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137,分174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伯氏
伯赵氏
卜凤凰
直氏偷金枉
不知谁氏之子
阮氏酒
秦川窦氏妻(又作:苏氏锦)
晁氏忠作祸
巢燧
和鸣
维氏鹤(又作:缑氏鹤)
萧氏夫妇
释氏抱送
大庭
隐居颜氏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三〈小雅·节南山之什·何人斯〉~425~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谁暴之云。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搅我心。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腼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汉·郑玄笺:「伯仲喻兄弟也」
典故
相关人物
伯赵氏


《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
「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摰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晋·杜预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

例句

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于尹躬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

典故
卜凤凰

相关人物
懿氏


《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庄公·传二十二年〉~62~
传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晋·杜预注:「懿氏,陈大夫。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犹敬仲夫妻相随适齐,有声誉。妫,陈姓。姜,齐姓。」
典故
不偷金
 
不疑诬金
  
偷金枉
  
同舍子
 
直氏偷金枉
 
误持金
 
金有误持

相关人物
直不疑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直不疑〉~2770~
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简释

偷金枉:喻指蒙受不白之冤。唐刘长卿《按履后归睦州赠苗待御》:“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同舍子:喻指同居郎官的人。唐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例句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刘长卿 按履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饯七赤藤杖歌

典故
不知谁氏之子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28~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脩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
典故 
兵厨佳酿
 
嗜酒步兵
 
爱酒步兵
  
步兵厨
 
步兵爱酒
 
步兵校尉
 
步兵橱
 
步兵觞
 
步兵酒
 
步兵饮
 
步兵饮酒
 
为酒求官
 
军厨酒
 
阮步兵
 
相关人物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阮籍〉~604~
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官至步兵校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检,而毁几至灭性。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得与言,昶叹赏之,自以不能测也。太尉蒋济闻而辟之,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军,以疾归田里。岁馀,爽诛,太傅及大将军乃以为从事中郎。后朝论以其名高,欲显崇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0~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注引《文士传》曰:「籍放诞有傲世情,不乐仕宦。晋文帝亲爱籍,恒与谈戏,任其所欲,不迫以职事。籍常从容曰:『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风,愿得为东平太守。』文帝说,从其意。籍便骑驴径到郡,皆坏府舍诸壁障,使内外相望,然后教令清宁。十馀日,便复骑驴去。后闻步兵厨中有酒三百石,忻然求为校尉。于是入府舍,与刘伶酣饮。」

例句

琴待嵇中散,杯思阮步兵。 元稹 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

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岑参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者

穿花渡水来相访,珍重多才阮步兵。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之十九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 李山甫 早秋山中作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来。 李峤

