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游 → 游遊”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43,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钧天游
玄都观中游
鱼游沸鼎
五马南游
敦文游山(又作:郭文游山)
昔时钓游某地(又作:某水钓,某丘游)
放翁南园记
放翁笑
游童
浮云游子
釜中游鱼
割鸡
子美游蜀无心恋
吴台游鹿(又作:游鹿 ...)
鼓腹游
典故
梦断钧天
 
梦听帝乐
 
梦钧天
 
天帝乐
   
帝所钧天
 
帝乐
  
广乐揍钧天
 
歌庄钧天
 
无梦到钧天
 
简子魂
 
赵简闻乐
  
钧天九奏
  
钧天梦帝乡
  
钧天帝所
   
钧天游

相关人物
赵简子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786~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缪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閒,閒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适余将以其冑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董安于受言而书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昭明文选》卷二〈赋甲·京都上·西京赋〉~49~
汉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寔为咸阳。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岐梁汧雍,陈宝鸣鸡在焉。于前则终南太一,隆崛崔崒,隐辚郁律。连冈乎嶓冢,抱杜含鄠欱沣吐镐,爰有蓝田珍玉,是之自出。于后则高陵平原,据渭踞泾。澶漫靡迤,作镇于近。其远则九嵏甘泉,涸阴冱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寔惟地之奥区神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岂不诡哉?

简释

钧天:喻指美乐。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

钧天梦:咏梦境。宋杨亿《直夜》:“负郭春耕废,钧天晓梦长。”


例句

传闻帝乐奏钧天,傥冀微躬备五弦。 司马逸客 雅琴篇

献图开益地,张乐奏钧天。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歌压钧天闲梦尽,诏归秋水道情深。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 李世民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牟融 题竹

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 皮日休 上真观

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 皮日休 新竹

圣文飞圣笔,天乐奏钧天。 胡元范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

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苏味道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

天钧纵迹无遗馀,烧香寄影在岩树。 鲍溶 思琴高

典故
元都观
   
刘郎去后
 
刘郎已经老
 
刘郎未见
 
梦得重来郎省
 
吊麦伤桃
 
桃满观
 
桃花句
 
桃花误刘郎
 
无人不道看花回
 
燕麦兔葵
 
燕麦凫葵
 
玄都前度
 
玄都看花
  
玄都观中游
 
看花君子
 
看花才子
 
观中桃谢
 
观桃
 
观里千树

相关人物
刘禹锡


《本事诗·事感》
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郎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太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

例句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典故 
相关人物
丘迟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丘希范(迟)《与陈伯之书》
「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唐·李善注引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

例句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杜甫 喜闻将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典故
一马化为龙
 
五马南来
 
五马南游
  
南渡马
 
浮五马
 
渡江天马
 
群马南渡


《晋书》卷二十八〈五行中志·言不从·诗妖〉~845~
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宗藩多绝,唯琅邪、汝南、西阳、南顿、彭城同至江东,而元帝嗣统矣。
《晋书》卷六〈中宗元帝纪〉~57~
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

例句

五马浮渡江,一龙跃天津。 吴筠 建业怀古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 李白 经乱后将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五马渡江日,群鱼食蒲年。大风荡天地,万阵黄须膻。 皮日休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

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 胡曾 东山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韩愈 桃源图

典故
敦文游山
 
郭文游山

相关人物
郭文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郭文传》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馀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馀年,卒无患害。

例句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李瀚 蒙求

典故
儿时某丘某水
 
昔时钓游某地
 
某水钓,某丘游

相关人物
韩愈


《韩昌黎文集》卷四〈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邱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典故
放翁南园记

