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31,分16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一灯传立雪
德馨神歆
共载比神仙(又作:同舟神仙侣 ...)
下笔如神
钱不能神(又作:钱神)
神女青腰
谷神
顾氏传神
何晏神伏
花神
支祈神锁(又作:淮涡神)
崧岳降神(又作:崧神 ...)
九金神鼎
金神
晋代神仙白玉棺
典故
一灯传立雪
 
少林立雪
 
师门立雪
 
庭雪到腰
 
慧可忍寒
 
大雪庭中呆立
 
立深雪
 
立门外雪
 
相关人物
僧神光
 
僧慧可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2~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景德传灯录》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典故
德馨神歆

相关人物
李斯


《尚书·周书·君陈》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昭明文选》卷三十九秦·李斯《上书秦始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例句

竹实凤所食,德馨神所歆。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人在舟中便是仙
 
仙侣同舟
  
元礼仙
 
元礼同舟
 
共载比神仙
 
同舟李膺
 
同舟神仙侣
 
星棹依元礼
    
李膺船
    
李郭小船
 
李郭游
 
李郭神仙
  
洛滨仙伯
 
登仙同元礼
 
登仙郭
 
神仙侣
 
神仙友
  
舟上欲仙
 
舟中是仙
 
送别仰神仙
 
郭去半舟闲
 
郭泰舟
  
相关人物
李膺
 
郭太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简释

仙侣同舟:喻指知己,或指沽名人的光。唐杜甫《秋兴》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例句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于瑰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之一

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 姚合 寄绛州李使君

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 姚合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

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 孟浩然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岑参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

李郭应时望,王杨入幕频。 崔峒 书怀寄杨郭李王判官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张继 重经巴丘

自怜如坠叶,泛泛侣仙舟。 张说 和朱使欣二首

敝邑连山远,仙舟数刻同。 戴叔伦 将赴东阳留上包谏议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潘游全璧散,郭去半舟闲。 李商隐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元礼期仙客,陈王睹丽人。 李峤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登仙望绝李膺舟,从此青蝇点遂稠。 李群玉 献王中丞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李群玉 重经巴丘追感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杜牧 洛阳长句二首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杜甫 秋兴八首之八

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 楼颖 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军三首

神仙惭李郭,词赋谢曹刘。 武元衡 酬严维秋夜见寄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皇甫冉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卢照邻 咏史四首

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之二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陪泛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 许浑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之一

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陈子昂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 骆宾王 送郭少府探得忧字

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典故
下笔如神
 
儒冠误身
 
星星种种坐儒冠
 
杜甫骑驴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甫昔妙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王翰愿为邻】。自谓颇挺出【自谓颇挺生】【自谓颇挺特】,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旅客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徵,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案:天宝中。诏徵天下士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李林甫抑之。奏令考试。遂无一人得第者。】。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祗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白鸥波浩荡】,万里谁能驯。
典故
使鬼兄
  
兄事钱
   
孔方君
  
无钱使鬼
 
钱不能神
 
钱可使鬼
  
鲁褒论
 
鲁褒钱

相关人物
鲁褒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鲁褒〉
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其略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秏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往,无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雠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盖疾时者共传其文。褒不仕,莫知其所终。

例句

因看鲁褒论,何处是吾庐。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之二

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 杜牧 题桐叶

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韦庄 遣兴

典故
神女青腰
    
飞霜青女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06~
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汉·高诱注:「丰隆,雷也。青女,天神,?霄玉女,主霜雪也。」

例句

宁袪青女威,愿盈君子掬。 席夔 霜菊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徐敞 白露为霜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李商隐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愿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损年华。 李商隐 赠句芒神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 霜月

青女霜枫重,黄牛峡水喧。 杜甫 东屯月夜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杜甫 秋野五首

典故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汉·河上公注:「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也。」三国魏·王弼注:「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

例句

敛迹愁山鬼,遗形慕谷神。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乡。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典故
顾氏传神

相关人物
顾恺之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巧蓺〉~722~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典故
何晏神伏

相关人物
何晏(字平叔)
 
王弼


《世说新语》上卷下《文学》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例句

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李瀚 蒙求

典故

《太平广记》卷五十八〈女仙三·魏夫人〉~36~
有女道士黄灵徽,年迈八十,貌若婴孺,号为花姑。特加修饰,累有灵应,夫人亦寓梦以示之,后亦升天。

例句

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 陆龟蒙 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

典故 
支祈囚
 
支祈神锁
 
支祈锁
   
锁支祈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七〈水族四·李汤〉~3845~
唐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馀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悚,不知其由。尔时,(「时」原在「者」字下,据明抄本移上。)乃渔者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至朱方,廉使薛公蘋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窬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十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典故
天生山甫
 