阮公惟饮酒,陶令肯羞贫。 李颀 送乔琳

美酒步兵厨,古人尝宦游。 权德舆 寄临海郡崔稚璋

乘舟觅吏经舆县,为酒求官得步兵。 温庭筠 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

谁知彭泽意,更觅步兵那。 王绩 赠学仙者

篇咏投康乐,壶觞就步兵。 皇甫冉 閒居作

犹衔步兵酒,宿醉在除东。 窦常 晚次方山精舍却寄张荐员外

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萧萧檐雪打窗声,因忆江东阮步兵。 罗隐 寄杨秘书

步兵校尉辞公府,车骑将军忆本朝。 罗隐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之二

内史宅边今独恨,步兵厨畔旧相容。 罗隐 抚州别阮兵曹

江清牛渚镇,酒熟步兵厨。 羊士谔 资阳郡中咏怀

安得阮步兵,同入醉乡游。 聂夷中 饮酒乐

身欢步兵酒,吏写鲁连书。 薛能 赠苗端公二首之一

门外绿萝连洞口,马嘶应是步兵来。 韦庄 对雨独酌

频频强入风流坐,酒肆应疑阮步兵。 韩偓 频访卢秀才

应知阮步兵,惆怅此途穷。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典故  
回织别离字
 
寄书织锦
 
思锦字
 
挑锦字
 
机上回文
  
灯下锦
 
璇玑断肠图
 
相思字
 
秦川窦氏妻
 
秦川织锦机
 
秦川锦
 
窦家锦字
  
窦闺织妇
 
红丝织字
 
缄锦字
  
织锦人
  
织锦回文诗
 
织锦妻
 
织锦新诗
 
苏氏锦
 
裁诗挑锦
 
解织宜名蕙
 
诗字锦
 
诗织锦梭
 
锦中文
 
锦妇机中字
  
锦字回文
  
锦字梭
 
锦意
  
锦纹
 
锦纹织
 
锦织回鸾
 
鸳机寄锦
 
鸳机锦字
 
鸳纹

相关人物
苏若兰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窦滔妻苏氏〉~2523~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别赋〉~754~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唐·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秦州,被徙沙漠,其妻苏氏。秦州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至沙漠便娶妇,苏氏织锦端中,作此回文诗以赠之。符国时人也。」
《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宗亲部十·夫妻〉~2496~
崔鸿《前秦录》曰:「秦州刺史窦滔妻,彭城令苏道之女,有才学,织锦制回文诗,以赎夫罪。」

简释

织锦回文:喻妻子之书信或情书。亦指妇女的诗文佳作。唐李白《代赠远》:“织锦作短文,肠随回文结。”


例句

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刘兼 征妇怨

锦字织成添别恨,关河万里路悠悠。 刘沧 寄远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刘长卿 赋得

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一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三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崔国辅 怨词二首之二

江海几时传锦字,风尘不觉化缁衣。 崔峒 赠窦十九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 彭伉 寄妻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施肩吾 望夫词

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 李峤 倡妇行

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 李峤

机迥回文巧,绅兼束发新。 李峤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李白 久别离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李白 代赠远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李白 乌夜啼

窦闺织妇惭诗句,南国佳人怨锦衾。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城上蔷薇

虽非窦滔妇,锦字已成章。 李频 古意

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 杜牧 代人作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频。 杜甫 江月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杨郇伯 送妓人出家

锦字窦车骑,胡笳李少卿。 武元衡 石州城

候骑不传箭,回文空上机。 温庭筠 送并州郭书记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复尘。 王维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梦绕天山外,愁翻锦字中。 窦巩 少妇词

如今便是征人妇,好织回文寄窦滔。 窦巩 从军别家

闲寻织锦字,醉上看花船。 窦巩 赠萧都官

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常是到春归。 罗邶 征人

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耿湋 古意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郑锡 千里思

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 鲍溶 秋怀五首之三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鲍溶 闻蝉

欲和古诗成窦锦,倍悲秋扇损齐纨。 鲍远 赠远

典故
晁氏忠作祸

相关人物
晁错

参考典故
诛错为名


《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列传·晁错〉~2302~
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彊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例句

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 杜牧 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

典故
相关人物
有巢氏
 
燧人氏


《韩非子》卷十九《五蠹》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例句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汤。 苏颋 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

典故 
配凤凰
   
鸣凤飞

相关人物
懿氏
 
陈完


《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晋·杜预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犹敬仲夫妻相随适齐,有声誉。」

例句

且看匹马行,不得鸣凤飞。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犹有馀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 李绅 皋桥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领取和鸣好风景,石城花月送归乡。 李群玉 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

潘鱼从此隔,陈凤宛然飞。 沈佺期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

鸾歌不重闻,凤兆从兹卜。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比翼和鸣双凤皇,欲栖金帐满城香。 卢纶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不同牛女夜,是配凤凰年。 贾岛 送李校书赴吉期

