处,阶下水潺潺。 司马扎 题清上人

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 吕牧 泾渭扬清烛

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严维 送李秘书往儋州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 孟郊 吊卢殷

晓碧流视听,夕清濯衣袍。 孟郊 立德新居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孙逖 和登会稽山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岑参 上嘉州表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常建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 常建 湖中晚霁

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 常建 渔浦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常建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张九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渔父置词相借问,郎官能赋许依投。 张南史 酬张二仓曹杨子闲居见寄兼呈韩郎中左补阙皇甫冉

濯缨何处去,鉴物自堪妍。 张聿 圆灵水镜

沧浪者谁子,一曲醉中听。 戴叔伦 偶成

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 戴叔伦 春江独钓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 李乂 钱唐州高使君赴任

缨尘徒自满,欲濯待清波。 李咸用 自愧

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兰桡思无限,为感濯缨歌。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东溪

濯缨闲更入,漱齿渴仍吞。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李白 沐浴子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李白 笑歌行

涉雪搴紫芳,濯缨想清波。 李白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李白 送储邕之武昌

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 李白 酬崔五郎中

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 李群玉 大云池泛舟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 送人隐居

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 李颀 东京寄万楚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李频 陕州题河上亭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杜牧 渔父

门外长溪水,怜君又濯缨。 杜牧 贻迁客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杜甫 北游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 杜甫 回棹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杜甫 解闷十二首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 杜甫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柳宗元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哲士务缨弁,鄙夫恋蓬藜。终当税尘驾,盥濯依春溪。 权德舆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无可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之三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白居易 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白居易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皇甫冉 归渡洛水

应非矍铄翁,或是沧浪客。 皎然 访朱放山人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皎然 访陆处士羽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窦群 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

西湖天下名,可以濯吾缨。 薛能 题汉州西湖

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 苏颋 题寿安王主簿池馆

如今未免风尘役,宁敢匆匆便濯缨。 褚载 南徐晚望

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许浑 宣城赠萧兵曹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谈戭 清溪馆作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贾岛 重酬姚少府

枕席相远游,聊欲浮沧浪。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

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缨人。 赵冬曦 答张燕公翻著葛巾见呈之作

前路逢渔父,多惭问姓名。 郑常 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

渼陂水色澄于镜,何必沧浪始濯缨。 郑谷 郊墅

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钱起 避暑纳凉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 钱起 闲居寄包何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怀一百韵

临川试问尧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韦庄 题颖源庙

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韩愈 县斋有怀

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骆宾王 夏日游目聊作

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 齐己 湘中感怀

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 齐己 秋江

典故
不用道林钱
 
不费青蚨买
 
作意买山
 
支公计
 
支遁不惜钱
 
无钱买山
 
西山买白云
  
买山巢由笑
 
买山归老
 
买山而隐
 
买山赀
   
买峰
 
买得前山
 
买青山
 
卖山
 
道林钱
 
钱买山

相关人物
支遁
 
深公


《世说新语》下卷下《排调》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二〉~348~
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欲为幽栖之处。潜答云:「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

例句

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刘长卿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 孟浩然 宿立公房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 归故园

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李涉 山居送僧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

从乱移家拟傍山,今来方办买山钱。 杜荀鹤 乱后山居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白居易 端居咏怀

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 蔡京 假节邕交道由吴溪

须寻最近碧霄处,拟倩和云买一峰。 陆畅 送独孤秀才下第归太白山

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之四

王维爱甚难抛画,支遁高多不惜钱。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

典故
不如公荣
 
公荣不共饮
 
公荣多染客
 
公荣豪
 
公荣酒
 
公荣饮
 
胜公荣
 
无酒酌公荣
 
王荣含笑来
 
笑对刘公荣

相关人物
阮籍
 
刘昶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简傲〉~766~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荅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籍与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籍长戎二十岁,相得如时辈。刘公荣通士,性尤好酒。籍与戎酬酢终日,而公荣不蒙一杯,三人各自得也。戎为物论所先,皆此类。」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2~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0~
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共饮而醉。
典故
下机人
 
