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鼷鼠  拼音:xī shǔ
一种家鼠。身体小,吻部尖而长,耳朵较大,尾巴细长,全身灰黑色或灰褐色。是传播鼠疫的媒介。也称为「甘鼠」、「小家鼠」。
《國語辭典》:皮囊  拼音:pí náng
1.皮制的袋子。
2.比喻人的躯体。元。邓玉宾〈叨叨令。想这堆金积玉平生害〉曲:「一个空皮囊包裹著千重气,一个乾骷髅顶戴著十分罪。」《红楼梦》第五六回:「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也称为「皮郛」、「皮袋」、「臭皮囊」。
《國語辭典》:燐火  拼音:lín huǒ
化学元素磷的燃点较低,在空气中极易自燃,成为暗绿色低温火焰。由于常见于夜间野地坟墓间,民间称为「鬼火」。如:「尸体的骨骸分解出来的磷化氢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磷火常见于墓地。」。也称为「磷火」。
《國語辭典》:磷火  拼音:lín huǒ
化学元素磷的燃点较低,在空气中极易自燃,闪现暗绿色低温的火焰,所以称为「磷火」。由于常见于夜晚野地坟间,所以民间也称为「鬼火」。如:「尸体的骨骸分解出来的磷化氢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磷火常见于墓地。」。也称为「燐火」。
《國語辭典》:皮袋  拼音:pí dài
1.用皮革制成的袋子。多用以盛装财物。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文明小史》第四九回:「站起来道:『就放在中间屋里罢。』又打开皮袋,拿出一块洋钱给那差官。」
2.比喻人的躯体。也称为「皮囊」。
《國語辭典》:雷击(雷擊)  拼音:léi jí
1.本指雷电的袭击。带电的云,接近地面而放电,人畜、树木、建筑物为强大雷力所伤害或破坏。如:「那栋大楼自遭到雷击后,已面目全非了。」
2.比喻诛杀或征伐猛烈如雷电袭击。《三国志。卷四三。蜀书。张嶷传》「辄有筹画战克之功」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若终不从,大兵致诛,雷击电下,虽追悔之,亦无益也。」
《漢語大詞典》:贼风(賊風)
(1).四时不正之风,或穴隙檐下之风。皆有害于人畜。《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王冰 注:“窃害中和,谓之贼风。”《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入岁已来,阴阳失序,屡有贼风暴雨,犯伤和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喂养》:“其簷风者,贼风也。无论寒暑劳逸,马皆忌之,断不可拴之簷下。”《人民文学》1981年第12期:“夏天图凉快,跑到碾盘上去睡觉,受了贼风,这条右腿硬是伸不直,连活也干不成了。”
(2).贼人的凶焰。 明 无心子《金雀记·投崖》:“不料贼风忽起,扰乱 河中 ,奴身被掳,奋志投崖。” 清 蔡学海 《铸农器》诗:“思以浄贼风,是以祛民累。”
《國語辭典》:害兽(害獸)  拼音:hài shòu
损坏农作物,传染疾病,危害人类、家禽、家畜的兽类。如鼠、獾、狼等。
《漢語大詞典》:钩蛇(鉤蛇)
传说中的一种钩食人畜的怪蛇。山海经·中山经“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 晋 郭璞 注:“今 永昌郡 有鉤蛇,长数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马啖之。”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 先提山 有鉤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鉤岸上人牛食之。”
《國語辭典》:防毒  拼音:fáng dú
防止毒物或病毒程式对人畜、资讯设备等的危害。
《國語辭典》:鞭子  拼音:biān zi
1.驱赶牲畜或打人的用具。《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
2.公驴、公鹿的生殖器。《金瓶梅》第六八回:「且留著那驴子和你早晚做伴儿也罢了。别的罢了,我见他常时落下来,好个大鞭子。」
《漢語大詞典》:地慝
(1).土地所生能伤害人畜庄稼的毒虫瘴气。《周礼·地官·土训》:“道地慝以辨地物。” 郑玄 注:“若瘴虫然也。” 贾公彦 疏:“ 先郑 云:地慝,所生恶物害人者,若虺蝮之属者。”
(2).谓土地瘠薄不利作物生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邑里》:“地慝,如磽确之地,不宜稼穡;斥卤之地,不宜果蓏是也。”
《漢語大詞典》:兽害(獸害)
野兽对人畜、庄稼等造成的祸害。《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6期:“牧民把自己家里吃的辣椒面都拿了出来消灭兽害。”
《國語辭典》:肥源  拼音:féi yuán
可做为肥料物质的总称。如人畜的粪便、动物的骨头、绿肥作物、榨油后剩下的油饼以及某些矿物质。
《漢語大詞典》:疴祸
人畜生长畸形。
《国语辞典》: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  拼音:bù shì gǎn jùn bìng
为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同传染病,对人引起波状热,对动物引起流产、睪丸炎及关节炎。也称为「传染性流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