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9,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海山深绝
深宫点额
只恐夜深花睡去(又作:夜深花睡)
立深雪
煨芋炉深
云深铜柱
鼓角秋深悲壮
画眉深浅入时无
绘图达深宫
临深惧
临深履冰
深雪一枝开
牧童遥指杏花深处
浅深揭厉
深衣
典故
刺船人
  
成连佳趣
 
成连心
 
成连海水
 
成连琴
 
海上琴
 
海山化琴工
 
海山深绝

相关人物
伯牙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琴赋〉~840~
唐·李善注引《琴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子春受业焉。」
《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八〈乐部十六·琴中〉~2738~
《乐府解题》曰:「〈水仙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舡而去,旬时不返。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滑崩澌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简释

海上琴:咏音乐。清张问陶《辛未除夕柬景朴斋司马时已请病将归》:“一年花雪互追寻,同鼓成连海上琴。”

典故
公主花
 
刘梅贵主妆
  
含章宫下妆
 
含章春风面
 
吹到眉心
 
寿阳公主面
  
寿阳宫额
 
寿阳梅妆
 
寿阳眉
 
寿阳纤巧
 
妆光梅影
 
妆梅
 
妆额
    
梅新试妆
 
梅粉华妆
 
梅花入寿阳
 
梅花匀面妆
 
梅花妆额
 
梅花点额
 
梅蕊妆宫额
 
梅蕊宫妆
  
欲点妆额
 
深宫点额
 
添妆韵似梅
 
汉宫娇额
 
粉额妆
 
试妆看吹面
  
额花
 
额黄映日
 
飘到梅心
 
飞近娥绿

相关人物
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269~
《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事类赋注》卷二十六
《宋书》曰:「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简释

梅妆:喻女子华美妆饰,或喻梅花。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
 
夜深花睡
 
从教睡去
 
擎高烛照
 
东风唤花醒
 
海棠堪对烛
 
炙烛风流
 
照妆醒睡
 
烧烛看娇娆
 
相对夜阑烛
  
莫教渠睡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典故
一灯传立雪
 
少林立雪
 
师门立雪
 
庭雪到腰
 
慧可忍寒
 
大雪庭中呆立
 
立深雪
 
立门外雪
 
相关人物
僧神光
 
僧慧可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2~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景德传灯录》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典故
分芋
 
十年相
 
夜炉芋美
 
山中煨芋
 
懒残煨芋
 
懒残芋
  
煨芋师
 
煨芋火
 
煨芋炉深
 
煨芋头
  
芋火对阑残
 
衡山芋

相关人物
懒残(阑残)


《太平广记》卷九十六〈异僧十·懒残〉~640~
懒残者,唐天宝初衡岳寺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馀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昼专一寺之工,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色,已二十年矣。时邺侯李泌寺中读书,察懒残所为曰:「非凡物也。」听其中宵梵唱,响彻山林。李公情颇知音,能辨休戚。谓懒残经音凄惋而后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通名而拜。懒残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公愈加敬谨,惟拜而已。懒残正拨牛粪火,出芋?之。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尽食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公又拜而退。居一月,刺史祭岳,修道甚严。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栏。乃以十牛康绊以挽之,又以数百人鼓噪以推之,力竭而愈固。更无他途,可以修事。懒残曰:「不假人力,我试去之。」众皆大笑,以为狂人。懒残曰:「何必见嗤?试可乃已。」寺僧笑而许之。遂履石而动,忽转盘而下,声若雷震。山路既开,众僧皆罗拜,一郡皆呼至圣,刺史奉之如神。懒残悄然,乃怀去意。寺外虎豹,忽尔成群,日有杀伤,无由禁止。懒残曰:「授我棰,为尔尽驱除。」众皆曰:「大石犹可推,虎豹当易制。」遂与之荆梃。皆蹑而观之。才出门,见一虎衔之而去。懒残既去之后,虎豹亦绝踪迹。后李公果十年为相也。

简释

懒残芋:咏宰相。宋陈与义《留别天宁永庆乾明金銮四老》:“胜事远公连,深心懒残芋。”

典故
伏波铜柱
 
汉将柱
 
汉柱
  
铜柱伏波
 
铜柱勋高
 
铜柱楼船
 
云深铜柱
  
马援铜柱
 
相关人物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39~
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徵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水经注》卷三十六〈温水〉~3022~
《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土人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世称汉子孙也。

例句

珠厓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宋之问 早发韶州

君恩过铜柱,戎节限交州。 曹松 南游

境遥铜柱出,山险石门开。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南标铜柱限荒徼,五岭从兹穷险艰。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铜柱威丹徼,朱崖镇火陬。 沈佺期 三日独坐驩州思旧游

自昔闻铜柱,行来向一年。 沈佺期 初达驩州

忽闻铜柱使,走马报金鸡。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瘴昏铜柱黑,草赤火山秋。 齐己 送迁客

典故
万里星河动摇
 
鼓角秋深悲壮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是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人事音尘日寂寥】【人事音书颇寂寥】。
典故
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关人物
朱庆余


