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理性  拼音:lǐ xìng
1.心理学上指一种个人风格类型。此种类型的特质为以逻辑推理方式来观察事情。不易显露情感,不善同情,也不在意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相对于感性而言。如:「理性的人虽似无情,但在法理的维护上立场比较稳。」
2.思考、判断、推理等的能力。相对于感性而言。
3.理智、冷静。如:「遇到大事千万要理性思考,沉著应对,切莫感情用事,坏了大局。」
《國語辭典》:物理性质(物理性質)  拼音:wù lǐ xìng zhí
物质未发生化学变化就显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熔点、沸点、比重、光泽、硬度、溶解度、导电系数等性质。
《國語辭典》:怡情理性  拼音:yí qíng lǐ xìng
怡悦、陶养性情。汉。徐干《中论。卷上。治学第一》:「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也作「怡情养性」、「怡情悦性」。
分類:陶冶性情
《国语辞典》:理性时代(理性时代)  拼音:lǐ xìng shí dài
一个强调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理性主义、秩序及法则的时代。
《国语辞典》: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拼音:lǐ xìng zhǔ yì
一种哲学思想,盛行于欧洲大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反对权威,主张凡事要用理性来判断,而此种能力是天生的,并非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比诺莎、德国的莱布尼兹。
《国语辞典》: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  拼音:fēi lǐ xìng zhǔ yì
与理性主义相对的主义。可分为两种:一、认定超理性的存在和真理,是终极之物的神秘主义和泛神论。二、认为理性、悟性的认识能力是无意义的,进而否定理性。
《国语辞典》:纯粹理性(纯粹理性)  拼音:chún cuì lǐ xìng
康德哲学中指天生即具有而超越经验的认识能力。
《分类字锦》:和神理性
张协 安石榴赋 含清冷之温门,信和神以理性。
《漢語大詞典》:大陆理性派
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唯理论者的统称。主要代表有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他们都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理性知识才最可靠。有唯物的和唯心的之分。
《国语辞典》: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拼音:lǐ xìng rèn shì
将感性认识所获得的感觉资料,经过思考、分析所形成的概念和判断。
《漢語大詞典》:智性
(1).犹理性。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 泰西 学子言:‘西人以智性识物,东人以感情悟物。’”《人民日报》1982.3.15:“他们主张把人生和艺术结合起来,力求智性与感性交溶。”
(2).佛教语。指真性。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我自万劫以来,迷失本来智性,因此堕入轮回,成女人身。”参见“ 真性 ”。
《國語辭典》:真性  拼音:zhēn xìng
1.天赋的本性。《孝经。天子章》:「盖天子之孝也」句下宋。邢炳。疏:「孝是真性,故先爱后敬也。」《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禦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2.魂魄。《红楼梦》第五六回:「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所具有而异于其他动物的本性。《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通常的情感理性。《西游记》第一四回:「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
《漢語大詞典》:俗书(俗書)
(1).通俗流行的书体。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沈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 ,俗书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书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欧阳 ,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菴字》:“今俗书‘庵’字,既於篆文无有,又菴非屋,不当从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於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
《國語辭典》:性海  拼音:xìng hǎi
佛教用语。指真如之体性深广如海,故称为「性海」。唐。敬播〈大唐西域记。序〉:「廓群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
《漢語大詞典》:真俗
佛教语。因缘所生之事理曰俗,不生不灭之理性曰真。出世为真,入世曰俗,即出家在家之意。 宋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诗:“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