典故
乘鹤
 
乘鹤缑山
 
伊笙
 
使鹤催
 
去鹤留笙
 
吹玉笙
  
吹笙仙子
 
吹笙北崖
 
吹笙去
 
吹笙跨鹤
 
吹笙遥谢手
 
吹笙骑鹤
 
周太子
 
周王子
  
子乔笙
 
子乔笙鹤
  
子晋吹笙
 
子晋笙
  
王乔鹤
 
王子吹笙
   
王子驾
 
登缑岭
 
笙箫缑岭人
  
维岭
 
维氏鹤
  
缑山仙子
 
缑山王郎子
 
缑山风月
 
缑山骑鹤
  
缑岭笙歌
 
缑岭云
 
缑岭鹤
  
缑笙
 
举手谢时人
 
舞鹤
 
西岭吹笙
 
西归公子
  
谢路人
  
跨鹤吹笙
 
灵王子
   
骑鹤峰
  
凤吹去
    
相关人物
王子乔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简释

王乔鹤:喻洒脱不凡之人,或指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王子乔:喻指仙人。《古诗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鹤驾:喻仙人或太子的车骑。唐杜甫《洗兵马》:“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例句

年年望灵鹤,常在此山头。 于鹄 寄续尊师

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琐窗朱槛同仙界,半夜缑山有鹤声。 刘沧 登龙门敬善寺阁

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刘驾 别道者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刘驾 励志

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卓英英 理笙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司空图 诗品飘逸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司马扎 赠王道士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姚合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之二

缑山遗响昔所闻,庙庭进旅今攸设。 孟简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

朝朝缑氏鹤,长向洛城飞。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 施肩吾 候仙词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李商隐 人日即事

椅梧连鹤禁,埤堄接龙韬。 李德裕 述梦四十韵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李白 古风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李白 感遇四首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李白 凤吹笙曲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李端 送荀道士归庐山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李群玉 升仙操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李贺 天上谣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 杜甫 玉台观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空嗟凤吹去,无复鸡鸣朝。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之二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因以继和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滨行路夜吹笙。 武元衡 缑山道中口号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沈佺期 凤笙曲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白居易 嵩阳观夜奏霓裳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皮日休 鹤屏

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秦系 期王鍊师不至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罗邺 题笙

礼成神既醉,髣髴缑山鹤。 裴度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王子求仙月满台,玉笙清转鹤裴回。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 许浑 缑山庙

海中紫雾蓬莱岛,安期子乔去何早。 贯休 了仙谣

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贾岛 游仙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韦庄 放榜日作

子乔翔邓林,王母游层城。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

好见吹笙伊洛上,紫烟丹凤亦相随。 鲍容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赠白角冠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鲍溶 怀仙二首

心期周太子,下马拜虚碧。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

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一

典故 
乘凤仙人
   
乘鸾姿
 
乘龙人
 
乘龙骑女
 
乘龙骑凤
 
仙人楼
 
仙人凤
  
仙鸾彩凤
  
吹箫仙子
 
吹箫伴
 
吹箫伴侣
 
吹箫侣
 
吹箫女
 
吹凤箫
  
嬴女吹箫
 
学凤
 
学凤鸣
 
帝子乘鸾
  
弄玉吹箫
 
弄玉箫
 
弄玉萧史
 
弄碧箫
 
彩箫凤侣
 
控双鸾
 
教箫楼
 
楼上吹箫人
 
楼中威风
 
嬴女弄箫
   
秦台
 
秦台箫
 
秦台凤去
  
秦女箫
 
秦女鸾
      
秦楼吹箫
 
秦楼夜约
 
秦楼客
 
秦楼萧史伴
 
秦楼风
 
秦楼凤吹
 
秦玉
   
秦台
  
秦鸾
  
萧史凤
 
箫奏秦台
 
箫女
 
箫奏秦台
 
箫声去
 
箫声飞去
 
箫凤
 
肠断秦台
 
台上吹箫
 
台空凤不来
  
萧史伴
 
萧氏夫妇
 
萧玉和鸣
 
萧台
 
萧郎赤凤
 
嬴台女
 
嬴女乘鸾
 
嬴女吹箫
 
嬴台共吹
 
跨凤吹箫
 
逐凤凰
 
随凤史
 
骑丹凤
 
骑凤凰
 
骑鸾女
  
骖鸾仙子
  
凤不回
 
凤不返
   
凤凰楼
 
凤凰声断
  
凤去台空
 
凤去遗箫
     
凤楼吹箫
   
凤翻箫曲
 
凤翻萧曲
  
鸾凤匹

相关人物
弄玉
 
秦穆公
 
萧史


《列仙传》卷上《萧史》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晋·鲍明远(照)《升天行》
「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唐·李善注引《列仙传》曰:「箫史者,秦缪公时人也,善吹箫。缪公有女号弄玉,好之,公遂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皇飞去。故秦氏作凤女词,有箫声。」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萧史〉~25~
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
《箫史曲》
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一引)

