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4,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英烈
清明节
蠕蠕
敕勒
戎夷
触手
回回
卖国
史学
肃慎
法语
浑脱
异族
金笳
佳种
《國語辭典》:英烈  拼音:yīng liè
1.英雄伟烈。如:「英烈千秋」、「满门英烈」。《英烈传》第六三回:「如今徐达智勇无双,常遇春英烈盖世,还有一个叫做朱亮祖。」
2.指丰伟的功业。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二首之二:「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清。赵翼 古诗二○首之四:「惟有古贤杰,身去留其神。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國語辭典》:清明节(清明節)  拼音:qīng míng jié
中国传统节日。国历四月五日。清明原是节气的名称,后来因与与寒食节相近,渐成为纪念祖先和祭祖、扫墓的节日。西元一九三五年国民政府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又因距冬至日约一百零六天,故称为「百六」。也称为「民族扫墓节」、「扫墓节」。
《國語辭典》:蠕蠕  拼音:ruǎn ruǎn
1.虫动的样子。如:「蠕蠕而动」。唐。李贺〈感讽〉诗五首之一:「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2.柔然的别称。参见「柔然」条。
《國語辭典》:柔然  拼音:róu rá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初属拓拔部,为东胡族的苗裔。自始祖木骨闾传至社崙,凶狡有权变,南北朝时渐强大,渡漠北,侵高车,并合诸部,国势大振。其后屡败于北魏,于西魏废帝时,为突厥所灭。也称为「芮芮」、「蠕蠕」。
《國語辭典》:敕勒  拼音:chì lè
1.中国北方的种族之一。为匈奴人的苗裔,隋时共有十馀部,以薛延陀势力最强。唐时为唐与回纥的联军所灭,并入回纥,置瀚海都督府,分设府州,属关内道。也称为「铁敕」。
2.道教画符咒时,上书敕令二字,用来勒令鬼神。
《漢語大詞典》:戎夷
(1).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数民族。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若不远仗天威力, 河 湟 必恐陷戎夷。” 明 李贽 《覆梅客生书》:“士民仰 盖公 之卧治,戎夷赖 李牧 之在边。”
(2).谓艰险不宁。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駑怯偷生,自窜蛮貉。”
《國語辭典》:触手(觸手)  拼音:chù shǒu
腔肠动物的感觉器官。多位于身体前端口的周缘,可自由伸缩,有些则附有吸盘。触手可感觉周围环境及帮助捕食。如水母、水螅、海参等均有触手。
《國語辭典》:回回  拼音:huí hui
1.迂回转折的样子。唐。杜甫〈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2.每次。唐。王建〈乌夜啼〉诗:「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3.古时称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國語辭典》:卖国(賣國)  拼音:mài guó
为私利而通敌,以致危害国家。《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人有毁苏秦者曰:『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
《國語辭典》:史学(史學)  拼音:shǐ xué
研究历史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学术。
《國語辭典》:肃慎(肅慎)  拼音:sù shèn
古代东北边疆的民族。参见「女真」条。
《國語辭典》:法语(法語)  拼音:fǎ yǔ
1.可作为法则的言语。《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2.宗教的教言。《禅关策进》:「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吃紧处。」
3.法兰西民族的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分布在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地。使用人数在六千万以上,文字采用拉丁字母。旧音ㄈㄚˋ ㄩˇ fà yǔ。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國語辭典》:异族(異族)  拼音:yì zú
1.异姓、不同姓的人。《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弟士龙〉诗:「饮饯岂异族,亲戚弟与兄。」
2.外族。如:「异族迁居中土,带来文化交流。」
3.不同的种类。《文选。左思。蜀都赋》:「水物殊品,鳞介异族。」宋。苏轼〈异鹊〉诗:「仁心格异族,两鹊栖其衙。」
《漢語大詞典》:金笳
金笳的美称。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种管乐器。 唐 武元衡 《汴和闻笳》诗:“何处金笳月里悲,悠悠边客梦先知。”
《漢語大詞典》:佳种(佳種)
优良种子;优良品种。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此指民族传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惜花四律》之四:“戏仿 唐 宫护佳种,金铃轻綰赤阑边。”典用 唐 宫以绳系铃于花梢惊鸟护花故事。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花上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