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1,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甲士
令甲
黄甲
弃甲
甲马
甲观
年甲
一甲
先甲
赤甲
犀甲
同甲
周甲
卷甲
被甲
《國語辭典》:甲士  拼音:jiǎ shì
武装的士兵。亦泛指军队。《左传。闵公二年》:「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三国演义》第三回:「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馀,侍卫左右。」也称为「甲兵」、「甲卒」。
《國語辭典》:令甲  拼音:lìng jiǎ
法令的首篇或首条。《汉书。卷八。宣帝纪》:「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后用为法令的通称。《元史。卷一七八。列传。王约》:「约又建议行封赠、禁服色、兴科举,皆著为令甲。」
《國語辭典》:黄甲(黃甲)  拼音:huáng jiǎ
科举甲科进士及第的名册以黄纸书写,称为「黄甲」。《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朝谢后拜黄甲,其仪设褥于堂上,东西相向,皆再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苦志一生,得登黄甲,死亦无恨。」
《國語辭典》:弃甲(棄甲)  拼音:qì jiǎ
丢弃铠甲。指战败逃走。《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唐。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岂负大丈夫生平之志愿哉!」
《國語辭典》:甲马(甲馬)  拼音:jiǎ mǎ
1.铠甲和战马。泛指战争、军备。唐。杜甫〈严氏溪放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宋史。卷一九○。兵志四》:「臣窃谓陕西、河东弓箭手,官给良田,以备甲马。」
2.印有佛像、神像的神符。《水浒传》第三八回:「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通俗编。神鬼》:「甲马:俗于纸上画神佛像而祭赛之,谓之甲马。」
《漢語大詞典》:甲观(甲觀)
(1). 汉 代楼观名。犹言第一观。为皇太子所居。后泛指太子宫。汉书·成帝纪:“ 元帝 在太子宫生 甲观 画堂 ,为世嫡皇孙。”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 甲观 ,观名……三辅黄图云太子宫有 甲观 。’甲者,甲乙丙丁之次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文词高於 甲观 ,楷模盛於 漳 滨。”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高禖诞圣, 甲观 昇灵。” 宋 苏轼 《春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二》:“ 甲观 开千柱,飞楼擢九层。”
(2).借指藏书之馆。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仪轩 富於收藏,实自以此为甲观也。”
《國語辭典》:年甲  拼音:nián jiǎ
年龄。宋。刘克庄木兰花慢。己未生日〉词:「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门外一个后生,年甲三十。」
分類:年龄
《漢語大詞典》:一甲
(1).一副铠甲。出土 秦 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 秦 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汉中 ,禽 马服 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唐 时进士不分甲。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 元 明 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 宋 代 卢秉 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 卢秉 ﹞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分类字锦》:先甲
易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注甲者创制之令也创制不可责之以旧故先之三日后之三日使令治而后乃诛也因事申令终则复始若天之行用四时也
《漢語大詞典》:赤甲
(1).红色的甲。古代谶纬家谓为帝王受命的祥瑞。语本《尚书中候》:“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见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 唐 孔颖达 疏引。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青云出 洛 ,爰开受命之符;赤甲荣 河 ,终御兴王之宝。”
(2).亦作“ 赤岬 ”。山名。在 四川 奉节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又东逕 赤岬城 西,是 公孙述 所造,因山据势,周迴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 白帝山 ,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 赤岬山 。” 唐 杜甫 《赤甲》诗:“卜居 赤甲 迁居新,西见 巫山 楚 水春。” 清 王士禛 《登白帝城》诗:“ 赤甲 白盐 相向生,丹青絶壁鬭峥嶸。”
《國語辭典》:犀甲  拼音:xī jiǎ
犀牛皮制成的甲冑。《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唐。杜牧〈郡斋独酌〉诗:「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國語辭典》:同甲  拼音:tóng jiǎ
岁数相同。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诗:「旧游到处皆苍藓,同甲惟君尚黑头。」《聊斋志异。卷六。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也作「同庚」。
《漢語大詞典》:周甲(週甲)
满六十年。干支纪年一甲子为六十年,故称。清史稿·礼志五:“﹝ 康熙 ﹞六十年,御极週甲,命 世宗 率皇子、皇孙诣 盛京 ,皇子祭 昭陵 ,皇孙祭 永陵 ,帝亲往 福陵 大祭。” 清 吴炽昌 《容窗闲话初集·八松墓》:“老夫年已週甲,膝下无儿,多金何为。”
《國語辭典》:卷甲  拼音:juǎn jiǎ
1.甲,铠甲,泛指兵器。卷甲指收藏兵器。宋。苏轼〈教战守策〉:「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
2.收拾兵器,战败投降。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3.形容装束轻便,行进快速。《孙子。军争》:「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
《国语辞典》:被甲  拼音:pī jiǎ
穿上铠甲,有上阵杀敌之意。《韩非子。五蠹》:「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北史。卷七八。张定和传》:「定和不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也作「披甲」。
分类:铠甲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