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帜雄张军缟素
舂市徒
出平城
大风歌
高祖誓功
砀瑞
德祖家珍
两贤岂相厄
祖龙鞭(又作:祖龙不成桥 祖龙浮海)
祖纳锥
利如锥
功狗
樊哙排闼
樊哙市井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唐·李善注引《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又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孟浩然 寄天台道士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张说 奉和圣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
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徐九皋 咏史
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
思君远寄西山药,岁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沧波舟,张怀赤松列。 李德裕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李白 古风之二十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李白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杜甫 哭王彭州抡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杜甫 寄韩谏议
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 杨于陵 赠毛仙翁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权德舆 桃源篇
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 武平一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老臣预陪县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白居易 仲夏斋戒月
何必学留侯,崎岖觅松子。 白居易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 白居易 送毛仙翁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薛据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露坛装琬琰,真像写松乔。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钱起 裴仆射东亭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钱起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陈子昂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马戴 赠道者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明日尊前若相问,为言今访赤松游。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相关人物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皤皤董叟,谋我平阴。三军缟素,天下归心。
相关人物
后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及叔孙通谏,用留侯之策,得无易。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为列将,从征伐。长兄泽为周吕侯,次兄释之为建成侯,逮高祖而侯者三人。高祖四年,临泗侯吕公薨。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相关人物
「信亡走匈奴。」「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乃说冒顿曰:『……』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彊弩傅两矢外向,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韩信为匈奴将兵往来击边。」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李峤 雾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大风歌:咏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国安邦之志。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歌大风:喻治国安邦之情怀。唐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
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刘祎之 奉和别越王
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孙处玄(一作立) 失题
网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衮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应制
天命屈雄图,谁歌大风起。 张俨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张继 河间献王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张说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
吾皇思壮士,谁应大风歌。 李咸用 待旦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李峤 云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李峤 云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李白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杜甫 伤春五首
将军临气候,猛士寒风飙。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忆昔二首之一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杜甫 扬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林宽 歌风台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过温汤
日宇开初景,天词掩大风。 薛稷 慈恩寺九日应制
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寺
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 韦应物 弹棋歌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 鲍溶 苦哉远征人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东汉·应劭注:「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厉,砥厉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犹永存,以及后世之子孙也。」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閒。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相关人物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余嘉锡笺疏引李慈铭云:「案《金楼子·捷对篇》作杨子州答孔永语。《太平广记·诙谐门》引《启颜录》作晋杨修答孔君平。」嘉锡案:杨德祖非晋人,晋亦不闻别有杨修,《启颜录》误也。敦煌本《残类书》曰:「杨德祖少时与孔融对食梅。融戏曰:『此君家。』祖曰:『孔雀岂夫子家禽?』」与诸书又不同。皆一事而传闻异辞。
相关人物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李瀚 蒙求
相关人物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驱石:喻造桥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马造江上观造竹桥》:“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事到海东?”
谁能求得秦皇术,为我先驱紫阁峰。 施肩吾 鄠县村居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李白 古风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杜甫 陪李八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 庄南杰 伤歌行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长吉太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前。谁言后代无高手,夺得秦皇鞭鬼鞭。 齐己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周匡物 应举题钱塘公馆
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徐凝 寄海峤丈人
曾见秦皇架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 徐钓者 自吟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李峤 桥
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李昌符 送人入新罗使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相关人物
时梅陶及钟雅数说馀事,纳辄困之,因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锥;我幽冀之士,钝如槌。持我钝槌,捶君利锥,皆当摧矣。」陶、雅并称「有神锥,不可得槌」。纳曰:「假有神锥,必有神槌。」雅无以对。卒于家。
相关人物
时梅陶及钟雅数说馀事,纳辄困之,因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锥;我幽冀之士,钝如槌。持我钝槌,捶君利锥,皆当摧矣。」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杜牧 题桐叶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功人:喻谋臣。清王昙《留候词》:“功人功狗两无益,徒受亭公谩骂名。”
功臣狗:喻武将。清赵翼《悯忠寺石一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岂乏功臣狗,兼多君子猿。”
相关人物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李瀚 蒙求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于雍南,破之。从攻雍、斄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灌废丘,最。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攻邹、鲁、瑕丘、薛。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尽复取鲁、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2.松科松属单维管束亚属之一种五叶松。大乔木,高可达七十公尺。针叶五针一束,长十至二十五公分。毬果圆柱形,长十五至二十五公分,种子具长翅。
3.称古代仙人王子乔和赤松子。清。陈曾寿 菩萨蛮。浮天渺渺江流去词:「相见海枯时,乔松难等期!」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