山甫秀钟崧岳
 
岳渎储精
 
崧岳生贤
 
崧岳降神
 
崧生甫
 
崧神
 
嵩岳周王佐
  
嵩降申
 
生甫
  
申降高崧
 
神崧
 
神嵩降甫
 
维岳降神
 
维神隆岳
 
诗咏嵩生
 
降神崧岳

相关人物
仲山甫
 
申伯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汉·毛亨传:「仲山甫,樊侯也。」汉·郑玄笺:「监,视。假,至也。天视周王之政教其光明乃至于下谓及众民也,天安爱此天子宣王,故生樊侯仲山甫,使佐之。」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崧高〉~669~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汉·毛亨传:「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骏,大,极,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唐·孔颖达疏:「维此至天之大岳,降其神灵和气,以福祐伯夷之后,生此甫国之侯及申国之伯。以伯夷常掌其神祀,故祐助其后,使其国则历代常存,子孙则多有贤智。维此申伯及此甫侯维为周之卿士桢干之臣。」
典故 
九金神鼎
  
铸金九枚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三年〉~367~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225~
其夏六月,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焉。有鹿过,上自射之,因之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楙未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言:「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象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皆尝鬺享上帝鬼神。其空足曰鬲,以象三德,飨承天祜。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周颂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不敖,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亨。
典故

《吕氏春秋·纪部》卷七〈孟秋纪·孟秋〉~375~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东汉·高诱注:「少皞,帝喾之子挚兄也,以金德王天下,号为金天氏,死配金,为西方金德之帝。少皞氏裔子曰该,皆有金德,死托祀为金神。」

例句

日驾此回辖,金神所司刑。 韩愈 答张彻

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韩愈 丰陵行

典故
晋代神仙白玉棺


《晋书》卷七十二〈葛洪列传〉~93~
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风俗通义校注》卷二〈正失·叶令祠〉~82~
后天下一玉棺于厅事前,令臣吏试入,终不动摇。乔:「天帝独欲召我。」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