不下机
 
典却乌貂裘
 
剩貂裘
  
十上劳
 
尘暗旧貂裘
 
妻嫂欺
 
妻嫂笑
  
季子貂裘
 
季子贪
 
季子金尽
 
季裘
 
弊貂裘
 
耻妻嫂
 
惭妻嫂
 
应嗔不下机
 
怀书十上秦
 
敝洛阳
  
敝裘自愧
 
敝貂裘
 
敝黑貂裘
 
乌裘入秦
 
乌裘十上
 
乌裘敝
 
乌裘滞秦
 
乌貂裘
 
皂貂破敝
 
破却貂裘
  
秦貂没
 
落魄苏秦
 
苏家妇
 
苏秦耻妻嫂
 
苏秦憔悴
 
行看嫂下机
  
貂敝
  
貂裘不畏雪
 
貂裘尘满
 
貂裘敝
 
还家畏嫂轻
 
风尘黑貂
 
鸣机妇
 
黄金百斤尽
 
黄金尽
  
黑貂敝
 
黑貂裘
 
黑貂裘敝

相关人物
秦惠王
 
苏秦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85~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4~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简释

季子裘:咏人奔波劳碌。唐杜甫《摇落》:“鹅费羲之墨,貂除季子裘。”


例句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吴仁壁 投谢钱武肃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唐求 伤张玖秀才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孟浩然 南归阻雪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孟浩然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戴叔伦 从军行

不脱弊裘轻锦绮,长吟佳句掩笙歌。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

归时傥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李白 别内赴征三首

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之七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书空閒度日,深拥破貂裘。 李群玉 旅泊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甫 壮游

尘生彤管笔,寒腻黑貂裘。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季子黑貂敝,得无妻嫂欺。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杜甫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 杜甫 村雨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杜甫 远游

计偕十上竟无成,忽忆岩居便独行。 权德舆 送殷卿罢举归淮南旧居

都作无成不归去,古来妻嫂笑苏秦。 沈亚之 送庞子肃

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 潘唐 下第归宜春酬黄颇饯别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白居易 读史五首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卢僎 途中口号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 东归

知己秦貂没,流年贾鵩悲。 罗隐 秋日怀孟夷庚

双垂素丝泪,几弊皂貂裘。 钱起 新丰主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陈子昂 送梁李二明府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雍裕之 四色

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韩愈 悬斋有怀

玄草终疲汉,乌裘几滞秦。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骆宾王 途中有怀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 高适 别孙䜣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高适 哭单父梁九少府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高适 酬裴秀才

典故 
愧斲轮
 
惭轮扁
 
斲轮妙
  
笑斲轮
 
老斲轮
 
车轮斲
  
轮扁斲轮
 
轮扁秘

相关人物
轮扁


《庄子集释》卷五中〈外篇·天道〉~490~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典故
一笑粲
 
一粲
 
粲然笑


《春秋谷梁传》卷十七〈昭公·四年〉~66~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此入而杀。其不言入。何也。庆封封乎吴钟离。其不言伐钟离何也。不与吴封也。庆封其以齐氏。何也。为齐讨也。灵王使人以庆封令以军中曰。有若齐庆封弑其君者乎。庆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曰。有若楚公子围。弑其兄之子而代之为君者乎。军人粲然皆笑。庆封弑其君。而不以弑君之罪罪之者。庆封不为灵王服也。不与楚讨也。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孔子曰。怀恶而讨。虽死不服。其斯之谓与。遂灭厉遂。继事也。晋·范宁集解:「粲然,盛笑貌。」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诗七首〉~09~
青溪千馀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企颍阳,临河思洗耳。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脩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苏轼诗集》卷三十四〈诅楚文〉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瓒。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质之于巫咸,万叶期不叛。今其后嗣王,乃敢搆多难。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计其所称诉,何啻桀纣乱。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岂惟公子卬,社鬼亦遭谩。辽哉千载后,发我一笑粲。
典故
一笑无秦帝
 
仲连逃海
 
仲连逃海上
 
却秦
 
却赏
 
耻帝秦
 
海见鲁连心
 
沧海难追
 
终挠赵帝秦
 
谈笑却秦军
 
跳东海
 
蹈东海
  
蹈沧州
 
蹈沧海
 
适赵解纷
  
鲁连归
 
鲁连解围
  
鲁连遗风

相关人物
鲁仲连


《战国策》卷二十〈赵策·秦围赵之邯郸〉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简释

蹈海:指不畏强敌,宁死不屈。唐李白《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例句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刘长卿 送卢侍御赴河北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李白 别鲁颂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鲁连所以蹈东海,古往今来称达人。 李颀 行路难

