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黼黻  拼音:fǔ fú
1.衣裳绘绣的花纹。《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2.比喻文章。《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序》:「摛黼黻于生知,问圭璋于先觉。」
《漢語大詞典》: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
(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
(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
(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5).指文明、礼仪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智士趋时,必在取乱侮亡之会,况削尔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漢語大詞典》:华衮(華衮)
(1).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 宋 王禹偁 《五哀诗》之一:“毁誉两无私,华衮间萧斧。”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
(2).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孔颖达 疏:“举衮以表君也。”后以“华衮”指君王。
《國語辭典》:车服(車服)  拼音:chē fú
1.车舆服饰。《三国演义》第六八回:「用天子车服銮仪,出警入跸。」
2.古时天子多以车马服饰赐与诸侯臣僚,后亦泛指赏赐。《书经。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漢語大詞典》:宫袍
古代官员的礼服。 唐 殷尧藩 《登凤凰台》诗之一:“ 凤凰臺 上望 长安 ,五色宫袍照水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严嵩庆寿》:“花香沾绣袄,酒色映宫袍。”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他年上我墓,相携著宫袍。”
分類:官员礼服
《漢語大詞典》:朱绂(朱紱)
(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程颐 传:“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紱,四牡龙旂。”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 唐 杜牧 《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
(2).指做官。 唐 陈子昂 《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絶,朱紱途遥。”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 保安 子 天祐 ,食藿悬鶉,臣窃愧之。”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文选·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紱。” 李善 注:“礼记曰:‘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綬。’《苍頡篇》曰:‘紱,綬也。’”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特颁朱紱,俾耀铜章。”
《國語辭典》:象服  拼音:xiàng fú
绘画装饰的衣服,为古代王后、夫人的礼服。《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國語辭典》:章服  拼音:zhāng fú
1.一种古代犯人所穿的特殊衣服,用以标识犯人所犯之刑。《史记。卷一○。孝文本纪》:「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
2.一种古代礼服。上有图案,用以区别等级。
《國語辭典》:衮冕(袞冕)  拼音:gǔn miǎn
1.衮服和冠冕。
2.著衮服所用的冕。古代天子祭宗庙时戴用。《仪礼。觐礼》:「天子衮冕,负斧依。」
《國語辭典》:朝服  拼音:cháo fú
臣子上朝觐见君主时所穿的礼服。《论语。乡党》:「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红楼梦》第一六回:「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
《國語辭典》:龙衮(龍袞)  拼音:lóng gǔn
天子的礼服,衣服上绣有龙纹。《礼记。礼器》:「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
《漢語大詞典》:绣裳(繡裳)
(1).彩色下衣。古代官员的礼服。《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毛 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汉 张衡 《思玄赋》:“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仪之绣裳。” 宋 毛滂 《玉楼春》词之二:“红颜緑髮已官高,赤舃绣裳今 仲父 。”
(2).犹绣衣。指侍御史。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登闻黼扆,骤列绣裳。”参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漢語大詞典》:端委
(1).古代礼服。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 杜预 注:“端委,礼衣。”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则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2).始末;底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西行见峰顶洞门西坠处,危峡孤悬,下有长垣环之,仰眺不得端委,则藩府别圃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媪益疑,具言端委。”
《漢語大詞典》:絺衣
细葛布衣。史记·五帝本纪:“ 尧 乃赐 舜 絺衣,与琴,为筑仓廩,予牛羊。” 张守节 正义:“絺,勑迟反,细葛布衣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九:“絺衣掛萝薜,凉月白纷纷。”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残暑方归篋扇,新凉乍怯絺衣。”
周 代五冕服之一。饰以刺绣的贵族礼服。 清 凤韶 《凤氏经说·终南》:“孤卿三章者曰絺衣。絺,紩以为绣也。三章者,衣绣粉米,裳绣黼黻,衣裳皆绣,故曰絺衣。”
《漢語大詞典》:公衮
(1).上公之命服。衮,古代帝王、上公的礼服。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丁晋公 、 冯魏公 ,位三公侍中,而未尝冠貂蝉。 杜祁公 相甫百日,当 庆历 四年郊祠,貂冠公衮,又升輅奉册,改諡诸后。”
(2).指三公一类的显职。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谨致祭於故相赠太师令公 吕公 之灵……忧劳疾生,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宋 王安石 《贺留守太尉启》:“伏维留守太尉,朝廷伟材,宗庙贵器,华问既大,宠禄用光……将坛之拜既崇,公衮之归岂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