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鸡犬
犬马
犬吠
犬羊
黄犬
犬牙
吠犬
犬戎
鹰犬
豚犬
犬声
犬豕
一犬
犬子
犬彘
《骈字类编》:鸡犬(鸡犬)
唐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唐 杜甫 寒食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唐 王维 千塔主人 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
唐 王维 早入荥阳界 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唐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鸡犬偷仙药,儿童授道书。
唐 卢纶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
宋 苏轼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宋 吴子文 访隐者不遇 道人入山访道人,山深俗朴鸡犬驯。
元 卢琦 过平溪桥 处处鱼盐开草市,家家鸡犬类桃源。
《國語辭典》:犬马(犬馬)  拼音:quǎn mǎ
1.狗与马。《书经。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2.比喻奸佞小人。《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疏骨肉而亲便辟,薄知友而厚犬马。」
3.古代的自谦之词,多用于对君王或主人。《文选。李密。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文选。潘岳。西征赋》:「犹犬马之恋主,窃托慕于阙庭。」
《國語辭典》:犬马之劳(犬馬之勞)  拼音:quǎn mǎ zhī láo
旧时人臣对君王表达效忠之心,也用来表示愿为他人效劳的用语。《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公既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西游记》第一二回:「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也作「犬马之力」。
《漢語大詞典》:犬吠
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分類:犬吠惊扰
《國語辭典》:犬吠之警  拼音:quǎn fèi zhī jǐng
比喻盗贼之类的事。《汉书。卷九四。匈奴传。赞曰》:「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菞庶亡干戈之役。」也作「狗吠之惊」、「狗吠之警」。
分類:惊扰
《漢語大詞典》:犬羊
(1).狗和羊。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唐 李白 《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与葅。”
(2).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及 麟府 丧陷, 镇戎 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说岳全传》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3).旧时对外敌的蔑称。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尔乃大军过荡西山, 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 宋 陆游 《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 太行 之下吹虏尘, 燕 南 赵 北空无人; 袁 曹 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漢語大詞典》:黄犬
(1).猎犬。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明杨珽《龙膏记·脱难》:“且向那势利塲中弄滑,把英雄来叱咤。到头来燃脐有样,黄犬堪嗟。”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國語辭典》:犬牙  拼音:quǎn yá
1.狗的牙齿。
2.犬齿的别名。参见「犬齿」条。
《國語辭典》:犬齿(犬齒)  拼音:quǎn chǐ
人齿因其形状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门齿、犬齿、小臼齿及大臼齿等。犬齿冠尖锐,形似犬牙,适于齧裂强韧食物。也称为「虎牙」、「犬牙」
《漢語大詞典》:吠犬
(1).善于叫的狗。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 宋 苏轼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我来观政问风謡,皆云‘吠犬足生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善谏:“余按北史·宋游道传, 毕义云 奏劾 游道 , 杨遵彦 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復吠犬。’”
(2).喻供人差使者。明史·王越传:“﹝ 王越 ﹞性故豪纵,尝西行謁 秦王 ,王开筵奏妓。 越 语王:‘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寧无以相酬者?’因尽乞其妓女以归。”
分類:差使使者
《國語辭典》:犬戎  拼音:quǎn róng
西戎种族的一支。多分布于今陕西泾渭流域一带,为周朝西边强大的外患,幽王时攻陷镐京,西周因而灭亡。也称为「昆夷」、「混夷」、「畎夷」。
《漢語大詞典》:犬封国(犬封國)
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犬封国 曰 犬戎国 ,状如犬。”
《國語辭典》:鹰犬(鷹犬)  拼音:yīng quǎn
1.打猎时用以追逐禽兽的鹰和猎犬。唐。元稹〈捕捉歌〉:「网罗布参差,鹰犬走回互。」《西游记》第二八回:「只见那南半边,鼕鼕鼓响,当当锣鸣,闪上有千馀人马,都架著鹰犬,持著刀鎗。」
2.比喻供人指使为非作恶的人。《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张琥、李定为安石爪牙,台官张商英乃安石鹰犬。」
《國語辭典》:豚犬  拼音:tún quǎn
1.三国时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琮投降曹操。操尝见吴军船阵整齐,而以孙权比刘琮,讥刘琮有如豚犬。见《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裴松之注引吴历。
2.谦称自己的儿子。《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父谦子拙,谓豚犬之儿。」也作「豚儿」、「小犬」。
《骈字类编》:犬声(犬声)
搜神记见犀犬下
《漢語大詞典》:犬豕
(1).狗和猪。列子·仲尼:“长幼羣聚而为牢藉庖厨之物,奚异犬豕之类乎!”
(2).比喻鄙贱之人。 唐 杜牧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处士常有言,残虏为犬豕。”《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犬豕何堪共虎鬭,鱼虾空自与龙争。”
分類:鄙贱
《骈字类编》:一犬
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 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唐 孟郊 楚怨 九门不可入,一犬吠千门。
唐 唐彦谦 夏日访友 高轩俯清流,一犬隔花吠。
宋 苏轼 倦夜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金 麻九畴 莫春山家二首 其一 一犬不鸣村径黑,野灯孤起远林中。
《國語辭典》:犬子  拼音:quǎn zǐ
1.幼犬。《抱朴子。内篇。论仙》:「又以住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须长。」
2.谦称自己的儿子。宋。张孝祥 鹧鸪天。阿母蟠桃不记春词:「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犬子虽则不才,也强如那穷酸饿鬼。」
《國語辭典》:犬彘  拼音:quǎn zhì
1.狗与猪。《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马牛乃言,犬彘乃连。」
2.比喻卑贱鄙陋的人。《汉书。卷七二。贡禹传》:「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分類: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