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剪在频阳。 杨巨源 赠张将军

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

鲁连未必蹈沧海,应见麒麟新画图。 鲍溶 淮南卧病闻李相夷简移军山阴以靖东寇感激之下因抒长句

典故
出门西笑
 
大嚼宁须肉
 
大嚼屠门
   
屠门快
 
过屠门嚼
 
长安西笑

相关人物
曹植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吴季重书〉~905~
植白:季重足下。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燕饮弥日,其于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若夫觞酌凌波于前,箫笳发音于后,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左顾右眄,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唐·李善注引《桓子新论》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

例句

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罗隐 黄鹤驿偶题

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典故
回旋笑长沙
 
回舞袖
 
国小问长沙
 
地窄不回身
 
长沙舞

相关人物
刘发


《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200~
长沙定王发,发之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命曰发。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长沙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
典故 
了却公家事
 
了却官痴
 
了官中事
 
了官事
 
儿痴不了
 
公家事自笑痴儿
 
官事未易了
 
痴儿了公事
 
痴儿了官事
 
痴儿公事了
 
痴儿计

相关人物
杨济


《晋书》卷四十七〈傅玄列传·(子)傅咸(子)傅敷〉~326~
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咸答曰:「卫公云,酒色之杀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悾悾为忠益,而当见疾乎!」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
典故
迟行笑褚渊

相关人物
褚渊


《南齐书》卷二十三《褚渊传》
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
《南史》卷二十八《褚裕之传》附《褚彦回传》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明帝尝叹曰:「褚彦回能迟行缓步,便得宰相矣。」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暂离,不可得已。」……彦回初为丹阳,与从弟炤同载,道逢齐高帝,彦回举手指高帝车谓炤曰:「此非常人也。」出为吴兴,高帝饷物别,彦回又语人曰:「此人才貌非常,将来不可测也。」及顾命之际,引高帝豫焉。……及袁粲怀贰,曰:「褚公眼睛多白,所谓白虹贯日,亡宋者终此人也。」他日,粲谓彦回曰:「国家所倚,唯公与刘丹阳及粲耳,愿各自勉,无使竹帛所笑。」彦回曰:「愿以鄙心寄公之腹则可矣。」然竟不能贞固。……齐台建,彦回白高帝,引何曾自魏司徒为晋丞相,求为齐官。高帝谦而不许。建元元年,进位司徒,侍中、中书监如故,改封南康郡公。彦回让司徒,乃与仆射王俭书,欲依蔡谟事例。俭以非所宜言,劝彦回受命。终不就。寻加尚书令。二年,重申前命为司徒,又固让。……时朝廷机事,彦回多与议谋,每见从纳,礼遇甚重。上大宴集,酒后谓朝臣曰:「卿等并宋时公卿,亦当不言我应得天子。」王俭等未及答,彦回敛板曰:「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上笑曰:「吾有愧文叔,知公为朱祐久矣。」彦回善弹琵琶,齐武帝在东宫宴集,赐以金镂柄银柱琵琶。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宅尝失火,烟爓甚逼,左右惊扰,彦回神色怡然,索舆徐去。然世颇以名节讥之,于时百姓语曰:「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彦回生。」

例句

溅血惭嵇绍,迟行笑褚渊。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典故 
少傅赤松游
 
从赤松游
 
慕赤松
  
松乔约
  
笑随赤松
 
觅松子
  
赤松去
  
赤松志
 
赤松期
 
赤松游
 
追赤松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王子乔
 
黄初平(赤松子)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8~
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唐·李善注引《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又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例句

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孟浩然 寄天台道士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张说 奉和圣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

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徐九皋 咏史

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

思君远寄西山药,岁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沧波舟,张怀赤松列。 李德裕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李白 古风之二十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李白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杜甫 哭王彭州抡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杜甫 寄韩谏议

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 杨于陵 赠毛仙翁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权德舆 桃源篇

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 武平一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老臣预陪县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白居易 仲夏斋戒月