简释

乘鸾:喻求得佳偶,或谓女子升仙。唐李群玉《玉真观》:“高情帝王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唐赵嘏《代人赠别》:“会须携手乘鸾去,萧史楼台在王京。”

凤箫:泛指箫,或喻箫声优美。宋苏轼《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鱼钥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

弄玉:喻指美女或仙女。宋苏轼《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顿娥驾老蜡。”

丹凤城: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丹凤城。


例句

弄玉有夫皆得道,刘纲兼室尽登仙。 上元夫人 再赠

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丘丹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

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箫伴凤台。 于季子 早春洛阳答杜审言

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舆辇乘人日,登临上凤京。 刘宪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遗殿空长闭,乘鸾自不回。 司空曙 唐昌公主院看花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皇。 吴兢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吴融 御沟十六韵

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吴融 无题

若遇仙丹偕羽化,便随萧史亦何伤。 周繇 和段成式

吹罢玉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忽飞来。 唐彦谦 无题十首之三

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

心在林泉身在城,凤凰楼下得閒名。 姚合 题崔驸马宅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箫声绝凤归天。 姚合 题梁国公主池亭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马向铺钱埒,箫闻弄玉台。 宗楚客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岑参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岑参 感遇

凤皇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岑参 感遇

爵位题龙旐,威仪出凤城。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 张谔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歧王教

学凤年犹小,乘龙日尚赊。 张谓 玉清公主挽歌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 戎昱 赠别张驸马

回首吹箫天上伴,上阳花落共谁言。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方干 赠美人四首之四

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李世民 三层阁上置音声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李乂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贵游鳣序集,仙女凤楼期。 李乂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 李乂 幸白鹿观应制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 无题二首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李商隐 碧城三首之二

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 李峤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独下仙人凤,群惊御史乌。 李峤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李峤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李峤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李峤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笛怨绿珠去,箫随弄玉来。 李峤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李峤

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 李嶷 少年行三首

舞曲依鸾殿,箫声下凤楼。 李怀远 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

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 李白 寓言三首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李百药 少年行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李端 赠郭驸马

嬴女去秦宫,琼笙飞碧空。 李群玉 升仙操

丽质仙姿烟逐风,凤皇声断吹台空。 李群玉 和吴中丞悼笙妓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李群玉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李群玉 玉真观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李群玉 玉真观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李华 仙游寺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李贺 天上谣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 李频 太和公主还宫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 伤友人悼吹箫妓

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 杜牧 出关

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 杜牧 贵游

翠屏山对凤城开,碧落摇光霁后来。 杜牧 长安晴望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杜甫 哭王彭州抡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皇城。 杜甫 复愁十二首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杜甫 玉台观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杜甫 玉台观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

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 杜甫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东方虬 昭君怨三首

黄鸟远啼鳷鹊观,春风流出凤皇城。 杨凌 春霁花萼楼南闻宫莺

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 杨凝 唐昌观玉蕊花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南山同圣寿,长对凤皇城。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杨巨源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瑶草秋残仙圃在,彩云天远凤楼空。 杨巨源 酬于驸马二首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 杨巨源 长安春游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权德舆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之五

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权德舆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 权德舆 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婉彼嬴氏女,吹箫偶萧史。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一

曲沼天波接,层台凤舞馀。 武元衡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秦楼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武元衡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 武平一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 武平一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段成式 牛尊师宅看杜丹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濯龙门外主家亲,鸣凤楼中天上人。 沈佺期 夜宴安乐公主宅