相关人物
陆游


《四朝闻见录·戊集·阅古南园》
南园记云:「庆元三年二月丙午,慈福有旨,以别园赐今少师、平原郡王韩公,其地实武林之东麓,而西湖之水汇于其下。天造地设,极湖山之美。公既受命,乃以禄赐之馀,葺为南园,因其自然,辅以雅趣。方公之始至也,前瞻却视,左顾右盼,而规模定;因高就下,通窒去蔽,而物态别。奇葩美木,争效于前;清泉秀石,若顾若揖。于是飞观杰阁,虚堂广厦,上足以陈俎豆,下足以奏金石者,莫不毕备。升而高明显,敞如蜕尘垢,入而窈窕邃深,疑于无穷。既成,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之诗句而名之。堂最大者曰许閒,上为亲御翰墨以榜其颜。其射厅曰和容,其台曰寒碧,其门曰藏春,其阁曰凌风,其积石为山曰西湖洞天。其潴水艺稻,为囷为场,为牧羊牛。畜雁鹜之地曰归耕之庄。其他因其实而命之名。堂之名则曰夹芳,曰豁望,曰鲜霞,曰矜春,曰岁寒,曰忘机,曰照香,曰堆锦,曰清芬,曰红香。亭之名则曰远尘,曰幽翠,曰多稼。自绍兴以来,王公将相之园林相望,莫能及南园之彷佛者。然公之志,岂在于登临游观之美哉?始曰许閒,终曰归耕,是公之志也。公之为此名,皆取于忠献王之诗,则公之志,忠献王之志也。与忠献同时,功名富贵略相埒者,岂无其人?今百四五十年,其后往往寂寥无闻,而韩氏子孙,功足以铭彝鼎、被弦歌者,独相踵也。迄至于公,勤劳王家,勋在社稷,复如忠献之盛,而又谦恭抑畏,拳拳于忠献之志,不忘如此。公之子孙又将视公之志而不敢忘,则韩氏之昌,将与宋无极,虽周之齐、鲁,尚何加焉!或曰:『上方倚公,如济大川之舟。公虽欲遂其志,其可得哉!』是不然。上之倚公,公之自处,本自不侔。惟有此志,然后足以当上之倚,而齐忠献之功名。天下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知公之勋业,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园之所以不可无述。游老病谢事,居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示,曰:『子为我作南园记。』游窃伏思公之门,才杰所萃也,而顾以属游者,岂谓其愚且老,又已挂冠而去,则庶几其无谀词、无侈言而足以道公之志欤?此游所以承公之命而不获辞也。
典故
放翁笑

相关人物
陆游


《剑南诗稿》卷三十一〈画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
放翁老手竟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百榼旧曾誇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吾忧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忆平泉。
典故
七圣心迷
  
前马圣
 
失遒襄野
 
寻大隗
   
襄野童
 
逢牧马
 
随大隗

相关人物
黄帝
 
大隗


《庄子》杂篇·卷八中《徐无鬼》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例句

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元稹 望云骓马歌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之三

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迹参前马圣,名缀鬻熊师。 张说 赠赵公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李白 上之回

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杜甫 释闷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轩辕台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浮云游子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例句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梦李白二首之二

积水曾南渡,浮云失旧乡。 权德舆 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顾况 游子吟

典故
釜中游鱼


《后汉书》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88~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閒,积十馀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馀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荆、杨、兖、豫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彊弱,非明也;弃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闻,泣下,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閒耳。今闻明府之言,乃婴等更生之辰也。既陷不义,实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纲约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婴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馀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典故 
割鸡手
 
小邑割鸡
   
惜牛刀
 
武城
 
武城割鸡
  
武城弦歌
 
武城声
    
牛刀小邑
 
牛刀发硎
 
解牛刀
 
试牛刀

相关人物
子游
 
孔子


《论语注疏·阳货》~5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20~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简释

弦歌:喻出任邑令。唐秦韬玉《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武城弦:咏重视礼乐教化。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卜“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武城鸡:喻大材小用。唐张九龄《赠澧阳韦明府》:“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牛刀:喻有大材之人。唐孟浩然《赠萧少府》:“鸿渐升羽仪,牛刀列下班。”


例句

朝来仙阁听弦歌,暝入花亭见绮罗。 储光羲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

闲逐维私向武城,北风青雀片时行。 刘言史 送人随姊夫任云安令

将雏有旧曲,还入武城弦。 严维 咏孩子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孟浩然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孟浩然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孟浩然 与白明府游江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

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

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 张说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变风须恺悌,成化伫弦歌。 张说 送苏合宫颋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徐坚 送武进郑明府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李白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 李颀 送崔婴赴汉阳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卢照邻 于时春也恍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 许浑 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

典故
子美游蜀无心恋
 
少陵情浅
 
少陵慵吟
 
工部无心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蜀中赏海棠〉
浓澹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半随风雨断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子美无情为发扬】。【案: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
典故
吴宫麋鹿
 
