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4,分1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喉舌
皇甫谧
吉甫清风
吉甫颂
江汉美宣王
天生山甫(又作:山甫秀钟崧岳 ...)
夷甫三窟
李杜飘零
李侯痛饮
梁甫(又作:梁甫吟)
尼甫縻匡
牛李
歧王宅里
吉甫清风
三贤
典故
相关人物
仲山甫


《诗经·大雅·烝民》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汉·毛氏传:「喉舌,冢宰也。」

例句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 杜甫 哭李尚书

典故 
皇甫谧

相关人物
皇甫谧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序上·三都赋序〉~2037~
玄晏先生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然则赋也者,所以因物造端,敷弘体理,欲人不能加也。引而申之,故文必极美;触类而长之,故辞必尽丽。然则美丽之文,赋之作也。昔之为文者,非苟尚辞而已,将以纽之王教,本乎劝戒也。自夏殷以前,其文隐没,靡得而详焉。唐·李善注「谧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玄晏先生。」又唐·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年二十,始受书,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举孝廉,不行,又辟著作,不应,卒于家。」

例句

玄宴难瘳痹,临邛但发痟。 唐彦谦 汉代

秋光何处堪消日,玄宴先生满架书。 李涉 秋日过员太祝林园

志业过玄宴,词华似祢衡。 白居易 哭皇甫七郎中(湜)

玄晏舞狂乌帽落,蓝田醉倒玉山颓。 白居易 蓝田刘明府携酌(一作酎)相过与皇甫郎中卯时同饮醉后赠之

宫省旧推皇甫谧,寺曹今得夏侯婴。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

谁当举玄晏,不使作良臣。 钱起 过曹钧隐居(一作者)

隔林残日照孤亭,玄晏先生酒未醒。 陆希声 阳羡杂咏十九首之西阳亭

典故
吉甫清风

相关人物
尹吉甫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汉·郑玄笺:「穆,和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仲山甫述职多所思而劳,故述其美以慰安其心。」
典故
相关人物
周宣王
 
尹吉甫


《诗经·大雅·嵩高·序》
「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蒸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蒸民·序》:「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韩奕。序》:「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江汉·序》:「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例句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张九龄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山公启事罢,山公启事罢。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

还成吉甫颂,赠荅比瑶华。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时为右补阙)

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典故
江汉美宣王

相关人物
尹吉甫
 
周宣王


《诗经·大雅·江汉·序》
「《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例句

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杜牧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

典故
天生山甫
 
山甫秀钟崧岳
 
岳渎储精
 
崧岳生贤
 
崧岳降神
 
崧生甫
 
崧神
 
嵩岳周王佐
  
嵩降申
 
生甫
  
申降高崧
 
神崧
 
神嵩降甫
 
维岳降神
 
维神隆岳
 
诗咏嵩生
 
降神崧岳

相关人物
仲山甫
 
申伯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汉·毛亨传:「仲山甫,樊侯也。」汉·郑玄笺:「监,视。假,至也。天视周王之政教其光明乃至于下谓及众民也,天安爱此天子宣王,故生樊侯仲山甫,使佐之。」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崧高〉~669~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汉·毛亨传:「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骏,大,极,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唐·孔颖达疏:「维此至天之大岳,降其神灵和气,以福祐伯夷之后,生此甫国之侯及申国之伯。以伯夷常掌其神祀,故祐助其后,使其国则历代常存,子孙则多有贤智。维此申伯及此甫侯维为周之卿士桢干之臣。」
典故  
兔藏三窟
 
失三窟
 
夷甫三窟
 
营三窟
   
狡兔汁
 
狡兔窟
 
狡兔迷窟
 
谋三窟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冯谖(冯驩)


《战国策》卷十一〈齐四·齐人有冯谖者〉~399~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王衍〉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识者鄙之。

简释

兔藏三窟:喻指谋求避祸之道。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赋诗二首》之一:“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


