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步骤
无刑
作程
道法
宗法
格律
无理
格式
矩矱
法家
法守
律度
盛节
雅度
侯度
《國語辭典》:步骤(步驟)  拼音:bù zòu
1.缓慢和急速。形容做事不同的形态、风格。《荀子。礼论》:「故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厉骛不外是矣。」《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且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唐。章怀太子。注:「孝经钩命决:『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三国魏。宋均。注云:『步谓德隆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
2.做事的程序。《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
《漢語大詞典》:无刑(無刑)
(1).不用刑罚;不设刑罚。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左传·襄公十九年:“ 光 杀 戎子 ,尸诸朝,非礼也;妇女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 杜预 注:“妇女无黥刖之刑。” 唐玄宗 《春中兴庆宫酺宴》诗:“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
(2).无视法度。左传·隐公十一年:“ 许 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 杜预 注:“刑,法也。”
《漢語大詞典》:作程
(1).作楷模、典范。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含光醇德,为士作程。”
(2).立法度,做准则。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配皇等极,为世作程。”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后世以为法程。’ 高诱 曰:‘程,度也。’”
《國語辭典》:道法  拼音:dào fǎ
1.道理、法度。《荀子。正名》:「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
2.天道、自然。《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
3.指道家法术或教义。《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生行起道法,举手照冢顶连扇数扇,水气都尽,其土顿乾。」《醒世恒言。卷二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几曾见你道门中阐扬道法,普度群生,只是独吃自痾。」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國語辭典》:无理(無理)  拼音:wú lǐ
1.无礼。《红楼梦》第六七回:「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著无理似的。」
2.没道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若横生图计,无理请谒,非吾教也。」
3.无脉理。《淮南子。览冥》:「金积折廉,璧袭无理。」
《國語辭典》:格式  拼音:gé shì
1.规则法度。《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帝令朝臣釐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
2.规格样式。《红楼梦》第五三回:「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
《國語辭典》:矩矱  拼音:jǔ huò
1.本指画直角或方形的曲尺。比喻规矩法度。《楚辞。屈原。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汉。严忌〈哀时命〉:「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唐。」
2.作为典范、法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國語辭典》:法家  拼音:fǎ jiā
1.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2.有名的大家。
《國語辭典》:法守  拼音:fǎ shǒu
以法度自守其职。《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國語辭典》:律度  拼音:lǜ dù
律法、法度。《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漢語大詞典》:盛节(盛節)
(1).高尚的节操。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盛节絜言,皦然若不可涅。”
(2).盛大的礼仪。《汉书·儿宽传》:“其封 泰山 ,禪 梁父 ,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
(3).好的法度。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漢語大詞典》:雅度
(1).正度,国家规定的法度。晋书·张茂传:“每所经营,轻违雅度,实非士女所望於明公。”
(2).高雅的风度。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之九:“ 豫州 怀风范,绰然标雅度。”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约》:“ 约 雅度简远,有山林之致。”《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尝闻贤人君子之涉世,即居仕路中吐握风云,亦宜有山水之雅度,如老先生今日是也。”
(3).高雅的度量。 晋 孙绰 《颍州府君碑》:“君天纵杰迈,奇逸卓犖,茂才亮拔,雅度恢廓。” 唐 王勃 《三国论》:“然 备 数困而意不折,终能大启西土者,其惟雅度最优乎?” 宋 苏轼 《与人书》之四:“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谁知他竟无一字怨尤,益加佩服老师的学识雅度。”
《漢語大詞典》:侯度
为君之法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郑玄 笺:“侯,君也。……故又戒乡邑之大夫及邦国之君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有皇》诗:“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分類: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