吴台游鹿
 
吴台草
 
吴苑走鹿麋
 
姑苏蔓草
 
姑苏鹿戏
 
姑苏麋鹿
 
游鹿
 
游鹿衔花
 
湿楚臣衣
 
湿楚衣
 
聚麋鹿
 
台荒麋迹
 
荆棘堪伤
 
荒台麋鹿
 
苏台鹿走
 
路走姑苏台
 
游鹿
 
野鹿上高台
 
香径走麋鹿
 
鹿游唐苑
 
鹿登台榭
  
鹿豕衔枯荠
 
鹿走姑苏
 
麋鹿上高台
 
麋鹿呦呦
 
麋鹿姑苏
 
麋鹿泣姑苏
  
麋鹿荒台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刘安(淮南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5~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三年〉
子胥曰:「臣闻狼子有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夫虎不可喂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弃忠臣之言,而顺敌人之欲,臣必见越之破吴,豸鹿游于姑胥之台,荆榛蔓于宫阙。愿王览武王伐纣之事也。」

例句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白居易 杂兴三首之三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骆宾王 宿山庄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露

典故
含哺乐
   
鼓腹游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外篇·卷四中《马蹄》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唐·成玄英疏:「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夫行道之时,无为之世,心绝缘虑,安居而无所为;率性而动,游行而无所往。既而含哺而熙戏,与婴儿而不殊;鼓腹而遨游,将童子而无别。此至淳之世,民能如此也。」