例句

世事徒三窟,儿童且一经。 唐彦谦 梅亭

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计疏狡兔无三窟,羁甚宾鸿欲一生。 罗隐 贵池晓望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著鞭。 苏颋 御箭连中双兔

看寻狡兔翻三窟,见射妖星落九天。 鲍溶 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话别

典故
李杜飘零

相关人物
李白
 
杜甫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六〈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不见〉【案:原注。近无李白消息。】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头白始归来】。
典故
李侯痛饮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案:李白集有寻鲁城北范居士诗。】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携手月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谁与讨莼羹】【惟欲讨莼羹】【惟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例句

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 李适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典故   
蜀相吟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乐府诗集》卷四十一《梁甫吟》
题解《古今乐录》:「……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然则不起于亮矣。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琴操》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颂》曰:梁甫悲吟,周公越商。」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例句

但歌考槃诗,不学梁父吟。 吴筠 题龚山人草堂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张九龄 登襄阳岘山

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空为梁甫吟,谁竟是知音。 方干 暮冬书怀呈友人

敢为苏门啸,庶作梁父吟。 杜甫 上后园山脚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杜甫 初冬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杜甫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 登楼

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 柳宗元 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昔岁褒衣梁甫吟,当时已有致君心。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壮志徵梁甫,嘉招萃楚材。 权德舆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

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 皇甫冉 酬张二仲彝

遥夜他乡酒,同君梁甫吟。 钱起 酬卢十一过宿

典故
尼甫縻匡

相关人物
孔子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例句

尼甫至圣贤,犹为匡所縻。 李咸用 君子行

典故
相关人物
李吉甫
 
李德裕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李德裕列传〉~5327~
李德裕字文饶,元和宰相吉甫子也。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帝为太子时,已闻吉甫名,由是顾德裕厚,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德裕建言:「旧制,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开元中,诃督尤切,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是等无佗材,直泄漏禁密,交通中外耳。请白事宰相者,听至中书,无辄诣第。」帝然之。再进中书舍人。未几,授御史中丞。始,吉甫相宪宗,牛僧孺、李宗闵对直言策,痛诋当路,条失政。吉甫诉于帝,且泣,有司皆得罪,遂与为怨。吉甫又为帝谋讨两河叛将,李逢吉沮解其言,功未既而吉甫卒,裴度实继之。逢吉以议不合罢去,故追衔吉甫而怨度,摈德裕不得进。至是,间帝暗庸,訹度使与元稹相怨,夺其宰相而己代之。欲引僧孺益树党,乃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俄而僧孺入相,由是牛、李之憾结矣。
典故
歧王宅里

相关人物
杜甫


《明皇杂录》卷下〈李龟年之遭遇〉~27~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踰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监涤,中书令湜之第也。
《旧唐书》卷九十五〈睿宗诸子列传·惠文太子范〉~306~
惠文太子范,睿宗第四子也。本名隆范,后避玄宗连名,改单称范。初封郑王,寻改封卫王。长寿二年,随例却入閤,徙封巴陵郡王,累授尚食奉御。神龙元年,迁太府员外少卿,加赐实封二百户,通前五百户。景龙年,兼陇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睿宗践祚,进封岐王,又加实封五百户,拜太常卿,兼左羽林大将军。先天二年,从上讨窦怀贞、萧至忠等,以功加赐实封满五千户,下制褒美。开元初,拜太子少师,带本官,历绛、郑、岐三州刺史。八年,迁太子太傅。
典故
吉甫清风

相关人物
尹吉甫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7~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汉·毛亨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汉·郑玄笺云:「穆,和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
典故
相关人物
李吉甫
 
