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焰 → 燄焰”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藻火
(1).古代官员衣服上所绣作为等差标志用的水藻及火焰形图纹。《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孔 传:“藻,水草有文者。火为火字。”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綉,施于裳也。”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命衣备藻火,赐乐兼拊搏。”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米芾 ﹞有好洁之癖,任太常博士,奉祠太庙,乃洗去祭服藻火,而坐是被黜。” 清 郑任钥 《春蚕词》:“不辞小妇闺中苦,愿作山龙藻火裳。”
(2).借指官服。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子质復粹美,藻火兼佩珂。” 康有为 《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刑部主事刘君光第》诗:“改元设参谋,明堂灿藻火。”
(2).借指官服。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子质復粹美,藻火兼佩珂。” 康有为 《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刑部主事刘君光第》诗:“改元设参谋,明堂灿藻火。”
《漢語大詞典》:烟焰(煙燄)
亦作“烟焰”。 烟和火焰。 唐 张谓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诗:“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五:“我即其人,脱身烟焰,至于今日。” 鲁迅 《伪自由书·现代史》:“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
烟与火焰。《北史·来护儿传》:“ 护儿 乃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其营,因纵火,烟燄张天。”《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李昌符 焚栈道,栈道几断。 建 控 僖宗 马,冒烟燄中过,宿坂下。”
烟与火焰。《北史·来护儿传》:“ 护儿 乃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其营,因纵火,烟燄张天。”《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李昌符 焚栈道,栈道几断。 建 控 僖宗 马,冒烟燄中过,宿坂下。”
《漢語大詞典》:炎烟(炎煙)
炎热的烟气。 唐 白居易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
火焰与烟气。炎,通“ 焰 ”。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故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何意衝飊激,烈火纵炎烟。” 唐 郭元振 《古剑篇》:“君不见 昆吾 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火焰与烟气。炎,通“ 焰 ”。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故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何意衝飊激,烈火纵炎烟。” 唐 郭元振 《古剑篇》:“君不见 昆吾 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漢語大詞典》:铁炭(鐵炭)
(1).铁和炭。古代用于探测节候变化的仪器上。《汉书·李寻传》:“政治感阴阳,犹铁炭之低卬,见效可信者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天文志》云‘县土炭’也。以铁易土耳。先冬夏至,县土炭於衡,各一端,令适停。冬,阳气至,炭仰而铁低;夏,阴气至,炭低而铁仰。以此候二至也。”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韦鼎望气》:“夫天不言,以气与象传吉凶,其应验之速,虽桴鼓之荅,铁炭之动不过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岁时》:“庶铁炭轻重,无失寒燠之宜;灰箭飞浮,不爽阴阳之度。”
(2).一种用于冶锻的煤。火焰不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铁》:“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煤炭》:“炎平者曰铁炭,用以冶锻。”
(2).一种用于冶锻的煤。火焰不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铁》:“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煤炭》:“炎平者曰铁炭,用以冶锻。”
《國語辭典》:火头(火頭) 拼音:huǒ tóu
1.火焰、火苗。《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六魔笑曰:『有何难哉!』把手分开火头,㩳身便跳。」《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这冰的力量比水还大,一块冰投下去,就有一块地方没了火头。」
2.负责炊爨的人。《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薛家府演义》第一○回:「不如权作火头,倘后立些功劳,我在驾前保举,将功赎罪。」
3.引起火灾的祸首。《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忽然厨房中火起,举家惊慌逃奔。德称因腹馁,缓行了几步,被地方拿他做火头,解去官司。」
4.借指引起事端的祸首。《荡寇志》第八九回:「这两个便是害我家的火头。」
5.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小头领。《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列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章寻病死,阿固不为夷众所服,往复察勘。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共推阿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有聚落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觅火头不见,其妻持檄,觅一僧读之,延余坐竹栏上而具餐焉。」
2.负责炊爨的人。《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薛家府演义》第一○回:「不如权作火头,倘后立些功劳,我在驾前保举,将功赎罪。」
3.引起火灾的祸首。《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忽然厨房中火起,举家惊慌逃奔。德称因腹馁,缓行了几步,被地方拿他做火头,解去官司。」
4.借指引起事端的祸首。《荡寇志》第八九回:「这两个便是害我家的火头。」
5.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小头领。《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列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章寻病死,阿固不为夷众所服,往复察勘。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共推阿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有聚落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觅火头不见,其妻持檄,觅一僧读之,延余坐竹栏上而具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