例句

汉陵帝子黄金碗,晋代神仙白玉棺。 戴叔伦 赠徐山人

玉棺来九天,凫舄掩穷泉。 李群玉 伤友

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莫。 杜甫 昔游

《國語辭典》:立雪  拼音:lì xuě
比喻尊敬师长和虔诚向学。参见「程门立雪」条。元。虞集〈回吴先生庆初度启〉:「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
《漢語大詞典》:仙舟
舟船的美称。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仙舟 李膺 棹,小马 王戎 鑣。”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仙舟窅将隔,芳斝暂云同。” 宋 无名氏 《梅妃传》:“奏舞鸞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 宋 梁明夫 《贺新郎·寿吕道山四十九岁》词:“万里朝天去,见 潯阳 江上,风引仙舟 淮 浦。” 金 曹之谦 《送李郭二子还乡》诗:“祖帐临寒水,仙舟漾夕暉。”
分類:舟船
《漢語大詞典》:李仙
(1).指 汉 李膺 。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李仙 非易託, 苏鬼 尚难因。”参见“ 李郭同舟 ”。
(2).指道教传说中仙人 李八百 。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参见“ 李八百 ”。
《漢語大詞典》:李八百
(1).道教传说的仙人名。名 脱 , 蜀郡 人。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者, 蜀 人也,莫知其姓名,歷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晋书·周札传:“时有道士 李脱 者,妖术惑众,自言八百岁,故号 李八百 。”《醒世恒言·薛录士鱼服证仙》:“今你夫妻謫限将满,合该重返仙籍。何不去问那 李八百 ,教他与你打破尘障?”
(2).道教传说的仙人名。 唐 仙人 李良 。 唐 符载 《题李八百洞》诗:“后世何人来飞昇, 紫阳真人 李八百 。”宋史·方技传下·魏汉津:“ 魏汉津 ,本 蜀 黥卒也。自言师事 唐 仙人 李良 号 李八百 者,授以鼎乐之法。”
《漢語大詞典》:李膺仙
喻指名流。 唐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诗之二:“桂华临 洛 浦,如挹 李膺 仙。”参见“ 李膺门 ”、“ 李郭同舟 ”。
分類:指名名流
《漢語大詞典》:李膺舟
比喻为知己者所重,同舟共乐。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舘尽开 徐穉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 沈砺 《狂歌行》:“时而一涉水,同坐 李膺 舟。”参见“ 李郭同舟 ”。
分類:知己
《漢語大詞典》:李郭仙
即 李膺 与 郭泰 。 唐 岑参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诗:“江上舟中月,遥想 李 郭 仙。”参见“ 李郭同舟 ”。
分類:李膺
《國語辭典》:李郭同舟  拼音:lǐ guō tóng zhōu
汉郭太为李膺所重而名震京师,两人情谊深厚,同舟渡河,为众所敬羡。典出《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后形容知己同游,高逸不凡的风度,或表示与名人共处,多承恩遇。南朝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诗:「李郭或同舟,潘夏时方驾。」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八。李二曲》:「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侯车骑者,骈肩累迹,几如荀陈会坐,李郭同舟,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
《漢語大詞典》:李郭同船
见“ 李郭同舟 ”。
《漢語大詞典》:李郭舟
指高朋雅会所乘之舟。喻知己相处,亲密无间。 唐 高适 《同李太守北海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每揖 龚 黄 事,还陪 李 郭 舟。” 明 李贽 《李见田邀游东湖》诗之二:“行人本是遨游客,何况当年 李 郭 舟。” 清 赵翼 《述庵司寇竹汀宫詹过怀杜阁寓斋小集》诗:“旧雨一朝集,欣联 李 郭 舟。”参见“ 李郭同舟 ”。
《漢語大詞典》:膺舟
后汉书·郭太传:“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以“膺舟”借指有声望者之舟。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 膺 舟醉几人?” 唐 许浑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讌》诗之一:“陪汎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 膺 舟。”
分類:有声声望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按,后汉书作者 范晔 以父名 泰 ,避讳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绕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黄绮石沈广乘汤陨陆赋》诗:“天上飞 王 舄,人间附 郭 舟。”
《漢語大詞典》:郭舟
见“ 郭泰船 ”。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按,后汉书作者 范晔 以父名 泰 ,避讳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绕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黄绮石沈广乘汤陨陆赋》诗:“天上飞 王 舄,人间附 郭 舟。”
《漢語大詞典》:使鬼钱(使鬼錢)
《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 《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宋 黄庭坚 《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 宋 王千秋 《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漢語大詞典》:孔兄
见“ 孔方兄 ”。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对钱的戏称。语本晋。鲁褒 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闪闪响当当的无价之宝,满身通麻了。」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他不过向孔方兄告得个长头假。」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对钱的戏称。语本晋。鲁褒 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闪闪响当当的无价之宝,满身通麻了。」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他不过向孔方兄告得个长头假。」
《國語辭典》:孔方  拼音:kǒng fāng
钱的别名。因旧钱币中有方形的孔,故称为「孔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言食则糊口,道钱则孔方。」《文明小史》第四回:「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馀力。」也称为「孔方兄」。
《漢語大詞典》:方兄
“孔方兄”之省称。指钱。 宋 杨万里 《食鹧鸪》诗:“方兄百辈买一隻,可惜羽衣锦狼藉。” 清 遁庐 《童子军·贿谳》:“万种奇寃万种愁,但得钱神事事休。方兄强似 孔 家 丘 。”参见“ 孔方兄 ”。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对钱的戏称。语本晋。鲁褒 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闪闪响当当的无价之宝,满身通麻了。」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他不过向孔方兄告得个长头假。」
