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1,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耶娘
顽嚚
二尊
严慈
亡亲
违养
严侍
爹妈
大亲
萱花椿树
椿庭萱草堂
椿庭萱室
老年尊
上下
骨肉
《國語辭典》:耶娘(耶孃)  拼音:yé niáng
父母、双亲。唐。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也作「爷娘」、「爷娘」。
分類:父母
《漢語大詞典》:顽嚚(頑嚚)
亦作“ 顽嚣 ”。
(1).愚妄奸诈。语出《书·尧典》:“ 瞽 子,父顽,母嚚, 象 傲。”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 陆德明 释文:“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前蜀 贯休 《古意》诗之七:“一种为顽嚚,得作翻经石。”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彼顽嚣大猾又有所规於其间,力为回护。” 郭沫若 《落叶·第十信》:“他的女儿在一家酒店里做卖笑生涯,弄得些钱来只拿去供养她醉汉的父亲,顽嚚的继母和异母的弟妹。”
(2).指 舜 的父母。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姦心兴桀黠,凶丑比顽嚚。”
(3).泛指愚妄而奸诈的人。
《漢語大詞典》:二尊
指父母。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 ﹞於父母墓前自誓曰:‘维 永和 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 羲之 敢告二尊之灵。’”
分類:父母
《漢語大詞典》:严慈(嚴慈)
指父母。 清 周亮工 《北上留别冯伯宗》诗:“莫悲弟妹凋零尽,须慰严慈衰老餘。”
分類:父母
《漢語大詞典》:亡亲(亡親)
(1).指去世的父母。后汉书·郑玄传:“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羣书率皆腐敝,不得於礼堂写定,传与其人。”
(2).死掉父母。史记·晋世家:“ 秦繆公 问 吕省 :‘ 晋国 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惧失君亡亲,不惮立 子圉 。’” 张守节 正义:“言惧失君国乱,恐亡父母,不惮立 子圉 。”
分類:去世父母
《漢語大詞典》:违养(違養)
指父母或尊长去世。 唐 元稹 《唐故河南元君墓志铭》:“先府君违养之岁,前累月而季父侍御史府君捐舘。” 明 袁宗道 《封知县刘公墓志铭》:“书至则 封公 以仲春违养矣。” 明 章懋 《费太常小传》:“ 伯玉 已登乡举而享年不久,既而父亦违养。”
《漢語大詞典》:严侍(嚴侍)
指父母。《剪灯新话·金凤钗记》:“ 兴娘 不幸,早辞严侍,远弃荒郊。”
分類:父母
《國語辭典》:爹妈(爹媽)  拼音:diē mā
子女对父母的称呼。如:「我爹妈虽然年纪大,但身体还不错。」明。高明《琵琶记》第二折:「喜爹妈双全,谢天相佑。」《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三姑娘道:『爹妈也老了,我做媳妇的不能孝顺爹妈,反累爹妈,我心里不安。』」
分類:父母
《漢語大詞典》:大亲(大親)
父亲;父母。庄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驁,兄则以嫗,大亲则已矣。” 成玄英 疏:“若父蹋子足,则默然而已,不復辞费。”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子之大亲,毋乃不寧乎。”
分類:父亲父母
《國語辭典》:萱花椿树(萱花椿樹)  拼音:xuān huā chūn shù
萱花,忘忧草所开的花,后借指母亲。语本《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椿树,长寿之木,后借指父亲。语本《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萱花椿树喻指双亲。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出:「祝萱花椿树,虽则是见这蟠桃熟。」
分類:父母椿树
《國語辭典》:椿萱  拼音:chūn xuān
椿,香椿。萱,萱草。椿萱比喻父母。唐。牟融 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十六岁时,椿萱俱丧。」
《漢語大詞典》:椿庭萱草堂
指父母。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参见“ 椿萱 ”。
分類:父母
《國語辭典》:椿萱  拼音:chūn xuān
椿,香椿。萱,萱草。椿萱比喻父母。唐。牟融 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十六岁时,椿萱俱丧。」
《漢語大詞典》:椿庭萱室
指父母。 元 本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妇上路回乡》:“女萝松柏望相依,况景入桑榆。他椿庭萱室齐倾弃,怎不想家山桃李?”参见“ 椿萱 ”。
分類:父母
《國語辭典》:椿萱  拼音:chūn xuān
椿,香椿。萱,萱草。椿萱比喻父母。唐。牟融 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十六岁时,椿萱俱丧。」
《漢語大詞典》:老年尊
对父母的尊称。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有句话多多的苦告你老年尊。”
分類:父母尊称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國語辭典》:骨肉  拼音:gǔ ròu
比喻至亲。指父子兄弟等。《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此之谓缪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