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沈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 沈佺期 昆明池侍宴应制

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到君仙洞不相见,谓已吹箫乘早霞。 独孤及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金屋琼台萧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独孤及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白居易 雨朱阁

凤城春欲晚,郎吏忆同游。 卢纶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秦韬玉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閒寻香陌凤城东,时暂开襟向远风。 章碣 城东即事

依稀有似红儿貌,方得吹箫引上天。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五十二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罗邺 题笙

鹊飞应织素,凤起独吹箫。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之一

凤去空遗箫管音,星翻寥落银河水。 萧祜 游石堂观

行望凤京旋凯捷,重来麟阁画丹青。 贺朝 从军行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赵嘏 经王先生故居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赵嘏 经王先生故居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赵彦昭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 郑愔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郑愔 春怨

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 郑愔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钱起 送崔十三东游

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 钱起 过杨驸马亭子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吹箫。 陆畅 解内人嘲

共寻萧史江亭去,一望终南紫阁峰。 陆畅 游城东王驸马亭

莫道人生难际会,秦楼鸾凤有神仙。 韩偓 偶见背面是夕兼梦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之二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韩愈 谁氏子

兰若初开凤城里,不出嚣尘见远公。 韩翃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顾况 义川公主挽词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骆宾王 帝京篇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皇台。 骆宾王 帝京篇

五月清凉萧史家,瑶池分水种菱花。 鲍溶 夏日怀杜悰驸马

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 黄滔 催妆

典故
二雏
 
大儿清彻
 
孔释抱送
 
徐卿
 
徐卿梦
 
徐卿秋水澈
 
徐子冰玉为神骨
 
徐雏分大小
 
秋水为神
 
精神秋水
 
膝下双雏
 
衮衮公侯
 
释氏抱送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徐卿二子歌〉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异时名位岂肯卑微休】。
典故
相关人物
大庭氏


《庄子》外篇·卷四中《胠箧》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例句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至君唐虞际,纯朴忆大庭。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大庭终反朴,京观且僵尸。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典故
一瓢自乐
 
一瓢陋巷
 
一瓢颜
 
一瓢饮
 
一箪瓢
 
回也贤
 
在陋巷
 
学颜
 
乐一瓢
 
乐箪瓢
  
箪瓢人
  
箪瓢颜子
  
贤哉回也
 
贤哉巷
 
辛苦学颜回
 
隐居颜氏
 
颜回
   
颜巷乐
 
颜巷陋
 
颜渊
 
颜渊陋巷
  
食一箪
 
相关人物
孔子
 
颜回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88~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注疏·雍也》~5~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简释

颜回:指有修养、能安于贫困生活的贤才。唐王绩《被召谢病》:“颜回唯乐道,原宪岂伤贫。”


例句

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 于濆 秦富人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 刘商 醉后

颜回徒恨少成古,彭祖何曾老至今。 刘威 感寓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

颜子既殂谢,孔门无辉光。 孟郊 哭李观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孟郊 读经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徐夤 人事

马卿自愧长婴疾,颜子谁怜不是愚。 徐夤 咏怀

石家恃富身还灭,颜子非贫道不遭。 徐夤 骄侈

颜巷萧条知命后,膺门感激受恩初。 方干 归睦州中路寄侯郎中

颜子命未达,亦遇时人轻。 曹邺 偶怀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 曹邺 成名后献恩门

他日趋庭应问礼,须言陋巷有颜回。 朱湾 逼寒节寄崔七

季子祸从怜富贵,颜生道在乐箪瓢。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之四

颜渊徒有德,伯道且无儿。 李嘉祐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之一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李白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之四

颜子方敦行,支郎久住禅。 李端 寄畅当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李端 慈恩寺怀旧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李贺 春归昌谷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 杜甫 八哀诗赠佐仆射郑国公尹公武

身为陋巷客,门有绛辕车。 杨衡 寄赠田仓曹湾

二纪乐箪瓢,烟霞暮与朝。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得销字)

