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安民榜
安定民心的布告。 清 王逋 《蚓庵琐语》:“贝勒王扎营演武场,先遣数骑进城,揭安民榜。”
《漢語大詞典》:移国动众(移國動衆)
动摇国基及民心。管子·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諂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國語辭典》:心在魏阙(心在魏闕)  拼音:xīn zài wèi què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楼观,其下两旁悬布法令,因用以代称朝廷。语本《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心在魏阙指不论身在何处,仍关心国事。也作「心瞻魏阙」、「心驰魏阙」、「心存魏阙」。
《国语辞典》:民心不壹  拼音:mín xīn bù yī
人民心意不同。《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
《国语辞典》:民心趋向(民心趋向)  拼音:mín xīn qū xiàng
人民心意的倾向。如:「施政当以民心趋向做参考,否则容易背离民意。」
《国语辞典》:民意机关(民意机关)  拼音:mín yì jī guān
代表人民心意的机构,由人民选举出来的民意代表组成。如立法院、县市议会等。如:「人民对国家政策、公共利益或其权益的维护,可向民意机关等提出请愿。」
《国语辞典》:民意向背  拼音:mín yì xiàng bèi
人民心意的拥护或反对。如:「民意向背,可以看出施政的得失。」
《国语辞典》:人心所归(人心所归)  拼音:rén xīn suǒ guī
民心所向往、拥护的。《晋书。卷七一。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也作「人心所向」。
《国语辞典》:归之若水(归之若水)  拼音:guī zhī ruò shuǐ
民心归附如流水。比喻人心所向。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国语辞典》:覆舟载舟(覆舟载舟)  拼音:fù zhōu zài zhōu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参见「载舟覆舟」条。
《国语辞典》:天下汹汹(天下汹汹)  拼音: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形容天下局势不安定,民心浮动的样子。《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也作「天下匈匈」、「天下恟恟」。
《国语辞典》:政治号召(政治号召)  拼音:zhèng zhì hào zhào
用以收揽民心及瓦解敌军斗志的政治攻势。如汉代刘邦的约法三章,使秦民大悦,三章之法即是一种政治号召。
《国语辞典》:应天从人(应天从人)  拼音:yìng tiān cóng rén
应合天命,顺从民心。《梁书。卷五○。文学传下。颜协传》:「高祖受禅,见远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高祖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也作「应天从民」、「应天从物」。
《国语辞典》:应天从物(应天从物)  拼音:yìng tiān cóng wù
物,人物。应天从物指应合天命,顺从民心。《周书。卷六。武帝纪下》:「朕应天从物,伐罪吊民,一鼓而荡平阳,再举而摧勍敌。」也作「应天从民」、「应天从人」。
《国语辞典》:应天从民(应天从民)  拼音:yìng tiān cóng mín
应合天命,顺从民心。《南齐书。卷四三。谢𤅢传》:「陛下受命,应天从民。」也作「应天从人」、「应天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