《云溪友议》卷下〈闺妇歌〉
朱庆余校书,既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逼索庆余新制篇什数通,吟改后,只留二六章……清列以张公重名,无不缮录而讽咏之,遂登科第。朱君尚为谦退,作《闺意》一篇以献张公。张公明其进退,寻亦和焉。诗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郎中酬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辞万金。」朱公才学,因张公一诗,名流于内矣。
典故 
绘图达深宫
  
郑侠绘
 
郑侠绘流民

相关人物
郑侠


《东轩笔录》卷五~52~
熙宁六、七年,河东、河北、陕西大饥,百姓流移于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朝廷遣使赈恤。或云,使者隐落其数,十不奏一,然而流连襁负,取道于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郑侠监安上门,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其辞激讦讥讪,往往不实。
《宋史》卷三百二十一〈郑侠列传〉~0435~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每风沙霾曀,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并城民买麻籸麦麸,合米为糜,或茹木实草根,至身被锁械,而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閤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其略云:「去年大蝗,秋冬亢旱,麦苗焦枯,五种不入,群情惧死;方春斩伐,竭泽而渔,草木鱼鳖,亦莫生遂。灾患之来,莫之或禦。愿陛下开仓廪,赈贫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冀下召和气,上应天心,延万姓垂死之命。今台谏充位,左右辅弼又皆贪猥近利,使夫抱道怀识之士,皆不欲与之言。陛下以爵禄名器,驾驭天下忠贤,而使人如此,甚非宗庙社稷之福也。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遑遑不给之状上闻者。臣谨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于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三司察韨易,司农发常平仓,三卫具熙河所用兵,诸路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又下责躬诏求言。越三日,大雨,远近沾洽。辅臣入贺,帝示以侠所进图状,且责之,皆再拜谢。

简释

郑侠图:指百姓生活困苦。清查慎行《送彭南陔赴长沙》:“郑侠图曾伤目击,陈琳檄可愈头风。”

典故 
履薄冰
 
临深惧


《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句

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 张九龄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

三十年来要自观,履春冰恐未为难。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之六

吾观权势者,苦以身徇物。炙手外炎炎,履冰中剽剽。 白居易 出府归吾庐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耿湋 发南康夜泊赣石中

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冰。 贾岛 让曹{土/黽}上乐使君

多从履处薄,偏向饮时清。 钱起 赋得馀冰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二〈小雅·节南山之什·小旻〉~42~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潝潝訾訾,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典故
前村梅
 
梅村踏雪
 
深雪一枝开


《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三〈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
典故
牧童遥指杏花深处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三上〈三月卷上·清明〉~926~
杜牧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典故
浅深揭厉


《毛诗正义》卷二之二〈国风·邶风·匏有苦叶〉~87~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汉·毛氏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遭时制宜,如遇水深则厉,浅则揭矣。」