原宪贫无愁,颜回乐自持。 沈佺期 伤王学士

辛勤到老慕箪瓢,于我悠悠竟何有。 温庭筠 醉歌

春深颜子巷,花映老莱衣。 王贞白 赠刘凝评事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白居易 夏日闲放

陶庐闲自爱,颜巷陋谁知。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

颜子甚年少,孔圣同行藏。我年过颜子,敢道不自强。 卢仝 冬行三首之二

三径春自足,一瓢欢有馀。 卢纶 同柳侍郎题侯钊侍郎新昌里

感物如有待,况依回也贤。 卢纶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徵君读书

朱户昨经新棨戟,风帆常觉恋箪瓢。 卢肇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 罗隐 大梁见乔诩

人地应无比,箪瓢奈屡空。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吾徒自多感,颜子只箪瓢。 罗隐 秋寄张坤

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 罗隐 秦中富人

辅嗣俄长往,颜生即短辰。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颜巷雪深人已去,庾楼花盛客初归。 许浑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

颜子巷深青草遍,庾君楼迥碧山多。 许浑 闻州中有宴寄崔大夫兼简邢群评事

箪瓢贫守道,书剑病忘机。 许浑 题官舍

国境未安身未立,至今颜巷守箪瓢。 路德延 感旧诗

颜子不得禄,谁谓天道平。 邵谒 赠郑殷处士

幽林尝伴许,陋巷亦随回。 郑审 酒席赋得匏瓢

心惟二仲合,室乃一瓢空。 钱起 宿华侍御宅

三径与嚣远,一瓢常自怡。 钱起 山园栖隐

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钱起 过张成侍御宅

因知富德不富财,颜氏箪瓢有深意。 陆龟蒙 庆封宅古井行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柳下官资颜子居,闲情入骨若为除。 高骈 依韵奉酬李迪

