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利  拼音:shī lì
1.战败、打败仗。《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主上在夹寨失利,唐兵分道入寇。」
2.吃亏、丧失利益。《红楼梦》第五八回:「深恐不令芳官认他做乾娘,便有许多失利之处,故心中只要买转他们。」
《國語辭典》:败军(敗軍)  拼音:bài jūn
1.战败的军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至荥阳,诸败军皆会。」
2.战败。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漢語大詞典》:阵败(陣敗)
战败。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再生缘》第十六回回目:“貔虎师阵败遭擒。”
《國語辭典》:亏输(虧輸)  拼音:kuī shū
打败仗。《水浒传》第五二回:「宋江人马,大败亏输。」
分類:战败
《國語辭典》:败仗(敗仗)  拼音:bài zhàng
失利的战局。如:「即使暂居下风,只要能努力扭转局面,就绝不会吃败仗。」
《漢語大詞典》:北走
败走,战败而逃。鹖冠子·近迭:“以静为扰,以安为危,百姓家困人怨,祸孰大焉?若此者,北走之日,后知命亡。” 陆佃 解:“军败曰北。”
《国语辞典》:大败(大败)  拼音:dà bài
严重的战败。《三国演义》第一○回:「李傕、郭汜令张济引军赶马腾,樊稠引军赶韩遂,西凉军大败。」
《漢語大詞典》:丧师(喪師)
(1).谓失去民心。《诗·大雅·文王》:“ 殷 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郑玄 笺:“师,众也。”
(2).谓战败而损失军队。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毛鋭 丧师不加罪。”
《國語辭典》:弃甲(棄甲)  拼音:qì jiǎ
丢弃铠甲。指战败逃走。《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唐。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岂负大丈夫生平之志愿哉!」
《國語辭典》:求和  拼音:qiú hé
请求和平相处。常为战败或情势不利的一方,向对方请求停战。《战国策。赵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三国演义》第六八回:「若与久战,大损士卒,不若求和安民为上。」
《漢語大詞典》:残兵(殘兵)
战败剩馀的军队。 唐 李白 《从军行》:“突营射杀 呼延 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二年:“今 回鶻 残兵不满千人,散投山谷。”
《國語辭典》:败走(敗走)  拼音:bài zǒu
战败逃走。《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与尚让在太原接战,尚让败走。」《三国演义》第七回:「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
《國語辭典》:白旗  拼音:bái qí
战败投降或诈降时所举的旗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冀州百姓投降』。」
《国语辞典》:降将(降将)  拼音:xiáng jiàng
战败投降的将领。如:「唐太宗因十分礼遇降将,而得到许多竭诚效忠的臣子。」
《漢語大詞典》:败将(敗將)
战败的将领。北史·麦铁杖传:“﹝帝﹞命 平壤 道败将 宇文述 等百餘人皆为执紼,王公以下送至郊外。”
分類:战败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