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佳人绝世
 
倾人城
 
倾人情
 
倾北方
   
倾国风流
   
倾城国
 
倾城目
 
倾城色
 
名花倾国
 
国自倾
 
延年妹
 
思倾国
 
绝世歌
  
绝代北方人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李延年

参考典故
李延年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武李夫人〉~395~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唐·颜师古注曰:「非不惜城与国也,但以佳人难得,爱悦之深,不觉倾覆。」

例句

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于濆 马嵬驿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希夷 公子行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刘方平 乌栖曲二首之一

天马来东道,佳人倾北方。 吴少微 过汉故城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唐彦谦 牡丹

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 孟浩然 美人分香

窈窕凤皇姝,倾城复倾国。 张柬之 与国贤良夜歌二首之一

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徐凝 宫中曲二首之一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李白 感兴六首之五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三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李白 阳春歌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杜甫 佳人

侍婢艳倾城,绡绮轻雾霏。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杜甫 听杨氏歌

倾国妖姬云鬓重,薄徒公子雪衫轻。 林宽 曲江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权德舆 广陵诗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 权德舆 杂兴五首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武元衡 赠佳人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武平一 妾薄命

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王维 扶南曲歌词五首之二

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王翰 飞燕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 长恨歌

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佳人祓禊赏韶年,倾国倾城并可怜。 万齐融 三日绿潭篇

为问倾城年几许,更胜琼树是琼枝。 薛能 舞者

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

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一子千年见
 
一熟一千年
 
三千年一荐金盘
 
千年桃熟
 
子三千熟
 
几度桃实
 
海中桃熟
 
王母不来
 
王母仙桃
  
王母过刘彻
 
王母过汉家
 
种桃核
 
华实三度
 
著子三千岁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武帝


《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桃〉~468~
汉武故事曰:东郡献短人,呼东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谓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一为子。此儿不良也,已三过偷之矣。后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啖二,以五枚与帝。帝留核著前,母问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太平广记》卷第三〈神仙三·汉武帝〉~4~
王母至也。……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下车登床。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气殊绝。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汉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谓帝曰:『七月七日我当暂来。』帝至日,埽宫内,然九华灯。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洒扫以待之。』上乃施帷帐,烧兜末香,香,兜渠国所献也,香如大豆,涂宫门,闻数百里;关中尝大疫,死者相系,烧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色。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履玄琼凤文之?,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乌,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母曰:『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风实云子玄霜绛雪,上握兰园之金精,下摘圆丘之紫柰,帝滞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东方朔于朱鸟牖中窥母,母谓帝曰:『此儿好作罪过,疏妄无赖,久被斥退,不得还天;然原心无恶,寻当得还。帝善遇之。』母既去,上惆怅良久。

例句

仙翁遗竹杖,王母留桃核。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张继 上清词

仙女群中名最高,曾看王母种仙桃。 施肩吾 仙女词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李商隐 汉宫

仙娥桂树长自春,王母桃花未尝落。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李贺 浩歌

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

未知王母千年熟,且共刘郎一笑同。 温庭筠 反生桃花发因题

何时种桃核,几度看桑田。 皇甫冉 祭张公洞二首

王母夭桃一度开,玉楼红粉千回变。 庄南杰 伤歌行

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开一树桃。 薛能 赠韦氏歌人二首

王母摘桃海上还,感之西过聊问讯。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三首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桃坞

王母欲过刘彻家,飞琼夜入云軿车。 顾况 梁广画花歌

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种桃年。 高适 玉真公主歌

典故
汉后藏钩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下《钩翼夫人》
钩翼夫人,齐人也。姓赵。少好清净,病卧六年,右手捲,饮食少。汉武帝时,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气。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伟,武帝发其手,而得玉钩。手得展,幸之,生昭帝。
晋·周处《风土记》
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妃儿童分为藏驱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

例句

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阄。 李商隐 拟意

典故
汉陵金碗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茂陵


《太平御览》七五九卷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故事》:上崩后,鄠县有一人于市货玉杯,吏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茂陵中物。霍光呼问,说市人形貌如先帝。(据《太平御览》七五九卷引)
《南史》卷六十九《沈炯传》
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其辞曰:「臣闻乔山虽掩,鼎湖之灵可祠,有鲁既荒,大庭之无泯。伏惟陛下降德猗兰,纂灵丰谷。汉道既登,神仙可望,射之罘于海浦,礼日观而称功,横中流于汾河,指柏梁而高宴,何其乐也,岂不然欤!既而运属上仙,道穷晏驾,甲帐珠帘,一朝零落,茂陵玉碗,宛出人间。

例句

汉陵帝子黄金碗,晋代神仙白玉棺。 戴叔伦 赠徐山人

早时金碗出人间,见愁汗马西戎逼。 杜甫 诸将五首

典故
汉失中策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严尤


《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下》
王莽伐匈奴,「莽将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例句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 陈子昂 答韩使同在边

