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6,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九泉
风化
人间世
知识
家庭
事件
清议
乱世
大同
人海
典型
无道
治安
世网
肃清
《國語辭典》:九泉  拼音:jiǔ quán
人死后鬼魂所住的地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三国演义》第四○回:「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
《漢語大詞典》:风化(風化)
教育感化。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郑玄 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汉书·礼乐志:“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各村寨皆置社学,使渐风化。”
《漢語大詞典》:人间世(人間世)
人世;世俗社会。 宋 陈师道 《平翠阁》诗:“欲置湖上田,谢絶人间世。” 清 洪升 《长生殿·怂合》:“且慢提,人间世、有一处怎偏忘记?” 茅盾 《创造》:“有时竟觉得我确已超出了人间世,夷然忘了我的存在,也忘了人的存在。”
《國語辭典》:知识(知識)  拼音:zhī shì
1.见识、学问。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识丰富」、「化学是一种专门的知识。」《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國語辭典》:家庭  拼音:jiā tíng
一种以婚姻、血缘、收养或同居等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单位。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项。宋。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
《國語辭典》:清议(清議)  拼音:qīng yì
对时政或政治人物的批评议论。《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张温传》:「艳性狷厉,好为清议。」
《國語辭典》:乱世(亂世)  拼音:luàn shì
1.动荡不安的时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咱每贫儒,处这乱世,饥来有字不堪餐,冻后有书怎耐冷?」
2.扰乱社会。唐。柳宗元 辩鬼谷子:「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险盭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诸儒学案中四。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善者足以治世,恶者足以乱世。」
《國語辭典》:大同  拼音:dà tóng
1.最和平安乐的盛世。如:「世界大同」。
2.天地万物与人合而为一。《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3.大致相同。《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大宛国传》:「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天下反覆未可知,相与州里,今虽小违,要当大同,欲共一言。」
4.南朝梁武帝的年号(西元535~546)。
5.县名。在山西省内外长城之间,是平绥铁路的中心,产煤。旧为大同府治。
《國語辭典》:人海  拼音:rén hǎi
1.形容人很多。如:「人海茫茫」。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又鲸鲵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2.比喻世俗人生。如:「人海浮沉」。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浊骨凡胎,递生人海。」
《國語辭典》:典型  拼音:diǎn xíng
1.旧法、模范。宋。文天祥〈正气歌〉:「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也作「典刑」。
2.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如:「桂林、阳朔的峰林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形。」
3.文学艺术中最具概括性和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实例。如:「李白是浪漫派诗人的典型。」
《國語辭典》:无道(無道)  拼音:wú dào
1.国政不修、社会混乱。《礼记。檀弓下》:「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
2.国君无德,不行正道。《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
3.没有说、不说。《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4.没有方法。《抱朴子。外篇。良规》:「争臣七人,无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变。」
《國語辭典》:治安  拼音:zhì ān
1.平治安定。《管子。形势解》:「生养万物,地之则也;治安百姓,主之则也。」
2.政治清明,国家安定。后亦泛指国家社会秩序的安宁。《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
《漢語大詞典》:世网(世網)
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奉法循理,不絓世网。” 宋 苏舜钦 《春睡》诗:“嗒尔暂能离世网,陶然直欲见天机。”《西湖佳话·放生善迹》:“我已踢开世网,打破爱河,自寻出路,你却怎么结局?” 柳亚子 《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留得岁寒松柏在,任他世网乱如麻。”
《國語辭典》:肃清(肅清)  拼音:sù qīng
1.削平乱事,整饬纲纪。《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2.冷静寂寞。《文选。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