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12,分121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无知妄作
无一不知
五一六通知
闻一知二
闻一知十
为知顿最
未卜先知
未之或知
未知万一
温故知新
畏天知命
问羊知马
问一知二
所知障
笋里不知卯里
《漢語大詞典》:无知妄作(無知妄作)
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论语·八佾》“奚取於三家之堂” 宋 朱熹 集注:“言三家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於此义而歌之乎?讥其无知妄作,以取僭窃之罪。”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魏忠贤 ﹞将司礼监外层拆毁,改为大门向西……无知妄作,此其一也。”
《漢語大詞典》:无一不知(無一不知)
语本云笈七籤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后以“无一不知”谓全部知晓。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凡是他问的,那先生无一不知,无一不能。”
分類:知晓
《漢語大詞典》:五一六通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由毛泽东主持制定,1966年5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通知》要求:彻底揭露“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夺取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通知》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论点系统化的纲领性文件。
《漢語大詞典》:闻一知二(聞一知二)
语出论语·公冶长,本与闻一知十对比,谓听到一事只能推及两事。后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类推。《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又生个女儿,名曰 小妹 ,其聪明絶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五回:“ 西太后 赞她道:‘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説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岂不是闻一知二么!’”参见“ 闻一知十 ”。
《國語辭典》:闻一知十(聞一知十)  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语本《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國語辭典》:闻一知十(聞一知十)  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语本《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分类字锦》:为知顿最(为知顿最)
唐书裴耀乡传为济州刺史济当走集地广而户寡会天子东巡耀卿置三梁十驿科敛均省为东州知顿最
分类:郡守
《國語辭典》:未卜先知  拼音:wèi bǔ xiān zhī
形容有先见之明。《西游记》第七回:「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四里外,女子从何知道?必是个未卜先知的仙人,非凡女也。」
《分类字锦》:未之或知
易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分类:通用
《國語辭典》:未知万一(未知萬一)  拼音:wèi zhī wàn yī
所知不及万分之一。形容学识浅薄。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國語辭典》:温故知新(溫故知新)  拼音:wēn gù zhī xīn
语本《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指温习旧业,可增进新知。亦指复习学过的知识,而获得新的知识、体会。《汉书。卷一○。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起先教他经书,不上一年,温故知新,五经均已读熟。」
《國語辭典》:畏天知命  拼音:wèi tiān zhī mìng
敬畏上天,顺应天命。《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晋书。卷一。宣帝纪》:「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國語辭典》:问羊知马(問羊知馬)  拼音:wèn yáng zhī mǎ
先打听羊的价钱,即可推知马的价钱。比喻从侧面推敲以得知事实真相。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问羊知马,钩距兼设。」也作「问牛知马」。
《分类字锦》:问一知二(问一知二)
北史崔赜传从驾往太山诏问赜曰何处有羊肠坂赜荅曰臣案汉书地理志上党壶关县有羊肠坂帝曰不是又荅曰臣案皇甫士安撰地书云太原北九十里有羊肠坂帝曰是也因谓牛弘曰崔祖浚所谓问一知二
分类:博学
《漢語大詞典》:所知障
佛教语。又称智障。谓以法执为主的烦恼障碍。为二障(另一为烦恼障)之一。成唯识论卷九:“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参见“ 法执 ”。
《國語辭典》:法执(法執)  拼音:fǎ zhí
大乘佛教否认外境实有,因此称执特外境实有而障碍对真理的认识为法执。《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颂品第十之二》:「悟心无境界,则离于法执。」也称为「法我执」。
《高级汉语词典》:笋里不知卯里
这一方面不知那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