《國語辭典》:伯氏  拼音:bó shì
兄长、哥哥。《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高级汉语词典》:埙篪
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國語辭典》:伯赵氏(伯趙氏)  拼音:bó zhào shì
职官名。少昊时掌管鸟类的官员,亦属历正之官,专司夏至、冬至。《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晋。杜预。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唐。孔颖达。正义:「此鸟以夏至来,冬至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
《漢語大詞典》:偷金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塞侯 直不疑 者, 南阳 人也。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指被诬不辩,久而得白为“偷金”。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仇兆鳌 注:“此言 裴君 以清节受诬。”
分類:后指
《漢語大詞典》:同舍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 。”
(2).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予在馆中时,盛暑中 傅崧卿 给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漢語大詞典》:兵厨(兵廚)
三国 魏 阮籍 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 裴 注引《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宋 苏辙 《戏作家酿》诗之一:“ 嗣宗 尚出仕,兵厨可常到。” 宋 吕颐浩 《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 金 元好问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緑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
《國語辭典》:步兵  拼音:bù bīng
1.徒步作战的兵种,为陆军主要兵种,具有多种性能,尤以近战及独立战斗为其特色。步兵又可分为徒步兵、装甲步兵与空降步兵。
2.职官名。步兵校尉的简称。参见「步兵校尉」条。
《漢語大詞典》:阮氏酒
晋书·阮咸传:“诸 阮 皆饮酒, 咸 至,宗人间共集,不復用杯觴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后因以“阮氏酒”为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 唐 岑参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诗:“来倾 阮氏 酒,去着 老莱 衣。”
分類:家人畅饮
《國語辭典》:回文  拼音:huí wén
1.反覆颠倒均能成诵的诗词。也作「回文」。
2.句子的上下两句,词汇相同而词序相反的修辞法。如老子第八十一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回覆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曹伯明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4.回族的文字。即现行维吾尔文字,用阿拉伯字母书写,自右而左横行,字母有二十八至四十个不等。
《國語辭典》:回文锦(迴文錦)  拼音:huí wén jǐn
织有回文诗的锦帛。南朝梁。萧绎 寒闺诗:「愿织回文锦,因君寄武威。」
分類:回文诗
《漢語大詞典》:机中锦字(機中錦字)
指 晋 窦滔 妻 苏蕙 所作织锦回文《璇玑图》。 滔 仕 苻坚 为 秦州 刺史,获罪远徙流沙, 蕙 作回文七言诗织于锦上以寄 滔 ,辞甚凄楚。 唐 皇甫冉 《春思》诗:“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宋 周邦彦 《氐州第一》词:“坐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縈怀抱。”
分類:苏蕙苻坚
《漢語大詞典》:窦锦(竇錦)
(1). 晋 窦滔 妻 苏蕙 织锦为回文旋图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精妙。后因以“竇锦”指精妙的诗文。 唐 鲍溶 《赠远》诗:“欲和古诗成 竇 锦,倍悲秋扇损 齐 紈。”
(2).借指 苏蕙 。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参见“ 竇滔妇 ”。
《漢語大詞典》:窦滔妇(竇滔婦)
晋 窦滔 妻 苏蕙 ,字 若兰 。 滔 于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蕙 因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巧妙而词情凄惋。事见晋书·列女传。后以“竇滔妇”指文思巧妙的才女。 唐 韦縠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分類:苏蕙苻坚
《國語辭典》:织锦(織錦)  拼音:zhī jǐn
1.编织锦缎。汉。王充《论衡。程材》:「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唐。李白 乌夜啼诗:「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2.用丝、缎交织而成山水、花卉、人物等极精巧的艺术品。以杭州出产者最有名。
3.古人回文诗以锦织成,故称回文诗为「织锦」。《文选。江淹。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國語辭典》:织锦回文(織錦迴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晋代窦滔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的回环反覆皆可读的回文诗织在锦锻上,寄给窦滔,以表深情。语本《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后比喻词句优美的佳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也作「回文织锦」。
《國語辭典》:织锦回文(織錦迴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晋代窦滔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的回环反覆皆可读的回文诗织在锦锻上,寄给窦滔,以表深情。语本《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后比喻词句优美的佳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也作「回文织锦」。
《國語辭典》:锦字(錦字)  拼音:jǐn zì
织在锦上的字句。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唐。李白〈秋浦寄内〉诗:「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亦指优美的诗句。唐。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台有暇,文律动于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于天下。」
分類:华美文辞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國語辭典》:锦书(錦書)  拼音:jǐn shū
本指织在锦缎上的文句。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华丽的书信。唐。王勃〈七夕赋〉:「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分類:华美文书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漢語大詞典》:巢燧
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 有巢氏 和 燧人氏 的并称。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 巢 燧 之前,寂寥无纪;书契而后,焕炳可观。”
《國語辭典》:和鸣(和鳴)  拼音:hé míng
鸟的鸣声相应和。比喻音乐或歌唱声调相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文选。嵇康。琴赋》:「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漢語大詞典》:陈凤(陳鳳)
春秋 时, 陈 大夫 懿氏 为嫁女于 敬仲 而卜,得到“凤皇于飞,和鸣鏘鏘”之卜辞,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后因以“陈凤”为恭祝他人夫妻能谐琴瑟之好的套语。 唐 沈佺期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 潘 鱼从此隔, 陈 凤宛然飞。”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凤兆(鳳兆)
谓占卜佳偶的吉兆。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鸞歌不重闻,凤兆从兹卜。 韦 门女清贵, 裴 氏甥贤淑。”参见“ 凤卜 ”。
