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对景(對景)  拼音:duì jǐng
1.对著眼前景物。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红楼梦》第六七回:「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2.事情互相符合。《红楼梦》第三三回:「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
《漢語大詞典》:金花
(1).指色彩金黄艳丽、不易败落的花朵。 北周 庾信 《玉帐山铭》:“玉策难移,金花不落。”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二:“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 明 王世贞 《人日病起作》诗:“柏忆金花煖,梅怜玉树新。”
(2).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鏤金花寿福两重为脚。”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绣段装簷额,金花帖鼓腰。”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四》:“翠管银罌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
(3).指头晕眼花或愤怒时出现在眼前的像星星的小光点。 茅盾 《子夜》一:“‘邪魔呀’, 吴老太爷 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他从土里钻出来,只觉地像翻了个过儿,脑袋星星的,乱迸金花,一时想不起为什么跑到这儿。”
(4).见“ 金花银 ”。
(5).见“ 金花牋 ”。
(6).见“ 金花帖子 ”。
(7).见“ 金华夫人 ”。
《漢語大詞典》:金花银(金花銀)
指 明 清 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浙江 等处,每岁夏秋麦米,共折银一百万有奇,即国初所谓折粮银,今所谓金花银是也。”明史·食货志二:“ 南畿 、 浙江 、 江西 、 湖广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米麦共四百餘万石,折银百万餘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亦省称“ 金花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天下漕粟之费,数百万有奇,而上供御用者,名为金花,亦四百万有奇。”清史稿·世祖纪二:“国用浩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
《國語辭典》:金花笺(金花牋)  拼音:jīn huā jiān
绘有金花的信纸。唐。乐史《杨太真外传》:「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
《漢語大詞典》:金花帖子
唐 宋 以来科举考试登第者的榜帖。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金花帖子:“ 唐 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綾为轴,贴以金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 唐 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牋,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亦省称“ 金花 ”。 明 汤式 《赏花时·送友人应聘》套曲:“不负平生经济手,稳倩取金花玉酒。”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 孟端 诸子连中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春题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回。’人多羡之。”
《漢語大詞典》:金华夫人(金華夫人)
神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金华夫人:“ 广州 多有 金华夫人 祠。夫人字 金华 ,少为女巫,不嫁,善能调媚鬼神。其后溺死湖中,数日不坏,有异香,即有一黄沉女像容貌絶类夫人者浮出,人以为水仙,取祠之。”亦作“ 金花夫人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 广东 金花夫人 庙最多,其説不一。”亦省称“ 金花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 明 张参政 詡 诗云:‘玉颜当日覩 金花 ,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无心还片片,晚风吹落万人家。’”
分類:金花
《國語辭典》:功利  拼音:gōng lì
功绩和利益。《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
《國語辭典》:路上  拼音:lù shàng
路途中、道路上。唐。杜牧 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红楼梦》第六七回:「想是路上叫人把魂吓掉了,还没归窍呢!」
《國語辭典》:即景  拼音:jí jǐng
1.眼前的景色。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2.因眼前的景物而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即景诗」。《红楼梦》第七六回:「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金萱』么!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是即景之实事。」
《國語辭典》:现前(現前)  拼音:xiàn qián
1.显现于目前。《宋书。卷九七。夷蛮传。呵罗单国传》:「呵罗单跋摩以顶礼足,犹如现前,以体布地,如殿陛道,供养恭敬,如奉世尊。」宋。范成大 枕上二绝效杨廷秀诗二首之二:「枕前百忍忽纷然,旧学新闻总现前。」
2.当时、眼前。宋。朱敦儒 好事近。我不是神仙词:「受用现前活计,且行歌行乐。」《西游补》第一回:「老孙只想后边地狱,蚤忘记了现前地狱。」
分類:眼前目前
《漢語大詞典》:人眼
(1).指能看到自己的人。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私窥》:“欲要搂抱你,只为人眼多。”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三:“到彼市买,必竟与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来,等走得路数多,人眼熟了,他每没些疑心。”
(2).谓别人眼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穿上时又不曾掖进去,就露了人眼,真是笑话。”
《國語辭典》:过目(過目)  拼音:guò mù
阅读,看一遍。《文明小史》第一回:「说著便把这本卷子送了过来说:『请太尊过目,再定去取罢!』」
《國語辭典》:眉尖  拼音:méi jiān
眉毛的前端。如:「她这一整天总是紧蹙著眉尖,不知在烦什么?」
《國語辭典》:现在(現在)  拼音:xiàn zài
现今、目前。《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虽年老,现在并无病痛。」也作「现今」、「现下」、「现时」。
《漢語大詞典》:触景(觸景)
见到眼前情景。 元 黄溍 《题清华亭》诗:“触景幽兴多,接物道机熟。” 元 王冕 《金陵行送余局官》诗:“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诗人遇题触景,即有吟咏,岂必皆有所为耶?”
