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学案(學案)  拼音:xué àn
叙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并略加论断的书籍。如明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
《漢語大詞典》:节脉(節脉)
人体的关节和脉络。喻学说的源流。 明 唐顺之 《杂编序》:“夫六艺之节脉碎细,皆儒者之所宜究其説而折衷之。”
《國語辭典》:帖学(帖學)  拼音:tiè xué
1.一种崇尚临帖的书派,相对于碑学而言。
2.专门研究考订各种法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真伪、内容等问题的学问。如宋桑世昌之〈兰亭考〉、黄伯思之〈法帖刊误〉、清王澍之〈淳化秘阁法帖考〉等。
《國語辭典》:血缘(血緣)  拼音:xiě yuán
血统上的关系。同血缘的人出自相同的祖先。也称为「血统」。
《國語辭典》:碑学(碑學)  拼音:bēi xué
1.崇尚碑刻的书派,与帖学相对称。碑学原本相当发达,至唐,由于太宗偏爱王羲之、献之的帖书,一度使碑学趋于衰微,直至清嘉庆、道光以后,阮元倡为南北书派论,碑学始得以复兴。
2.研究考订碑刻的时代、体制、真伪、内容、鉴赏等问题的学问。如赵明诚的《金石录》、郭宗昌的《金石史》等
《漢語大詞典》:酌古沿今
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唐 长孙讷言 《〈切韵笺注〉序》:“此製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漢語大詞典》:讨流溯源(討流泝源)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清 王韬 《〈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泝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漢語大詞典》:先河后海(先河後海)
谓分清源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大毛公 之诗其源出於 子夏 , 郑康成 本之而为笺, 孔颖达 因之而为正义,乃文庙从祀有 小毛公 萇 而无 大毛公 亨 ,非先河后海之义,宜增入者。”参见“ 先河 ”。
分類:分清源流
《國語辭典》:先河  拼音:xiān hé
1.事物的本源。古代以黄河为海的本源,祭祀时先祭黄河,后祭祀海,故称为「先河」。《礼记。学记》:「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2.借指开创于先的人,或指事物的本源。如:「他的研究开创了比较文学的先河。」
《国语辞典》:绘宗十二忌(绘宗十二忌)  拼音:huì zōng shí èr jì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山水画应避免布置迫塞、远近不分、山无气脉、水无源流、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人物伛偻、楼阁错杂、滃淡失宜、点染无法等十二项缺失。见宋。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国语辞典》:版本学(版本学)  拼音:bǎn běn xué
专门研究历代典籍的雕版源流、传抄经过、纸地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装潢式样以及内容校勘考订等问题,从而确定原刻或翻刻、原抄或影抄、善本或劣本,以供社会人士收藏流通、阅读参考等学问。也作「板本学」。
《国语辞典》:碧鸡漫志(碧鸡漫志)  拼音:bì jī màn zhì
书名。宋王灼撰,五卷。内容侧重在叙述曲调源流,今传宋人词话,以此书为最古。书成时适居成都碧鸡坊,故称为「碧鸡漫志」。
《国语辞典》:芷江县(芷江县)  拼音:zhǐ jiāng xiàn
县名。位于湖南省西部,濒潕水北岸,潕水为沅水的源流,沅水又称为芷江,因而得名。地扼湘黔孔道,形势重要。以生产稻米、木材、薯类、白蜡为主。
《国语辞典》:美术史(美术史)  拼音:měi shù shǐ
研究美术源流、变迁、盛衰与性质的专门史。
《國語辭典》:目录学(目錄學)  拼音:mù lù xué
整理研究各种图书,包括内容、学术源流、分类、编制目录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