《漢語大詞典》:钱神(錢神)
(1).谓金钱之力,如同神物。 晋 元康 之后,纲纪大坏。 鲁褒 著《钱神论》一文,刺世风之贪鄙。见《晋书·隐逸传·鲁褒》。 唐 白居易 《江南谪居十韵》:“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后常贬称万能的金钱。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尀奈顽民簸弄钱神。”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名为叶子戏,均为钱神忙。”
(2).铜钱表面常附着铜绿,因喻指绿色。 唐 黄滔 《锺陵故人》诗:“荆榛翠是钱神染, 河 岳 期须国士钟。”
《漢語大詞典》:霜女
即 青女 。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 宋 张先 《南乡子·送客过馀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词:“百卉已随 霜女 妒, 东君 。暗折双花借小春。”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赵周干 《梅诗》﹞ 霜女 遗灵长著素,玉妃餘恨结成酸。”
分類:青女霜雪
《漢語大詞典》:霜娥
即 嫦娥 。借指月。 宋 黄裳 《蝶恋花·月词》:“俄落盏中如有恋,盏未乾时,还见 霜娥 现。”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请从乐府歌 霜娥 ,肯向愁人鑑华髮。”
分類:嫦娥
《國語辭典》:青女  拼音:qīng nǚ
霜神。《淮南子。天文》:「青女乃出,以降霜雪。」《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漢語大詞典》:谷神
古代道家用语。谷和神本分用。后多并称。《老子》:“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又:“谷神不死。”《列子·天瑞》引“谷神不死”句,谓出自 黄帝 书。诸家解释歧异,主要有三说:(1)谷,山谷;神,一种渺茫恍惚无形之物。谷神即指空虚无形而变化莫测、永恒不灭的“道”。《老子》“谷神不死” 三国 魏 王弼 注:“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 宋 司马光 道德真经论:“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2)谷,通“ 穀 ”,义为生养。谷神谓生养之神,亦即“道”。“道能生天地养万物,故曰谷神。不死言其长在也。”说见 高亨 《老子正诂》卷上。(3)谷,通“ 穀 ”,义为保养。神,指五脏神。《老子》“谷神不死” 河上公 注:“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也。”引申指导引养生之术。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 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 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 清 赵翼 《竹初用导引之术面有少容》诗:“英雄晚岁例修真,一寸丹田守谷神。”
《國語辭典》:花神  拼音:huā shén
1.司花的女神。《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损花害人,花神奏闻上帝,已夺其算。」《红楼梦》第二七回:「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2.花的精神。
3.善于种花的人。
分類:掌管精神
《漢語大詞典》:支祈
见“ 支祁 ”。
《漢語大詞典》:支祁
亦作“ 支祈 ”。
(1).水神名。即 无支祁 。 唐 李公佐 《古岳渎经》:“﹝ 夏禹 ﹞乃获 淮 涡 水神,名 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辨 江 淮 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倐忽,闻视不可久……颈鏁大索,鼻穿金铃,徙 淮阴 之 龟山 之足下,俾 淮水 永安流注海也。”
(2).相传今 江苏省 盱眙 县东北 下奄山寺 后的 支祁井 即 夏禹 锁 支祁 处。见《清一统志·泗州直隶州·山川》。 宋 苏轼 《濠州七绝·涂山》:“川锁 支祁 水尚浑,地理 汪罔 骨应存。”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 支祈 尺郭 移下瀨,威名遣作天南雷。”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作》:“号召百族相聚谋,铁锁重使 支祁 囚。”
《漢語大詞典》:淮涡神(淮渦神)
传说中的 淮水 神名。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 唐 韦绚 《戎幕闲谈》:“ 禹 因囚 鸿蒙氏 、 章商氏 、 兜卢氏 、 犁娄氏 ,乃获 淮涡水神 ,名 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辨 江 淮 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淮涡神:“《地志》云:水神在 临淮县 龟山 之下…… 禹 获之,锁其颈於 龟山 之足, 淮水 乃安流注海。”
分類:淮水
《漢語大詞典》:无支祈(無支祈)
见“ 无支祁 ”。
《漢語大詞典》:无支祁(無支祁)
亦作“ 无支奇 ”。亦作“ 无支祈 ”。 古代传说中 淮水 水怪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楚州 有渔人,忽於 淮 中钓得古铁鏁,挽之不絶,以告官,刺史 李阳 大集人力引之。鏁穷,有青獼猴跃出水,復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 禹 鏁于 军山 之下,其名曰 无支奇 。’”太平御览卷八八二引《淮地记》:“按,《古岳瀆经》云: 禹 治水,止 桐柏山 ,乃获 淮 涡水神,名曰 无支祁 。”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 无支祈 与 河伯 鬪,以 天吴 为元帅, 相抑氏 副之。”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 无支祁 ,镇在 龟山 的山脚下。”
分類:淮水水怪
《漢語大詞典》:嵩生
旧时祝寿的颂词。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惟岳,峻极於天。惟岳降神,生 甫 及 申 。”崧,同“ 嵩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
《漢語大詞典》:生申
申伯 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崧降神,生 甫 及 申 。” 宋 张元干 《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词:“雪度崧高,影横 伊水 庆生申。” 清 陈维嵩 《沁园春·郝元公先生生日观剧词以纪事》词:“昨到 梁溪 ,重披絳帐,恰遇生申燕喜觴。”
《漢語大詞典》:九金
指九鼎。相传 禹 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后因以九金指九鼎。 唐 杜牧 《呈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三君子》诗:“九金神鼎重邱山,五玉诸侯杂佩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二:“一任汤汤沦 泗水 ,九金万祀属 成周 。”
《漢語大詞典》:金鼎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沈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漢語大詞典》:金神
西方之神;秋之神。山海经·海外西经“西方 蓐收 ,左耳有蛇,乘两龙” 晋 郭璞 注:“金神也,人面、虎爪、白毛,执鉞。” 唐 韩愈 《丰陵行》:“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明 杨慎 《雁来红赋》:“承景火旻之下,委质金神之乡。”
分類:西方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