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6,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楚俗
音乐
宗法
倾侧
杂文
暴乱
残局
治古
实践
浪头
旧族
家族
理国
世治
暗流
《漢語大詞典》:楚俗
(1). 楚 地的社会风俗。 唐 元稹 《赛神》诗:“ 楚 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 楚 俗纷纷竞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2).引申亦指 楚 地的自然风土。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 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國語辭典》:音乐(音樂)  拼音:yīn yuè
人或乐器发出有一定规则、组织,用以传达思想、感情的乐音。《西游记》第一二回:「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红楼梦》第四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國語辭典》:倾侧(傾側)  拼音:qīng cè
1.偏斜。如:「她倾侧著身子,听得十分入神。」《宋史。卷四三○。道学列传四。李方子》:「方子既归,学者毕集,危坐竟日,未始倾侧,对宾客一语不妄发,虽奴隶亦不加诟詈,然常严惮之。」
2.乖离不正。《荀子。臣道》:「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欲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
3.摇摆不定。《荀子。议兵》:「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宋史。卷二八三。列传。夏竦》:「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4.困顿、颠沛。《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于汉,而为谋臣。」《后汉书。卷四○。班彪列传上》:「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
5.顺从、依附。《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6.崎岖不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若水注》:「高山嵯峨,岩石磊落,倾侧萦回,下临峭壑。」
《國語辭典》:杂文(雜文)  拼音:zá wén
1.各种文章的总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2.科举考试除经史之外的应试时文。《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3.一种内容多样、形式不一的散文。通常指发表于报刊、随笔杂感之类的文章而言,与唯美、抒情的散文有别。
《國語辭典》:暴乱(暴亂)  拼音:bào luàn
1.用暴力、违法的行动所制造的动乱。《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
2.制造暴动的人。《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國語辭典》:残局(殘局)  拼音:cán jú
1.即将结束的棋局。唐。许浑 夜归驿楼诗:「窗下覆棋残局在,橘边沽酒半坛空。」
2.变乱破坏后的局势。如:「收拾残局」。
《國語辭典》:治古  拼音:zhì gǔ
古代的治世。《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宋。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治古君臣,与道合离。卜用一相,至公匪私。」
《國語辭典》:实践(實踐)  拼音:shí jiàn
实行、履行。如:「实践诺言」。《宋史。卷四二。理宗本纪二》:「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
《國語辭典》:浪头(浪頭)  拼音:làng tou
1.波浪。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宋。邓椿《画继。卷四。搢绅韦布》:「闾邱秀才,江南人,不记名,长于画水,无所宗师,自成一家,尝画五岳观壁,凡作水,先画浪头,然后画水纹,顷刻而成,惊涛汹涌,势欲掀壁。」
2.大陆地区指社会潮流。如:「赶浪头」。
《國語辭典》:旧族(舊族)  拼音:jiù zú
世家。《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司马芝传》:「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馀家,出为盗贼。」
《國語辭典》:家族  拼音:jiā zú
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南朝宋。鲍照〈数名〉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漢語大詞典》:理国(理國)
(1).治理国家。管子·问:“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审忠 ﹞上书曰:‘臣闻理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故 舜 有五臣而天下理。’”《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理国之道,莫若安民;劝课之规,宜从薄赋。”
(2).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国家。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大凡乱国多,理国寡。”
《漢語大詞典》:世治
(1).世世代代地统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2).时代太平;社会安定。韩非子·有度:“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 明 刘基 《王子明墓志铭》:“世治而生,世乱而死。”
《國語辭典》:暗流  拼音:àn liú
潜伏在底部的潮水。唐。王勃 焦岸早行和陆四诗:「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也作「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