郑絪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九〈韩愈十三·释言〉~5654~
今三贤方与天子谋所以施政于天下,而阶太平之治,听聪而视明,公正而敦大。
《國語辭典》:喉舌  拼音:hóu shé
1.咽喉与口舌。
2.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3.比喻口才、言辞。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4.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5.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漢語大詞典》:玄晏
(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文选·陆机〈演连珠〉:“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李善 注:“ 曹植 《魏德论》:玄晏之化,丰洽之政。” 吕延济 注:“玄晏,礼教也。”
(2). 晋 皇甫谧 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 玄晏先生 。后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 玄晏 ,不使作良臣。” 清 曹寅 《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 玄晏先生 驰玄赏。” 皇甫谧 曾为 晋 左思 《三都赋》作序, 左 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清 沈自南 《春暮钱牧斋宗伯过访》诗:“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 玄晏 最风流。”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 五岳 无心待 向平 。”
《漢語大詞典》:吉甫颂(吉甫頌)
周 代贤臣 尹吉甫 所作赞美 周宣王 之颂歌。相传诗·大雅中之《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篇皆是。后以指宰辅颂君之作。 唐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还成 吉甫 颂,赠答此瑶华。”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能为 吉甫 颂,善用 子房 筹。”参见“ 吉甫 ”。
《漢語大詞典》:吉甫
指 周宣王 贤臣 尹吉甫 。又称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吉甫 之徒鸣玉鸞於前。”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 吉甫 辈,颂君之德。” 清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六月》之诗,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来归。”
《漢語大詞典》:嵩生
旧时祝寿的颂词。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惟岳,峻极於天。惟岳降神,生 甫 及 申 。”崧,同“ 嵩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
《漢語大詞典》:生申
申伯 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崧降神,生 甫 及 申 。” 宋 张元干 《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词:“雪度崧高,影横 伊水 庆生申。” 清 陈维嵩 《沁园春·郝元公先生生日观剧词以纪事》词:“昨到 梁溪 ,重披絳帐,恰遇生申燕喜觴。”
《國語辭典》:三窟  拼音:sān kū
三个洞穴。比喻避祸计虑的周密。《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分類:洞穴避祸
《漢語大詞典》:兔三窟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漢語大詞典》:狡兔三穴
见“ 狡兔三窟 ”。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國語辭典》:梁父吟  拼音:liáng fǔ yín
乐曲名:(1)是中国古代流传于山东梁父山一带的民谣,汉代被收为乐府诗。(2)相传为曾子所作的琴曲。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也作「梁甫吟」。
《漢語大詞典》:梁甫
见“ 梁父 ”。
《漢語大詞典》:梁父
亦作“ 梁甫 ”。
(1).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东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吕氏春秋·尊师:“ 颜涿聚 , 梁父 之大盗也,学於 孔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禪 梁父 。”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古者圣王封 泰山 ,禪 亭亭 或 梁父 ,皆 泰山 下小山。” 汉 扬雄 《长杨赋》:“方将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方将议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 、 梁父 之仪。” 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见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 龟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2).《梁父吟》《梁甫吟》的省称。 唐 王昌龄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宋 刘克庄 《汉宫春·吴侍郎生日》词:“且吟《梁甫》,谁管他, 冶子 、 田强 。” 元 贡师泰 《题伊尹耕莘图》诗:“先农有诗亦有谱,后世 南阳 咏《梁父》。” 明 高启 《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有时歌《梁甫》,慷慨人未识。”
《漢語大詞典》:梁甫吟
见“ 梁父吟 ”。
《國語辭典》:梁父吟  拼音:liáng fǔ yín
乐曲名:(1)是中国古代流传于山东梁父山一带的民谣,汉代被收为乐府诗。(2)相传为曾子所作的琴曲。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也作「梁甫吟」。
《漢語大詞典》:牛李
(1). 唐文宗 时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称。新唐书·李逢吉李宗闵等传赞:“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新唐书·李德裕传:“﹝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树党,乃出 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结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牛李之党:“ 唐 人指 牛 李 之党,谓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书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为‘牛李’,非盗谓何?虽欲为 德裕 讳,然非其实矣。”
《漢語大詞典》:三贤(三賢)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 三贤十圣 ”。
(2).三个贤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方魁 与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 、 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 、 苏东坡 祠之。” 沈砺 《展张苍水墓》诗:“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贤。”
《漢語大詞典》:三贤十圣(三賢十聖)
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