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民生  拼音:mín shēng
1.人民的天性。《书经。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唐。孔颖达。正义:「惟民初生自然之性皆敦厚矣。」
2.人民的生计。如:「民生议题向来都是施政的重点所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
《国语辞典》:民生凋敝  拼音:mín shēng diāo bì
人民的生活困苦。如:「这座城市在几经战乱后,民生凋敝,百废待举。」《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东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悯之。」
《国语辞典》:民生彫敝  拼音:mín shēng diāo bì
人民生活困穷。《清史稿。卷二三七。洪承畴传》:「目击民生彫敝及土司降卒,尚怀观望。」也作「民力凋弊」。
《国语辞典》:民生史观(民生史观)  拼音:mín shēng shǐ guān
国父的历史观,认定民生为社会进化的原动力,而社会进化为历史的重心,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又社会进化是基于社会利益的调和与人类的互助,不是阶级战争。
《国语辞典》:民生涂炭(民生涂炭)  拼音:mín shēng tú tàn
形容人民生活疾苦。元。郑光祖《伊尹耕莘。楔子》:「不脩德政,暴戾顽狠,诸侯多叛,至于禽鸟走兽不安,民生涂炭。」也作「生灵涂炭」。
《国语辞典》:民生问题(民生问题)  拼音:mín shēng wèn tí
1.有关人民生活、国民生计的问题。如:「民生问题是各民主国家首要解决的事。」
2.谑称吃饭一事。如:「老王!下班了,要到那里去解决民生问题?」
《国语辞典》:民生哲学(民生哲学)  拼音:mín shēng zhé xué
三民主义的最高原理与哲学基础,认为人类求生存为社会进化的根源,而民生为历史的中心。
《国语辞典》:平均国民生产毛额(平均国民生产毛额)  拼音:píng jūn guó mín shēng chǎn máo é
一个国家将某一个年度的国民生产毛额,除以该年度的年中人口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平均国民生产毛额」。
《國語辭典》:国计民生(國計民生)  拼音:guó jì mín shēng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他们从前中举人,中进士,都是仗著八股试帖骗得来的,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也作「民生国计」。
《國語辭典》:民生国计(民生國計)  拼音:mín shēng guó jì
国家经济及人民生活。也作「国计民生」。
《國語辭典》:民生主义(民生主義)  拼音:mín shēng zhǔ yì
国父孙中山倡行的三民主义之一。目的在求人民经济上的自由平等,完满解决食、衣、住、行等生活问题,具体办法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國語辭典》:疾苦  拼音:jí kǔ
生活困苦,多指苛政而言。《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提举醴泉观谭世绩面奏:『垂象可畜,当脩德以应天,不宜惑其谀说。』下诏除民间疾苦十七事。」
《國語辭典》:安民  拼音:ān mín
1.安抚民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
2.人名。生卒年不详。宋长安石工,熙宁间,蔡京书元祐党人碑,颁定州县刻于石上,安民被徵役参与其事,因乞免镌本人姓名于碑末,时人以为义。
《國語辭典》:民用  拼音:mín yòng
1.人民的财用。《国语。周语下》:「且绝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2.人民所利用、使用的工具。如:「捷运是台北最便利的民用交通工具。」《国语。周语上》:「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作十三卦以前,民用便有个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國語辭典》:休养(休養)  拼音:xiū yǎng
1.休息调养。宋。陆游 小憩诗:「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
2.谓安定人民生活,使其经济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四。越王无余外传》:「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宋。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