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4,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试题
说知
教书
情识
律学
愚下
谈丛
技术
国闻
总龟
蒙童
学科
杂家
医生
科学
《國語辭典》:试题(試題)  拼音:shì tí
考试的题目。如:「请将试题抄在试卷上。」
《漢語大詞典》:说知(説知)
(1).亦作“ 说智 ”。古代墨家的认识论术语。指由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语出墨子·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説也。身观焉,亲也。”墨子·经说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长。外,亲智也;室中,説智也。”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而古代的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和‘说知’……‘说知’是由前两者推理而获得的知识。”
(2).谓说给人听,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张老 只得忍气吞声回来,与女儿説知。”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説知向上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得了此信,也甚欢喜,就带了这封信,去到关上,给 继之 説知。”
《国语辞典》:教书(教书)  拼音:jiāo shū
教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儒林外史》第四○回:「备酒饭款待沈先生,说起要请他教书的话。先生应允了。」《老残游记》第一回:「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
《漢語大詞典》:情识(情識)
(1).谓感觉与知识。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上下近远,有情识者,法音所及,无不蒙福。”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人但知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而情识意见成乎万殊者,物之相感有同异,有攻取,时位异而知觉殊,亦犹万物为阴阳之偶聚而不相肖也。”
(2).犹情欲。 明 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絶枝蔓,去町畦,而不堕於情识之境,不意大法凋零而能见斯人哉!”参见“ 情欲 ”。
(3).才情与识见。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自序》:“至若 黄初 、 甘露 之閒, 子桓 、 子建 气体高朗, 叔夜 、 嗣宗 情识精微。”
《國語辭典》:情欲  拼音:qíng yù
1.泛指人的一切嗜好、欲念。《庄子。天下》:「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晋书。卷三十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干有笃疾,性理不恒,而颇清虚静退,简于情欲。」也作「情欲」。
2.特指男女间的情爱之欲。《后汉书。卷四十八。翟酺传》:「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红楼梦》第五回:「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也作「情欲」。
《國語辭典》:情欲(情慾)  拼音:qíng yù
1.泛指人的一切嗜好、欲念。如:「他一向深入简出,寡于情欲。」也作「情欲」。
2.特指男女间的情爱之欲。《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及至听了两个媳妇这段话,知道这个儿子,不但能彀不为情欲所累,并且还能体贴出自己这番苦衷来,不禁喜出望外。」也作「情欲」。
《漢語大詞典》:律学(律學)
(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 晋 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 后秦 姚兴 设律学于 长安 ,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 隋 律学隶大理寺, 唐 宋 律学隶国子监。晋书·石勒载记下:“参军 续咸 、 庾景 为律学祭酒。”新唐书·百官志三:“﹝律学﹞律令为顓业,兼习格式法例。 隋 ,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 武德 初,隶国子监。”宋史·选举志三:“律学。国初置博士,掌授法律。 熙寧 六年,始即国子监设学,置教授四员。凡命官、举人皆得入学,各处一斋。”
(2).法律学科。 南朝 梁 沈约 《援蔡法度廷尉制》:“ 郭恭 以律学通明,仍业司士。”
《漢語大詞典》:愚下
(1).愚昧卑下。 唐 李白 《上云乐》:“ 女媧 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2).指知识不多、地位卑下的人。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以棋为易解,则如 旦 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於精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然则六经简要,愚下独不得晓耶?”
《國語辭典》:谈丛(談叢)  拼音:tán cóng
广博丰富的谈话资料。也作「谈薮」。
《國語辭典》:技术(技術)  拼音:jì shù
专业的技能。《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清。侯方域〈再与贾三兄书〉:「盖足下之性好新异,喜技术,作之不必果成,成之不必果用,然凡可以尝试为之者,莫不为之。」
《漢語大詞典》:国闻(國聞)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章炳麟 《〈新方言〉序》:“方今国闻日陵夷,士大夫厌古学弗讲,独语言犹不违其雅素,殊言絶代之语尚有存者。”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乌虖!正大夫君子邦人诸友之知方而治国闻者。”
《漢語大詞典》:总龟(總龜)
(1).古代对知识渊博者之誉称。 唐 颜真卿 《丽正殿学士殷君墓碣铭》:“ 贺 呼君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称府者,有称库者……有称总龟者。”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义学之渊海,三藏之总龟。”
(2).用以称内容博大的典籍。
《國語辭典》:蒙童  拼音:méng tóng
知识未开的儿童。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不思做蒙童时节,教你读书识字,那师傅费他多少心来!」《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他从来肚里也莫有通过,借在个土地庙里训了几个蒙童。」
《國語辭典》:学科(學科)  拼音:xué kē
1.依学问内容、性质所划分的科别。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2.知识理论的科目,相对于术科而言。
《國語辭典》:杂家(雜家)  拼音:zá jiā
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学术思想派别。为九流之一,其学说杂汇各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
《國語辭典》:医生(醫生)  拼音:yī shēng
替人治病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这几日,娄太爷的病渐渐有些重起来了,杜少卿又换了医生来看。」《红楼梦》第六九回:「医生要大胆,须得请奶奶将金面略露露,医生观观气色方敢下药。」也称为「医师」。
《國語辭典》:科学(科學)  拼音:kē xué
1.以一定对象为研究范围,依据实验与逻辑推理,求得统一、确实的客观规律和真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而言,可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四大类。狭义则专指自然科学而言。
2.合乎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如:「警察办案的方式越来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