典故
汉武爱祈祷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十二《孝武本纪》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例句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一本此下有先生二字)子微

典故
汉武射蛟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六《武帝纪》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例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九

典故
汉武幸南都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十二《孝武本纪》
其明年冬(元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

例句

周成会西土,汉武幸南都。 张说 奉和圣制爱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典故
汉武巡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六《武帝纪》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三国·吴韦昭注:「在南郡。」

典故
鸿麟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古乐府三首·饮马长城窟行〉~278~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佗乡。佗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唐·李善注引郑玄《礼记注》曰:「素,生帛也。」
典故
淮南食时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四十四《淮南王传》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

例句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太平御览》卷八十八〈皇王部十三·汉·孝武皇帝 〉~549~2~
旧题汉·班固《汉武帝故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简释

黄金屋:喻女子所居之华丽宫室。唐李白《怨情》:“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例句

自伤白发辞金屋,许著黄衣向玉峰。 于鹄 送宫人入道归山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何希尧 海棠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来鹄 蚕妇

一朝诏下辞金屋,班姬自痛何仓卒。 元稹 苦乐相依曲

金屋容色在,文园词赋新。 刘禹锡 咏古二首有所寄

念昔金房里,犹嫌玉座轻。 吴少微 长门怨

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吴融 中夜闻啼禽

汉代金为屋,吴宫绮作寮。 唐彦谦 汉代

还以金屋贵,留兹宝席尊。 宋之问 谒二妃庙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 崔液 踏歌词二首

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 崔颢 岐王席观妓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 张乔 促织

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 张循之 长门怨

玉杯寒意少,金屋夜情多。 张谔 岐王席上咏美人

华堂金屋别赐人,细眼黄头总何在。 戎昱 赠别张驸马

尘暗玉阶綦迹断,香飘金屋篆烟清。 戴叔伦 宫词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李商隐 无题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李白 怨情

玉楼烟薄不胜芳,金屋寒轻翠带长。 段成式 折杨柳七首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娇奢不自由。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

金屋琼台萧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独孤及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转影连金屋,分辉丽锦茵。 王濯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宫女还金屋,将眠复畏明。 王维 扶南曲歌词五首

传声走马开金屋,夹路鸣环上玉墀。 王翰 古蛾眉怨

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 白居易 续古诗十首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白居易 长恨歌

宁辞玉辇迎,自堪金屋贮。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

汉妃金屋远,卢女杏梁高。 罗隐

金屋梦初觉,玉关人未归。 罗隐 莺声

夜寒金屋篆烟飞,灯烛分明在紫微。 花蕊夫人 宫词

朝阳初上黄金屋,禁夜春深昼漏迟。 花蕊夫人 宫词

平明出金屋,扈辇上林中。 贾至 咏冯昭仪当熊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韦庄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 韩偓 无题

桂殿嵚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镂,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龙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附《梁竦传》
「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建茔于恭怀皇后陵傍。帝亲临送葬,百官毕会。」唐·李贤注:「汉仪注,王侯葬,腰已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匣,下至足,缀以黄金镂为之。『匣』字或作『柙』也。」

例句

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杜甫 哭严仆射归榇

典故  
劫未成灰
 
劫沙
  
劫火烧
  
劫灰池
 
劫石成灰
 
寒灰劫尽
 
昆明事
 
昆明出劫
 
昆明劫
   
昆池劫墨
 
昆池劫灰
 
昆池灰
  
池辨烧灰
  
灰劫昆明
 
胡僧识
 
辨沈灰
 
黑土成灰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搜神记》卷十三~98~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也。」乃知朔言有旨。

简释

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唐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例句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朱庆馀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李频 书怀

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 李频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 海棕行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郑愔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典故  
仙盘
 
仙茎
  
承露金茎
 
武帝金盘
 
汉宫仙掌
 
汉宫盘
 
汉帝金茎
 
汉武盘
 
琼屑晨杯
 
盘概碧霄
 
盘露
 
芙蓉仙掌
  
金掌露
 
金盘露
 
金茎玉露
 
金茎盘
  
露下金茎
  
露漙金掌
  
饮花露
 
魏宫铜盘

相关人物
汉武帝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
「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国魏·苏林注:「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唐·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
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

例句

晓含仙掌三清露,晚上宫墙百雉阴。 吴融 和陆拾遗题谏院松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张九龄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 李贺 拂舞歌辞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杨师道 初秋夜坐应诏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晴空露盘迥,秋月琐窗凉。 独孤及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轮移仙掌外,影下玉绳西。 许棠 陪(一作同)友人夏夜对月

露盘侵汉耸,宫柳度鸦疏。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韦庄 白樱桃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韩偓 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韩琮 牡丹

