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秦碑
指 秦始皇 所建的石碑。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宋 陆游 《出游》诗:“ 秦 碑 禹 窆风烟外,一弔兴亡万古愁。”
《骈字类编》:碑字
唐 皮日休 襄州汉阳王故宅 碑字依稀庙已荒,犹闻耆旧忆贤王。
《國語辭典》:墓碑  拼音:mù bēi
墓前的石碑。上面刻有文字以识别或表彰死者。
《國語辭典》:碑记(碑記)  拼音:bēi jì
碑上的记事文。唐。张说〈过汉南城叹古坟〉诗:「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
分類:记事文章
《骈字类编》:一碑
水经注山桑邑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亭祁顺游白鹿洞记石桥东有陆羽泉西冇飞来亭侧一碑嵌石壁刻宋郡守钱闻诗
《漢語大詞典》:庙碑(廟碑)
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顷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令譔庙碑。”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 赵公 请於朝,立庙於 嘉兴 以祀矦,事具公所自为庙碑中。”
《漢語大詞典》:泪碑(淚碑)
指 羊祜 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 百姓於 峴山 祜 生平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 因名为‘堕泪碑’。”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 出虎 溪,泪碑有 同羊 峴。”
分類:羊祜
《漢語大詞典》:遗碑(遺碑)
指前代遗留之碑;古碑。 宋 韩驹 《次韵曾通判登拟岘台》:“循墙读遗碑,岁久苔蘚涴。”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杀字碑:“余谓 献忠 固天地间之沴气所钟,当时全 蜀 被其荼毒,今其遗碑,尚能为祟,是不可解。”
分類:前代遗留
《國語辭典》:石碑  拼音:shí bēi
石质碑刻。上有文字或图案,可供纪念或作为标志。如:「这座庙的建造经过全刻在庙前的石碑上。」
《漢語大詞典》:堕泪碑(墮淚碑)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国语辞典》:勒碑  拼音:lè bēi
刻字在碑石上。如:「古人对于重大事件往往勒碑为记。」
《國語辭典》:碑志(碑誌)  拼音:bēi zhì
碑文和墓志,多为纪念功德而作。《南史。卷七二。文学传。刘协传》:「协为文长于佛理,都下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协制文。」《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长于碑志,世所不逮。」也作「碑志」。
《骈字类编》:二碑
礼记檀弓三家祖桓楹注时僭诸侯诸侯下天子斲之形如大楹耳四植谓之桓诸侯四繂二碑碑如桓矣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无碑陵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 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沈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元史顺帝纪夏四月癸巳立巴延南口过街塔二碑故水经注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又西南径介休县 城西城东有徵士郭林宗宋子浚二碑费宏赐同游西苑赋序臣得伏诵皇考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所作农家忙律诗及皇上所题豳风图长句与左右二碑
《漢語大詞典》:汉碑(漢碑)
汉 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 汉 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明 张萱 疑耀卷六:“ 孙宗鑑 《东皋杂録》言 汉 碑额多篆,身多隶,是矣。”
《漢語大詞典》:韩碑(韓碑)
指 唐 代 韩愈 撰写的《平淮西碑》。 宪宗 时,摄 蔡州 刺史 吴元济 反于 淮西 ,宰相 裴度 及 唐 、 随 、 邓 节度使 李愬 受命讨伐,平定叛乱。 韩愈 为行军司马, 淮 蔡 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韩碑”。 唐 李商隐 有《韩碑》诗,极称其文。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一:“混茫收 禹 甸,灵异纪 韩 碑。” 清 李元度 《与柳毅斋书》:“顾以逸周书考之, 宣王 中兴诸诗,多夸而失实,无论 韩 碑、 柳 雅之过侈也。”
分類:韩愈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