例句

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典故

《礼记注疏》卷二十九〈玉藻〉~545~
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
《礼记注疏》卷五十八(续一)〈深衣〉~963~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汉·郑玄注:「深衣者,用十五升布锻濯灰治,绳之以采。善衣朝祭之服也,自士以上深衣为之次,庶人吉服,深衣而巳。」
《國語辭典》:成连(成連)  拼音:chéng lián
人名。春秋时人。善鼓琴,相传伯牙曾向他学琴,三年无成,遂独留伯牙于东海蓬莱山,因情思专一,终有启悟,成为天下操琴妙手。见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水仙操》。
《國語辭典》:含章  拼音:hán zhāng
1.行文含有文采和美质。《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含章素质,冰絜渊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2.一座汉代的宫殿。《文选。张衡。西京赋》:「麒麟朱鸟,龙兴含章。」
《漢語大詞典》:含章殿
(1). 汉 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朱鸟 , 龙兴 含章 。” 李善 注:“ 龙兴 、 含章 ,皆殿名也。”
(2). 南朝 宋 宫殿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含章梅妆:“ 寿阳公主 在 含章殿 ,梅花飘著其额。” 明 陈子龙 《欲偕舒章游金陵不果,各赋诗十首》之八:“东府诸王宅, 含章 公主家。”
(3). 唐 宫殿名。新唐书·裴寂传:“﹝ 裴寂 ﹞迁左僕射。帝置酒 含章殿 ,欢甚。”
分類:宫殿殿名
《國語辭典》:寿阳妆(壽陽妝)  拼音:shòu yáng zhuāng
女子华美的面额装饰。参见「梅花妆」条。宋。毛滂 浣溪沙。蜡烛花中月满窗词:「蜡烛花中月满窗,楚梅初试寿阳妆。」
《國語辭典》:宫妆(宮妝)  拼音:gōng zhuāng
宫女的妆扮。唐。郑嵎〈津阳门〉诗:「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
《漢語大詞典》:宫额(宫額)
古代宫中妇女以黄色涂额作为妆饰,因称妇女的前额为宫额。 唐 李商隐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赋梅》词:“冰做骨,玉为容,常年宫额鬢云鬆。” 元 乔吉 《清江引·佳人病酒》曲:“罗帕粉香宫额上掩,宿酒春初散。”
《國語辭典》:梅妆(梅妝)  拼音:méi zhuāng
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比喻梅花艳丽。参见「梅花妆」条。唐。李商隐 对雪诗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石孝友 鹧鸪天。花漏乾声声词:「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额(梅額)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 梅花粧 ”。
(2).指入梅时节。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 梅头 ”。
《國語辭典》:梅花妆(梅花妝)  拼音:méi huā zhuāng
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见《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后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梅花的艳丽。也作「梅妆」、「额妆」、「寿妆」、「寿阳妆」。
《漢語大詞典》:梅头(梅頭)
(1).指黄梅季节刚开始的时候。 元 何景福 《五月五日对雨有作》诗:“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立梅日早雨,是谓之迎梅雨。谚云:‘雨打梅头,无水饮牛。’”
(2).见“ 梅鱼 ”。
《漢語大詞典》:额妆(額妝)
指古代女子华贵艳美的面妆。语本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 武帝 女 寿阳公主 ,人日卧於 含章 簷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粧,后人多効之。” 宋 陆游 《湖山·柳姑庙》诗:“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國語辭典》:立雪  拼音:lì xuě
比喻尊敬师长和虔诚向学。参见「程门立雪」条。元。虞集〈回吴先生庆初度启〉:「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
《漢語大詞典》:煨芋
唐 衡岳寺 有僧,性懒而食残,自号 懒残 。 李泌 异之,夜半往见。时 懒残 拨火煨芋。见 泌 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见宋高僧传卷十九、《邺侯外传》。后因以“煨芋”为典,多指方外之遇。 宋 刘克庄 《怀保宁聪老》诗:“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 明 高启 《过海云院赠及长老》诗:“紫藤坞里归逢雪,煨芋曾烦慰客愁。”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四:“萧寺閒行煨芋少,虚坛夜礼降真多。”
《漢語大詞典》:芋火
煨芋之火。相传 唐 代 衡岳寺 僧 明瓒 性懒食残,号 懒残 。 李泌 尝读书寺中,异其所为,深夜往谒, 懒残 拨火取芋以啗之,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后 泌 显达,封为 邺侯 。事见《宋高僧传》卷十九。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他年记此味,芋火对 嬾残 。” 宋 张元干 《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诗:“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窻约过冬。” 元 周权 《卜隐次韵》:“蒲团延客话,芋火就僧分。”
分類:衡岳岳寺
《國語辭典》:铜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铜制的柱子。古代立铜柱以标示国界。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漢語大詞典》:马援柱(馬援柱)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 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漢語大詞典》:马柱(馬柱)
见“ 马援柱 ”。
《漢語大詞典》:马援柱(馬援柱)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 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漢語大詞典》:流民图(流民圖)
宋 熙宁 六年, 郑侠 见岁歉而赋急,流民相携塞道,因命画工悉绘所见而成《流民图》,奏献 宋神宗 ,并上疏极言新政之失。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五:“ 熙寧 六七年, 河东 、 河北 、 陕西 大饥,百姓流移於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流连襁负,取道於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 郑侠 监 安上门 ,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后借指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七:“吁嗟献纳者,谁上《流民图》。” 吴晗 《闻一多先生传》:“他用嘴、用笔唱出了《石壕吏》,画出了《流民图》。”参阅宋史·郑侠传
《漢語大詞典》:郑侠图(鄭俠圖)
宋史·郑侠传载, 郑侠 任监 安上门 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 宋神宗 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侠图”代称流民图。 清 查慎行 《送彭南陔赴长沙》诗:“ 郑侠 图曾伤目击, 陈琳 檄可愈头风。” 清 杨中讷 《高邮道中书事》诗:“空怀忧国 长沙 泪,难绘流民 郑侠 图。”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中丞欲请 敖仓 粟,司諫先陈 郑侠 图。”亦省称“ 郑图 ”。 清 张英 《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亲见閭阎凋敝甚, 郑 图还与绘千村。”
《國語辭典》:履冰  拼音:lǚ bīng
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处于危险的环境中不可不戒慎恐惧。《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也作「履薄」。
《國語辭典》:如履薄冰  拼音:rú lǚ bó bīng
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处事极为谨慎小心。《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汉。曹操 请爵荀彧表:「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也作「如履如临」。
《國語辭典》:临深履冰(臨深履冰)  拼音:lín shēn lǚ bīng
比喻小心戒慎。参见「临深履薄」条。《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帝集》:「以眇眇之身,质性顽固,未能涉道,而遵大路,临深履冰,涕泗忧惧。」
《國語辭典》:临深履薄(臨深履薄)  拼音:lín shēn lǚ bó
走近深渊,踩在薄冰上。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戒慎恐惧,十分小心。《后汉书。卷四八。杨终戒传》:「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文选。潘岳。西征赋》:「心战惧以兢悚,如临深而履薄。」也作「临深履冰」、「履薄临深」。
《國語辭典》:深衣  拼音:shēn yī
一种古代服装。上下衣裳相连,长及脚踝,男女皆可穿。有些妇女的深衣衣襟接得很长,穿时可缠绕数次。《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元。袁士元 北门团练贝子美诗:「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