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拂翟
宋 时郊祀祭礼的一种仪式。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国朝故事,乘舆亲祠郊庙,拂翟后,以金合贮龙脑,内侍捧之,布於黄道,重齐洁也。”宋史·礼志一:“皇帝自大次至版位,内臣二人执翟羽前导,号曰拂翟。”
《漢語大詞典》:开祭(開祭)
举行祭礼。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六:“开祭的时候,奏过了哀乐, 巧巧 领着两个妇女献上花圈,然后是死者家属致祭,区干部致祭。”
分類:祭礼
《漢語大詞典》:武德舞
雅舞名。多用于宗庙祭礼。汉书·礼乐志:“《武德舞》者, 高祖 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东观汉记·明帝纪:“上尊号曰 显宗 ,庙与 世宗 庙同,而祠祫祭於 世祖 之堂,共进《武德》之舞。”宋书·乐志一:“﹝ 汉高祖 ﹞又造《武德舞》,舞人悉执干戚。”隋书·音乐志上:“皇考 高祖武皇帝 神室奏《武德舞》辞。”
《漢語大詞典》:献尸(獻尸)
古代祭礼中向尸者进献祭品。尸,祭礼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洗爵于房,酌亚献尸,尸拜受,主妇北面拜送。”礼记·祭义:“君献尸。”
《國語辭典》:替罪羊  拼音:tì zuì yáng
比喻代人受罪过的人。参见「替罪羔羊」条。如:「你明明知道是我偷的,为什么要拿他当替罪羊?」
《漢語大詞典》:冢祀
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 杜预 注:“冢,大也。”
《国语辞典》:禫礼(禫礼)  拼音:tǎn lǐ
脱除孝服的祭礼,或指服丧的最后阶段。《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三月之服曰缌麻,三年将满曰禫礼。」
《漢語大詞典》:焚帛
焚烧纸帛。祭礼的一种仪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焚帛,礼毕。”红楼梦第五三回:“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漢語大詞典》:野祝
野外司祭礼的人。 宋 梅尧臣 《发长芦江口》诗:“野祝击鼓降神语,老鸦衔肉上树飞。”
分類:野外祭礼
《漢語大詞典》:盥事
古代灌祭礼仪。宋史·乐志九:“天一以清,地一以寧。惟皇精专,承神明灵。娥御堕津,瀆祗扬溟。盥事允严,先祖是听。”
分類:祭礼礼仪
《漢語大詞典》:侯禳
古代迎祥除灾的祭礼。侯,通“ 候 ”。迎。周礼·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寧风旱,弥烖兵,远辠疾。” 郑玄 注:“侯之言候也,候嘉庆祈福祥之属。禳,禳却凶咎、寧风旱之属。”一说侯禳者,候四时恶气禳去之。见周礼·夏官·小子“凡沉辜侯禳,饰其牲”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说。
分類:祭礼
《漢語大詞典》:格祀
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尚书大传卷三:“六沴之礼,散齐七日,致齐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从东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礼曰格祀。”
《漢語大詞典》:逆暑
犹迎夏。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 孙诒让 正义:“逆暑迎寒者,迎其气之至而祭之,与迎春迎夏义同。”
《漢語大詞典》:祭哜(祭嚌)
古代行祭礼时举食器至齿示尝。书·顾命:“太保受同,祭嚌。” 孔 传:“太保既拜而祭,既祭受福,嚌,至齿,则王亦至齿。”仪礼·特牲馈食礼:“举肺脊以授尸,尸受振祭嚌之。”史记·礼书:“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嚌先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
《漢語大詞典》:稷馈(稷饋)
古代以稷为主的祭礼。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无禄者稷馈。” 卢辩 注:“庶人无常牲,故以稷为主。”
分類: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