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言腰相印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87~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典故
韦相积德
 
相印付玄成

相关人物
韦贤
 
韦玄成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
自孟至贤五世。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徵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帝初即位,贤以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食邑。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例句

莫埋丞相印,留着付玄成。 岑参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积德韦丞相,通神张子房。 崔泰之 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國語辭典》:相印  拼音:xiāng yìn
1.互为印證。如:「书本知识要能与实际生活相印。」
2.彼此投合。如:「心心相印」。
《國語辭典》:相印  拼音:xiàng yìn
宰相的官印。《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唐。韩愈 桃林夜贺晋公诗:「手把命圭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國語辭典》:相印法  拼音:xiàng yìn fǎ
观察印章上的印文,以判断吉凶的方法。
《國語辭典》:心心相印  拼音:xīn xīn xiāng yìn
本指禅宗修行者,师徒间不须经由文字、言语的传达,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禅理。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比喻彼此心意互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分类字锦》:命圭相印(命圭相印)
韩愈 贺裴晋公诗 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六月中。手把命圭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分类:赏赉
《國語辭典》:心法  拼音:xīn fǎ
1.宋儒指传心养性的方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2.禅宗称禅师不经由语言、文字的方式所授予弟子的佛法。唐。李华〈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3.佛教用语。将属于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现象归为一类,称为「心法」。有时也专指眼、耳、鼻、舌、身、意的认识作用。
《國語辭典》:心印  拼音:xīn yìn
1.禅师所證悟的境界。《五灯会元。卷一七。黄龙悟心禅师》:「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2.拆字术。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漢語大詞典》:秘印(祕印)
佛教语。谓与佛心秘密相印契。 清 龚自珍 《〈蒙古像教志〉序》:“自 汉 以来,译经之例,例不翻咒,疏抄之例,亦不妄释咒。咒是密语,咒是祕印。”
《漢語大詞典》:抵掌
(1).击掌。指人在谈话中的高兴神情。亦因指快谈。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见説 赵王 於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 ﹞即为 孙叔敖 衣冠,抵掌谈语。” 裴駰 集解引 张载 曰:“谈説之容则也。” 唐 韩愈 《送穷文》:“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清 魏源 《偶然吟》之八:“学问同献酬,风俗同抵掌。” 康有为 《六哀诗》之二:“足迹徧西域,抵掌好谈兵。”
(2).指掌。《梁书·王僧孺传》:“ 甘泉 遗仪, 南宫 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宋 王禹偁 《送许制归曹南序》:“然生行周业茂,于人无媿,将见受乡老荐取太常,第犹抵掌尔。”
一实相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实相之一法印也。即对于三法印而谓诸法实相之一理也。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曰:「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嘉祥疏四曰:「为人说于实相,印定诸法。」三藏法数四曰:「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则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则是魔说。」(参见:一法印)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一实相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印就是印契。佛说一切大乘经,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如有实相印者,便是佛说,否则便是魔说。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出世时,魔王名也。)
一法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小乘之三法印称大乘之实印相,曰一法印。又有一实相印之名。即诸法实相之理也。妙玄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一实相印。(参见:一实相印)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法印者,谓一念心,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不悉备。然此诸法,于一心中,炳然显现。如印印泥,文无前后,故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是也。
大人相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法界生之印印弟子,使决得大人之相也。义释十一曰:「如王以印印之,一切信受。今以一切法界印印之,即法印也。即是大人相印也。」
真多摩尼毫相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又云如来毫相印。以左手作拳,置之眉间也。见大日经密印品。
实相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实相是从本以来佛佛传持之印玺,故谓之实相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一切之大乘经以此实相印印之。法华经序品曰:「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佛学常见辞汇】
四法印之一,因实相是无始以来佛佛相传的印玺,故名实相印,一切的小乘经皆以三法印印之,一切的大乘经则以此实相印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