《國語辭典》:倾国(傾國)  拼音:qīng guó
1.倾覆邦国。指亡国。《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2.形容非常美丽。参见「倾国倾城」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后亦代指极美丽的女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3.全国。比喻人数极为众多。唐。杜甫〈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于道。」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城(傾城)  拼音:qīng chéng
1.倾覆邦国。《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北史。卷十四。后妃传。论曰》:「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2.形容极为美丽动人。参见「倾国倾城」条。晋。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唐。皇甫枚《飞烟传》:「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亦用以借指美人。《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二》:「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夕阳衰草,满目江山,不见倾城。」
3.满城、全城。形容人数众多。《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宋。苏轼 江神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城倾国(傾城傾國)  拼音:qīng chéng qīng guó
形容非常美丽动人。参见「倾国倾城」条。如:「她倾城倾国的美貌,迷倒众生。」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国语辞典》:绝代佳人(绝代佳人)  拼音:jué dài jiā rén
形容姿容出色的美女。唐。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宋。辛弃疾〈满江红。绝代佳人〉词:「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也作「绝世佳人」、「绝色佳人」。
《漢語大詞典》:王母桃
果名。神话传说 西王母 所植,故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王母桃, 洛阳 华林园 内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蔞。俗语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劳。’亦名西王母桃。”参阅汉武帝内传
《國語辭典》:金屋  拼音:jīn wū
形容屋宇的华美。北周。庾信〈春赋〉:「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唐。白居易〈长恨歌〉:「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分類:华美美之
《漢語大詞典》:金屋贮娇(金屋貯嬌)
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 猗兰殿 。年四岁,立为 胶东王 。数岁,长公主 嫖 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 胶东王 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餘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 阿娇 好不?’於是乃笑对曰:‘好!若得 阿娇 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原指 汉武帝 要用金屋接纳 阿娇 作妇,后常用以形容娶妻或纳妾。 南朝 梁 费昶 《长门怨》诗:“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亦作“ 金屋藏娇 ”。《廿载繁华梦》第二三回:“当时 佘老五 恋着 雁翎 , 周庸祐 也恋着 雁翎 ,各有金屋藏娇之意。”《小说界》1989年第11期:“那 杨老板 虽则热衷于金屋藏娇,却又怕太太怕到了根,一旦隐情暴露,便被严格管制。”
《國語辭典》:黄金屋(黃金屋)  拼音:huáng jīn wū
以黄金做的屋子。比喻富贵人家富丽堂皇的房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
《漢語大詞典》:蛟龙匣(蛟龍匣)
见“ 蛟龙玉匣 ”。
《漢語大詞典》:蛟龙玉匣(蛟龍玉匣)
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 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连以金缕。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亦省作“ 蛟龙匣 ”。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仇兆鳌 注:“ 朱 注:《霍光传》:赐璧珠璣玉衣,梓宫。则人臣亦可称蛟龙匣也。”
《漢語大詞典》:劫尘(劫塵)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烬。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烧剩的灰烬。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将毁坏时,劫火出现,烧毁一切,世界都成灰烬。唐。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诗:「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2.战争烧杀后,残存的东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见“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辅黄图·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东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唐 章孝标 《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一:“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分類:兵火毁坏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漢語大詞典》:仙掌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漢語大詞典》:承露盘(承露盤)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漢語大詞典》:金掌
(1).铜制的仙人手掌。为 汉武帝 作承露盘擎盘之用。 唐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魏 宫铜盘贮, 汉 帝金掌持。”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明 何景明 《元夕以道宅同苏管二君子》诗:“烟满春城夜色凝,露融金掌月初升。”
(2).喻帝王提拔。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仇兆鳌 注:“金掌,谓内擢。”
《漢語大詞典》:铜盘(銅盤,銅槃)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后汉书·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宣德铜盘:“ 曾宾谷 方伯藏 宣德 铜盘,方径三寸五分,内刻御製《锦堂春》词。”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國語辭典》:铜钹(銅鈸)  拼音:tóng bá
乐器名。也称钹。参见「钹」条。
《漢語大詞典》:铜盘重肉(銅盤重肉)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北齐书·杨愔传:“ 杨愔 ,字 遵彦 ……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羣儿咸争之, 愔 頽然独坐。其季父 暐 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宅内有茂竹,遂为 愔 於林边别茸一室,命独处其中,常以铜盘具盛饌以饭之。因以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 遵彦 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佚事》:“此余家贤宅相,有 北齐 杨遵彦 之风,真足消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者也。”亦省作“ 铜盘 ”。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虽琼树之未亲,若铜盘之已接。”
《漢語大詞典》:露掌
即承露盘。语本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 南朝 梁 王训 《奉和同泰寺浮图》:“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 唐 耿湋 《朝下寄韩舍人》诗:“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吴春卿·鹤》:“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伤春。”参见“ 承露盘 ”。
《漢語大詞典》:承露盘(承露盤)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漢語大詞典》:露盘(露盤,露槃)
(1).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一:“临觴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为头的便吩咐道:‘你二位这趟可莫当儿戏,一来要守 十三妹 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甚至打点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