何必学留侯,崎岖觅松子。 白居易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 白居易 送毛仙翁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薛据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露坛装琬琰,真像写松乔。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钱起 裴仆射东亭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钱起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陈子昂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马戴 赠道者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明日尊前若相问,为言今访赤松游。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國語辭典》:痴叔  拼音:chī shú
晋代王济之叔王湛。王湛有才德,人皆不知而以为痴。王济尝与其论《周易》,湛剖析精妙,且有奇趣。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侃问其痴叔死否。王济答以王湛并不痴,并推崇其才在山涛以下,魏舒以上。王湛因而闻名。见《晋书。卷七五。王湛传》。
《漢語大詞典》:鬼笑人
见“ 鬼笑 ”。
《漢語大詞典》:鬼笑
南史·刘损传:“ 损 同郡宗人有 刘伯龙 者,少而贫薄,及长,歷位尚书左丞、少府、 武陵 太守,贫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 伯龙 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復为鬼所笑也。’遂止。”后因以“鬼笑”为士人贫困、生计窘迫之典。 宋 陆游 《碌碌》诗:“安贫无鬼笑,守道有天知。” 清 丘逢甲 《重阳前数日风雨忽集慨然有悲秋之意》诗:“ 伯龙 鬼笑谋何拙,洗马人言意始愁。”亦作“ 鬼笑人 ”、“ 鬼笑穷 ”。 宋 陆游 《苦贫》诗:“熟思岂是天贫我,妄计还忧鬼笑人。” 宋 陆游 《书幸》诗:“破屋頽垣鬼笑穷,暗中调护赖天公。”
《國語辭典》:沧浪(滄浪)  拼音:cāng láng
1.青色的水。晋。陆机〈塘上行〉:「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宋。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词:「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2.汉水。《书经。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國語辭典》:渔父(漁父)  拼音:yú fǔ
1.年老的渔夫。《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唐。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2.庄子杂篇的篇名。主旨言不宜分外求世,守真则道存。
3.《楚辞》的篇名。屈原作。原放逐江湘,忧愁叹吟,遇避世渔父,假设问答以寄意。
《國語辭典》:濯缨(濯纓)  拼音:zhuó yīng
1.洗涤帽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2.比喻超凡脱俗,志节坚贞。南朝宋。殷景仁〈文殊师利赞〉:「体绝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迹。」唐。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
《國語辭典》:濯足  拼音:zhuó zú
本指清洗脚。语出《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人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后比喻除去世间尘埃,以保持高洁品格。《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唐。杜甫〈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分類:清除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买山钱(買山錢)
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闲卧见忆》诗:“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流徙分途》:“我那老爷呵,官居清白,无有买山钱。” 清 赵翼 《园居》诗之一:“必待买山钱,始慰栖巖志。”参见“ 买山 ”。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买山隐(買山隱)
谓退隐。 宋 朱熹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词:“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鍊丹成。” 清 金农 《怀人绝句》之二十:“闻説休粮买山隐,白髭鬚称罢官人。”参见“ 买山 ”。
分類:退隐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十上
谓多次上书言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始将连横説 秦惠王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闕三冬,而书劳十上。”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唐 贾岛 《即事》诗:“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
分類:上书言事
《漢語大詞典》:季子裘
季子 的貂裘。指 战国 时 苏秦 入 秦 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絶,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唐 殷尧藩 《九日》诗:“壮怀空掷 班超 笔,久客谁怜 季子 裘。”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千里风尘 季子 裘, 五湖 烟浪 志和 舟。” 明 唐顺之 《十五夜旅怀》诗:“镜有 潘郎 鬢,囊无 季子 裘。”
《漢語大詞典》:敝裘
破旧的皮衣。 唐 岑参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明 刘基 《呼灯》诗:“西风一夜吹庭树,惊起呼灯问敝裘。”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起行视天宇,太息揽敝裘。”
分類:破旧皮衣
