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长发(長發) 拼音:cháng fā
《诗经。商颂》的篇名。根据〈诗序〉:「长发,大褅也。」或亦指祀成汤之诗。首章二句为:「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漢語大詞典》:都知
(1).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 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同年 卢嗣业 诉醵罚钱,致诗於状元曰:未识都知面,频输復分钱。”原注:“由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
(2).教坊歌师。《宋史·乐志十七》:“ 大中祥符 五年,因鼓工 温用 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有指挥使一人、都知二人、副都知二人、押班三人、应奉文字一人,监领内侍二人。”
(3). 五代 、 宋 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遣殿直都知 范氲 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 彦温 ( 杨彦温 )。”《宋史·职官志六》:“﹝骑军﹞诸班有都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太祖 朝,都知、押班皆以供奉官为之。”
(4).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店都知,説一和,道:‘国家修造了数载餘过,其间盖造的非小可,想天宫上光景,赛他不过。’”《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店都知见贵人许多日不曾见得 符令公 ,多口道:‘官人,你枉了日逐去俟候, 李 部署要钱,官人若不把与他,如何得见 符令公 ?’”
(2).教坊歌师。《宋史·乐志十七》:“ 大中祥符 五年,因鼓工 温用 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有指挥使一人、都知二人、副都知二人、押班三人、应奉文字一人,监领内侍二人。”
(3). 五代 、 宋 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遣殿直都知 范氲 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 彦温 ( 杨彦温 )。”《宋史·职官志六》:“﹝骑军﹞诸班有都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太祖 朝,都知、押班皆以供奉官为之。”
(4).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店都知,説一和,道:‘国家修造了数载餘过,其间盖造的非小可,想天宫上光景,赛他不过。’”《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店都知见贵人许多日不曾见得 符令公 ,多口道:‘官人,你枉了日逐去俟候, 李 部署要钱,官人若不把与他,如何得见 符令公 ?’”
《國語辭典》:小姐 拼音:xiǎo jiě
1.旧时指娼妓、歌女。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四。傅九林小姐》:「傅九,年二十九岁,好狎游,常为倡家营办生业,遂与散乐林小姐绸缪,约窃负而逃。」
2.富贵人家的女儿。《红楼梦》第四五回:「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著;若生在贫寒小户人家做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
3.称谓。称妻子、夫人。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俺小姐夹谷人氏,童家女儿,小字娇兰,娶为妻室,十年光景,甚是绸缪。」
4.社交场合泛称年轻女性,多用于未婚女子或女子姓名之后的称呼。如:「小姐,请问民权东路怎么走?」
5.称选美比赛中的优胜者,常冠以地区名称或其他衔称。如:「中国小姐」、「环球小姐」。
2.富贵人家的女儿。《红楼梦》第四五回:「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著;若生在贫寒小户人家做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
3.称谓。称妻子、夫人。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俺小姐夹谷人氏,童家女儿,小字娇兰,娶为妻室,十年光景,甚是绸缪。」
4.社交场合泛称年轻女性,多用于未婚女子或女子姓名之后的称呼。如:「小姐,请问民权东路怎么走?」
5.称选美比赛中的优胜者,常冠以地区名称或其他衔称。如:「中国小姐」、「环球小姐」。
《漢語大詞典》:裕陵
(1).古代帝王陵墓名。(1) 金显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县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石门山 东,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县 西北 昌瑞山 。
(2). 宋 人对 神宗 的习惯称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楼钥 《跋汪季路书画·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 裁决庶政,动出亲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画一来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
(2). 宋 人对 神宗 的习惯称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楼钥 《跋汪季路书画·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 裁决庶政,动出亲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画一来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