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698,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闾巷
草茅
菰芦
阛阓
草泽
草野
民所
草昧
山野
泥土
俚俗
蓬艾
俚巷
闾亭
阎伍
《國語辭典》:闾巷(閭巷)  拼音:lǘ xiàng
街巷。唐。王维〈桃源行〉:「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國語辭典》:草茅  拼音:cǎo máo
1.杂草。《楚辞。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2.閒居不做官的人的谦称。《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赞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
3.山野乡间。《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臣生自草茅,长于宫掖。」《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二折》:「小生草茅,复姓司马。」
《漢語大詞典》:菰芦(菰蘆)
(1).菰和芦苇。 宋 陆游 《闻新雁有感》诗:“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 清 何巩道 《归至铁冈》诗:“菰芦自古容鸥鷺,怪得閒身到水边。”
(2).借指隐者所居之处;民间。 三国 蜀 诸葛亮 《称殷礼》:“ 东吴 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菰芦中老儒尔。” 清 钱谦益 《答何三季穆》诗之三:“湖海忧危惟汝独,菰芦豪杰更谁如。”
《國語辭典》:阛阓(闤闠)  拼音:huán huì
市场。晋。左思〈蜀都赋〉:「阛阓之里,伎巧之家。」
《國語辭典》:草泽(草澤)  拼音:cǎo zé
荒野、穷僻之地。亦指乡野民间。《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原宪传》:「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國語辭典》:草野  拼音:cǎo yě
1.民间、江湖。唐。白居易〈兰若寓居〉诗:「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2.形容鄙陋、粗俗。《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
《漢語大詞典》:民所
犹民间。管子·内业:“道满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
分類:民所民间
《國語辭典》:草昧  拼音:cǎo mèi
世界未开化的原始状态。《易经。屯卦。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國語辭典》:山野  拼音:shān yě
1.山村僻野。三国魏。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冑书:「风伯扫途,雨师洒道,按辔清路,周望山野。」唐。元结〈忝官引〉:「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顺。」
2.指民间。相对于朝廷而言。《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杜微》:「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3.粗鲁不文雅。《宋史。卷四五七。隐逸列传上。万适》:「诏下日已病,犹勉强赴朝谢,举止山野,人皆笑之。」《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只是贱性山野,不能在衙门里住。」
《國語辭典》:泥土  拼音:ní tǔ
1.土壤、泥地。唐。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黏土。
《國語辭典》:俚俗  拼音:lǐ sú
1.世俗、民间。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此必无之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
2.鄙俗、粗野。《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传。敬翔传》:「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漢語大詞典》:蓬艾
(1).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
(2).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清 侯方域 《陈其年诗序》:“ 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漢語大詞典》:俚巷
指民间。 宋 秦观 《二侯说》:“余谓二 侯 皆俚巷滑稽之民,适相遭而角其技,势固不得不然。”
分類:民间
《漢語大詞典》:闾亭(閭亭)
指乡里;民间。《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神且寧,会五精。归福禄,幸閭亭。”
分類:乡里民间
《漢語大詞典》:阎伍(閻伍)
指民间。宋书·沈攸之传:“ 沈攸之 少长庸贱,擢自阎伍。”参见“ 閭伍 ”。
分類:民间
《漢語大詞典》:闾伍(閭伍)
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閭伍”指平民所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臣輒奉宣詔命,导扬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宋书·武帝纪中:“杂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纯,民瘼所以犹在。”借指平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有人至此,实蠹大伦,每思防避,无通閭伍。”
分類:民户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