《漢語大詞典》:秦裘
指破旧的皮衣。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拾青非 汉 策,化緇类 秦 裘。” 陈熙晋 笺注:“ 唐 都 秦中 ,故曰 秦 裘。兼用 苏秦 裘敝去 秦 事。”
分類:破旧皮衣
《漢語大詞典》:裘敝金尽(裘敝金盡)
见“ 裘弊金尽 ”。
《國語辭典》:裘弊金尽(裘弊金盡)  拼音:qiú bì jīn jìn
皮衣破败,钱财用尽。形容生活穷困窘迫。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如:「他因为生活奢侈,又加上投资失败,没多久就弄得裘弊金尽。」
《國語辭典》:貂裘  拼音:diāo qiú
用貂皮制成的裘衣。《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
《漢語大詞典》:黑裘
紫貂皮制成的裘。 唐 杜甫 《村雨》诗:“揽带看朱紱,开箱覩黑裘。” 唐 温庭筠 《过西堡塞北》诗:“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分類:貂皮
《漢語大詞典》:妙斲
精妙的刀斧工。泛指功力精深的技能。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时来未可知,妙斲待 轮扁 。” 宋 陈造 《寄二孙》诗:“良匠有妙斲,惰农无厚收。”
《漢語大詞典》:斲轮手(斲輪手)
亦作“斵轮手”。 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人。后常喻指诗文等方面的高手。 宋 苏轼 《嘲子由》诗:“妙哉斵轮手,堂下笑 桓公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去路縹緲中仍收束完密,神不外散,是为斲轮手。”
《國語辭典》:轮扁(輪扁)  拼音:lún biǎn
春秋时齐国人,名扁,善作轮。后指技艺精湛的名匠。《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陆厥》:「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老夫亦不尽辨此。」
《國語辭典》:蹈海  拼音:dào hǎi
1.投海、跳海。晋。陆机 演连珠五○首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
2.航海。比喻危险。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
《漢語大詞典》:鲁连子(魯連子)
见“ 鲁连 ”。
《國語辭典》:鲁连(魯連)  拼音:lǔ lián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参见「鲁仲连」条。
《國語辭典》:鲁连蹈海(魯連蹈海)  拼音:lǔ lián dào hǎi
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周游列国到赵国时,正逢秦兵围赵都邯郸。魏王因惧秦而派辛垣衍劝说赵王尊秦为帝。鲁仲连和他激辩,并义正词严的表示:宁愿跳海而死,也不做暴秦的臣民。典出《战国策。赵策三》。后比喻宁死也不受强敌屈辱的节操。清。吴伟业〈东莱行〉:「鲁连蹈海非求名,鸱夷一舸宁逃生。」
《國語辭典》:鲁连(魯連)  拼音:lǔ lián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参见「鲁仲连」条。
《漢語大詞典》:屠门嚼(屠門嚼)
见“ 屠门大嚼 ”。
《國語辭典》:屠门大嚼(屠門大嚼)  拼音:tú mén dà jué
比喻内心喜欢而不能得到,于是只好做出已得之状以自慰。三国魏。曹植 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國語辭典》:屠门大嚼(屠門大嚼)  拼音:tú mén dà jué
比喻内心喜欢而不能得到,于是只好做出已得之状以自慰。三国魏。曹植 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漢語大詞典》:了事痴(了事癡)
犹言办事迷。指醉心政事。语出《晋书·傅咸传》:“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復为快耳!” 宋 杨万里 《冬暖》诗:“暂闲何似长闲好,无事非关了事痴。” 宋 陆游 《冬日》诗:“幸是原无了事痴,偷闲聊復学儿嬉。” 宋 陆游 《题直舍壁》诗:“文书那得废哦诗,羞作羣儿了事痴;付与后人评此老,一丘一壑过 元规 。”
《國語辭典》:乔松(喬松)  拼音:qiáo sōng
1.高大的松树。《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2.松科松属单维管束亚属之一种五叶松。大乔木,高可达七十公尺。针叶五针一束,长十至二十五公分。毬果圆柱形,长十五至二十五公分,种子具长翅。
3.称古代仙人王子乔和赤松子。清。陈曾寿 菩萨蛮。浮天渺渺江流去词:「相见海枯时,乔松难等期!」
《國語辭典》:松乔(松喬)  拼音:sō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的合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2.比喻高寿,或借用为祝寿之词。如:「寿如松乔」。《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
3.比喻隐士。《南齐书。卷二八。刘善明传》:「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國語辭典》:松子  拼音:sōng zǐ
1.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 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也称为「松仁」、「松子仁」。
2.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國語辭典》:赤松  拼音:chì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可达四十公尺,树皮与嫩芽皆赤褐色,针叶二针一束。雌雄同株,雄毬花黄色,雌毬花紫色。毬果卵圆形,种子有披针形的翅。木材供建筑、造纸之用,树脂可作松香,叶可提炼化工原料。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也称为「日本赤松」。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农氏的雨师。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2)指帝喾的老师。《韩诗外传》卷五:「帝喾学乎赤松子。」也称为「赤诵子」、「松子」。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农氏的雨师。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2)指帝喾的老师。《韩诗外传》卷五:「帝喾学乎赤松子。」也称为「赤诵子」、「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