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4,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穴处
灌注
通今
启蒙
道源
胸罗
骨董
试法
博习
学习
课读
辩博
修养
储偫
温习
《漢語大詞典》:穴处(穴處)
(1).居住山洞。《楚辞·天问》:“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晋 潘岳 《离合》诗:“佃渔始化,人民穴处。”
(2).指某些穴居的兽和虫。《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亦不足多,适所习耳。” 颜师古 注:“巢居,乌鹊之属也。穴处,狐貍之类也。”《文选·张华〈情诗〉之二》:“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吕向 注:“巢居鸟也,穴处虫也。”
(3).比喻知识短浅。后汉书·隗嚣传:“而王之将吏,羣居穴处之徒,人人扺掌,欲为不善之计。” 李贤 注:“穴处言所识不远也。”
《國語辭典》:灌注  拼音:guàn zhù
1.注入、流入。《文选。班固。西都赋》:「源泉灌注,陂池交属。」
2.将思想观念传达给他人。如:「他企图将自己的荒谬理论灌注给对方。」也称为「灌输」。
《漢語大詞典》:通今
通晓当今的知识。 宋 周必大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鸣珮 甘泉 不乏人,谁能博古復通今。” 清 彭玉麟 《广学校》:“夫所贵於儒者,贵其博古耳,通今耳。” 郑观应 《题何沃生胡翼南新政书》诗:“泥古不通今, 亚洲 成瓦裂。”
《國語辭典》:启蒙(啟蒙)  拼音:qǐ méng
1.开发蒙昧,使明白事理。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五伯》:「每辄挫血刃,亦足以袪蔽启蒙矣。」也作「开蒙」。
2.童蒙开始学习受教。《红楼梦》第二回:「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也作「开蒙」。
《漢語大詞典》:道源
(1).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 文畅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盖三十年。”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漢語大詞典》:胸罗(胸羅)
胸中罗列着。指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或远大的理想、抱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罗万卷,旁蒐广擷,集厥大成,名世之称,良非袭取。”镜花缘第六回:“不但才情敏捷,而且语句清新,真是胸罗锦绣,口吐珠璣。” 太平天囯 洪仁玕 《止戈》诗:“志顶江山心欲奋,胸罗宇宙气潜吞。”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能独当一面,肩挑五岳,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漢語大詞典》:骨董
象声词。 唐 孟棨 《北里志·张住住》:“﹝ 张住住 ﹞指阶井曰:‘若逼我不已,骨董一声即了矣。’”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诏归》:“若是恶少们懊着他呵,他性子不是金篦自刺,定向玉井头骨董一声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便闻骨董一声,遂譁言妇溺矣。”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试法(試法)
(1).试探法律,触犯法律。参见“ 以身试法 ”。
(2).考试律令知识。 宋 秦观 《法律下》:“臣尝思之其所以然者无他,始於试法而已,朝廷试士以法者,欲其习为吏也。”宋史·选举志四:“先朝患官吏不习律令,欲诱之读法,乃减任子出官年数,去守选之格,概令试法,通者随得注官。”
《國語辭典》:以身试法(以身試法)  拼音:yǐ shēn shì fǎ
不顾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汉书。卷七六。王尊传》:「故行贪鄙,能变更者与为治。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文明小史》第六○回:「哼哼,他倒敢以身试法吗?」
《漢語大詞典》:博习(博習)
(1).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梁启超 《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 ,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
(2).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 。” 宋 叶适 《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
(3).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 、 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í
研习、钻研。《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红楼梦》第四八回:「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著买卖,又不准我了。」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i
1.效法。如:「我们应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2.受教研习。如:「我在王老师门下学习。」
《漢語大詞典》:课读(課讀)
(1).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张夫子:“公独处萧寺中,聚徒课读。” 徐自华 《九日闲兴》诗:“懒携樽酒登高去,课读儿曹昼掩扉。”
(2).谓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纪太傅 听説无法,便留 纪望唐 一人课读,打算给 纪献唐 另请一位先生,叫他兄弟两个各从一师受业。”
《漢語大詞典》:辩博(辯博)
博学,知识广博。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文侯 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 边让 ﹞少辩博,能属文。”旧唐书·方伎传·僧玄奘:“ 玄奘 既辩博出羣,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 清 曾国藩 《万寅轩先生家传》:“海内文人以靡丽辩博相高。”
《國語辭典》:修养(修養)  拼音:xiū yǎng
1.修治涵养使学问道德臻于精美完善。元。张养浩〈寿子〉诗:「由弗修养,道乃违叛。」《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祀祖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
2.品德、风度。如:「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人。」
《漢語大詞典》:储偫(儲偫)
亦作“ 储峙 ”。亦作“ 储跱 ”。
(1).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 汉 扬雄 《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 清 顾炎武 《劳山图志序》:“ 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 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
(2).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 清 钱谦益 《兵部右侍郎孙公墓志铭》:“公廉辨彊直,人才物论,储偫于胸中,有 万历 初名选郎之遗风。”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先王之治天下,储峙人才,雍容养育,而徐收其用。”
(3).指日常或行旅等需用的器物。汉书·孙宝传:“御史大夫 张忠 辟 寳 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东观汉记·黄香传:“俗每太守将交代,添设储峙,輒数千万。 香 未入界,移敕悉出所设什器。”后汉书·崔寔传:“ 寔 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袵、綀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士干 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
《國語辭典》:温习(溫習)  拼音:wēn xí
复习学过的功课。《西游记》第三六回:「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红楼梦》第七回:「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讲及再延师一事,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