《國語辭典》:金星  拼音:jīn xīng
1.行星名。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较地球略小。属于类地行星,外观呈现淡黄色,拥有浓厚大气层,温室效应剧烈,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在古代,金星于日出前出现在东方称为「启明」,傍晚出现在西方则称为「长庚」。也称为「太白」、「太白金星」、「太白星」。
2.头晕眼花时,眼前出现像小点星星的幻觉,称为「金星」。如:「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眼冒金星,差一点昏倒。」
《漢語大詞典》:金星石
(1).砚石之一种。 宋 杜绾 云林石谱·于阗石:“ 于闐国 石出坚土中,色深如蓝黛。一品斑斕白脉,点点光粲,谓之金星石。”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砚论·万州金星石:“ 万州 悬崖金星石,资质亚於 端溪 下巖,石色漆黑,细润如玉,水湿之,则金星自见,乾则否。”亦省称“ 金星 ”。 宋 欧阳修 《谱牡丹记·砚谱》:“歙石出於 龙尾溪 ,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 清 钮琇 觚賸·石言:“故当妾视龙尾,媵蓄金星。”
(2).中医学药石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金星石
《國語辭典》:火星  拼音:huǒ xīng
1.行星名。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有两颗小卫星。属于类地行星,外观呈现红棕色,大气稀薄。表面的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的最高山峰。古称「荧惑」。
2.物体燃烧或碰撞时,向四方迸射的火点。如:「木炭燃烧时,迸出细碎的火星。」也称为「火星子」、「火星儿」。
《國語辭典》:即目  拼音:jí mù
目前、现在。《董西厢》卷一:「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
《漢語大詞典》:狂花
亦作“ 狂华 ”。
(1).不依时序而开的花。 晋 葛洪 抱朴子·循本:“乡党之友不洽,而勤远方之求,涖官之称不著,而索不次之显,是以虽佻虚誉,犹狂华干霜以吐曜,不崇朝而零瘁矣。” 唐 白居易 《早冬》诗:“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王十朋 集注:“狂花,在史所载,花不以时开,如桃李冬花者,谓之狂花。又金石上生花,亦谓之狂花。”
(2).俗言谎花儿。不会结实的花。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枣:“候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振落狂花。” 唐 岑参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诗:“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3).盛开的花。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
(4).喻姿色。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调筝奏离鹤,迴娇转盼泣君前。”
(5).指目眩时眼前乱冒的金星。《楞严经》卷二:“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於虚空别见狂华。” 宋 辛弃疾 《蝶恋花》词:“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6).酒醉后瞪眼发怒谓之“狂花”。 清 蒲松龄 《酒人赋》:“病叶狂花,觴政所禁。如此情怀,不如勿饮。”参见“ 狂花病叶 ”。
《國語辭典》:狂花病叶(狂花病葉)  拼音:kuáng huā bìng yè
比喻醉酒的人。饮酒的人因醉而喧闹者,称为「狂花」;醉而闭目成眠者,称为「病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