例句

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岑参 南溪别业

触邪羊唅唅,鼓腹叟嘻嘻。 贯休 寿春节进

有叟有叟,鼓腹歌于道边,歌曰:麦苗芃芃兮鸧鹒飞,日出而作兮日入归,如彼草木兮雨露肥。 贯休 甘雨应祈

日长鼓腹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馀。 顾况 閒居怀旧

《漢語大詞典》:天钧(天鈞)
亦作“ 天均 ”。
(1).谓天然均平之理。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成玄英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 陆德明 释文:“本又作均。”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南朝 宋 谢镇之 《重与顾道士书》:“故卑高殊物,不嫌同道;左右两仪,无害天均。”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自然》:“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章炳麟 《四惑论》:“神教衰而归敬于宿命,宿命衰而归敬于天钧。”
(2).指极北之地。
(3).比喻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事之成败,犹兵之胜负,固不可以此动我天钧。”
(4).指钧天广乐。神话中的一种天界音乐。 唐 皮日休 《上真观》诗:“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
《漢語大詞典》:帝所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 南朝 梁 沈约 《三朝雅乐歌·寅雅》:“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新唐书·裴矩传:“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宸帝所’。” 宋 苏辙 《司马公挽词》:“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漢語大詞典》:广乐(廣樂)
(1).阐发音乐的义蕴。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 孔颖达 疏:“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2).盛大之乐。多指仙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乃奏广乐。”《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梦裡似曾闻广乐,归来但觉任樵风。”
(3).称美雅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桑间,钧龙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叹可慨者也。”
《國語辭典》:钧天(鈞天)  拼音:jūn tiān
九天之一,指天的中央。语出《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中央曰钧天,其星亢氐。」后亦泛指天空。《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國語辭典》:钧天梦(鈞天夢)  拼音:jūn tiān mèng
战国赵简子一日睡醒时,叙说梦游钧天,闻广乐九奏之事。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后指好梦或泛指梦幻。宋。辛弃疾满庭芳。柳外寻春〉词:「只今江海上,钧天梦觉,清泪如丝。」
分類:钧天广乐
《漢語大詞典》:钧天奏(鈞天奏)
指钧天广乐。 宋 范成大 《白玉楼步虚词》之五:“钧天奏,流韵满空明。” 明 汪廷讷 《驻马听·访陈荩卿于孙楚酒楼有赠》曲:“名湖如待酒人游,新声不减钧天奏。”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徐子与》:“自聆钧天奏,旷然起遐瞩。”
分類:钧天广乐
《國語辭典》:钧天广乐(鈞天廣樂)  拼音:jūn tiān guǎng yuè
意指神话中天上的音乐。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也称为「钧天乐」。
《國語辭典》:钧天乐(鈞天樂)  拼音:jūn tiān yuè
1.天上的音乐。也称为「钧天广乐」。
2.传奇名。清朝尤侗所撰。叙述沈白与魏无知妹寒簧的故事。
《國語辭典》:钧天广乐(鈞天廣樂)  拼音:jūn tiān guǎng yuè
意指神话中天上的音乐。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也称为「钧天乐」。
《漢語大詞典》:兔葵燕麦(兔葵燕麥)
形容景象荒凉。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引:“重游 玄都 ,荡然无復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於春风耳。” 宋 程先 《锁窗寒》词:“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 清 方文 《宿姜开先衍园》诗:“瑶草琼花何处覔?兔葵燕麦不胜情。”
分類:景象荒凉
《國語辭典》:前度刘郎(前度劉郎)  拼音:qián dù liú láng
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人,还乡后二人于太康年间重入天台山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刘郎,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漢語大詞典》:玄都观(玄都觀)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后废。 唐 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
(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
《漢語大詞典》:鱼游沸鼎(魚游沸鼎)
同“ 鱼游釜中 ”。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亦作“ 鱼游沸鼎 ”。 清 张鹏翀 《和岐亭戒杀诗》之二:“鱼游沸鼎中,烹燖化为汁。”
《漢語大詞典》:鼎鱼(鼎魚)
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参见“ 鼎鱼幕燕 ”。
《漢語大詞典》:鼎鱼幕燕(鼎魚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 注:“ 袁嵩 《后汉书》:‘ 朱穆 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 吴 季札 曰:夫子之在此也,犹鷰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序》:“我师则奉辞伐罪,鸣皷而前,鳞萃翼涉,然犹以之环合,鼎鱼幕燕,孤垒于是卵危。”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漢語大詞典》:五马渡江(五馬渡江)
指 西晋 末 司马氏 五王南渡 长江 ,于 建邺 (今 南京 )建立 东晋 王朝事。晋书·元帝纪:“ 太安 之际,童謡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王室沦覆,帝与 西阳 、 汝南 、 南顿 、 彭城 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原为 琅邪王 。 宋 王安石 《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 五马浮江 ”。 唐 张说 《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马浮江,侨人占乎 南海 。”
《漢語大詞典》:具茨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密县 。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变宫调》:“ 具茨 应不远, 汾 阳寧足随。”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分類:山名河南
《漢語大詞典》:游童(遊童)
嬉游的小孩。《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众技旅庭,振欢声於无外;游童颂圣,陶至化於自然。”
指出游的儿童。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宋 王圭 《勾小儿队》:“宜命游童之缀,来陈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儿入队。” 清 陈维嵩 《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家伎新传 张敞 眉,游童暗认 王珉 扇。”
《國語辭典》:牧马(牧馬)  拼音:mù mǎ
放饲马匹。汉。贾谊〈过秦论〉:「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國語辭典》:割鸡(割雞)  拼音:gē jī
杀鸡。比喻处理小事。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國語辭典》:割鸡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拼音: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封神演义》第四○回:「太师用兵多年,如今为何颠倒!料西歧不过是姜尚、黄飞虎等,『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漢語大詞典》:弦歌宰
论语·阳货:“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 唐 张说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诗:“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参见“ 弦歌 ”。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漢語大詞典》:武城弦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朱熹 集注:“弦,琴瑟也。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借指礼乐教化。 唐 卢照邻 《寄赠柳九陇》诗:“遥闻 彭泽 宰,高弄 武城 弦。” 唐 高适 《遇卢明府有赠》诗:“谁能奏明主,一试 武城 弦。”
分類:礼乐教化
《漢語大詞典》:武城鸡(武城雞)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朱熹 集注:“因言其治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后以“武城鸡”喻微小之物。 唐 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诗:“君有百鍊刃,堪断七重犀。谁开 太阿 匣,持割 武城 鸡。”亦作“ 武城禽 ”。 谢无量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料驯 元晏 鹤,倚落 武城 禽。”
分類:微小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分類:大材
《國語辭典》:牛刀割鸡(牛刀割雞)  拼音:niú dāo gē jī
比喻大材小用。参见「割鸡焉用牛刀」条。宋。朱熹 答蔡季通:「旋运只是劳心之所致,小试参同之万一,当如牛刀割鸡也。」
分類:大材小用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分類:大材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國語辭典》:含哺鼓腹  拼音:hán bǔ gǔ fù
含著食物,鼓著肚子。语本《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形容吃饱喝足,悠閒无虑的安乐生活,是太平盛世的一种景象。《歧路灯》第三一回:「这一干人,早晨便在衙门前酒饭馆内,被谭绍闻请了一个含哺鼓腹。」也作「鼓腹」、「含哺」。
《國語辭典》:鼓腹  拼音:gǔ fù
1.饱食而閒暇无事。《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居民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2.击腹代鼓,以应歌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伍子胥……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