《漢語大詞典》:凤卜(鳳卜)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 懿氏 卜妻 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后世因称占卜佳偶为“凤卜”。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谩説道姻缘,果谐凤卜。”《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小女与令郎,久谐凤卜,准拟鸞鸣。” 清 侯方域 《为吴氏祷子疏》:“掌螽斯有簿,俾佐邰妃;念凤卜未谐,乃酎麟子。”
分類:占卜佳偶
《漢語大詞典》:吹笙
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漢語大詞典》:子乔(子喬)
春秋 时神话传说人物。《孝经援神契》:“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 三槐 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起。乃呼 颜渊 、 子夏 往视之。驱车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见芻儿捕麟,伤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 赤诵 ,名 子乔 ,字 受纪 。’”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作“时乔”,初学记卷二九作“时侨”。
分類:人物二九
《漢語大詞典》:子晋(子晉)
王子乔 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 周灵王 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炼,后升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卢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凤,何愁 子晋 不闻声。”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子晋 罢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二则:“太后使 昌宗 骑木鹤,呼为 子晋 后身。”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洛滨笙(洛濱笙)
亦作“ 洛宾笙 ”。 语出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之间。”后借指仙人吹笙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风传 凤臺 琯,云渡 洛宾 笙。”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 餘杭 酒,时听 洛滨 笙。”
分類:吹笙仙人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國語辭典》:王子晋(王子晉)  拼音:wáng zǐ jìn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参见「王子乔」条。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漢語大詞典》:笙鹤(笙鶴)
汉 刘向 列仙传载: 周灵王 太子 晋 ( 王子乔 ),好吹笙,作凤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 缑氏山 顶,举手谢时人仙去。后以“笙鹤”指仙人乘骑之仙鹤。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宋 姜夔 《阮郎归》词:“与君閒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飞仙。”
分類:太子吹笙
《漢語大詞典》:缑山(緱山)
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鹤(緱氏鶴)
见“ 緱山鹤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谢时(謝時)
(1).犹避世,谓不问世事。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2).犹谢世,谓死亡。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三四君子,悉已谢时。”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灵鹤(靈鶴)
亦作“ 灵鵠 ”。 仙鹤。拾遗记·吴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数百年后,灵鵠翔於林壑,灵虎啸於山丘。”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金 元好问 《二月十五日鹤》诗:“ 九龙岗 上 玄元祠 ,人言尊像神所遗,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分類:仙鹤
《漢語大詞典》:骑鹤(騎鶴)
(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贾岛 《游仙》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李调元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
(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陈师道 《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國語辭典》:凤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國語辭典》:鹤禁(鶴禁)  拼音:hè jìn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鹤禁》引〈汉宫阙疏〉曰:「白鹤,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辄入,故云鹤禁也。」
《國語辭典》:鹤驭(鶴馭)  拼音:hè yù
传说中仙人多驾鹤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吴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盛仪尊师兼见寄诗:「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今常作为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驭西归」。
《國語辭典》:鹤驾(鶴駕)  拼音:hè jià
1.对仙人车驾的敬称。唐。耿湋 游钟山紫芝观诗:「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三国演义》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再三敦请,李意方行。」
2.太子的车驾。周灵王的太子晋,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山头,数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车驾称为「鹤驾」。
3.死亡。因仙人驾鹤升天,故后人在挽辞中也用作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驾西归」。
《國語辭典》:丹凤城(丹鳳城)  拼音:dān fèng chéng
相传秦穆公的女儿吹箫,引来凤凰飞降城内,后来即以丹凤城指京城。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唐・常衮赠婕妤董氏墓志铭:「丹凤城外,黑龙水边,呜呼此地,永闭神仙。」
分類:京城
《漢語大詞典》:乘鸾(乘鸞)
(1).传说 春秋 时 秦 有 萧史 善吹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学箫作凤鸣声,后凤凰飞止其家, 穆公 为作凤台。一日,夫妇俱乘凤凰升天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鸾凤统类,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骠骑将军荆州刺史贺拔夫人元氏墓志铭》:“既异乘鸞,翻然永去;虽非舞鹤,即掩泉门。” 唐 李群玉 《玉真观》诗:“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叶冠。”《西游记》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鹤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还问取雨香云艷,燕语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乌纱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犹言仙逝。死的婉词。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漢語大詞典》:乘鸾女(乘鸞女)
指传说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 。相传 弄玉 与其夫 萧史 乘鸾凤飞升而去。后人常用此故事作扇面画题材。 南朝 梁 江淹 《拟班婕妤咏扇》:“紈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画作 秦王 女,乘鸞向烟雾。” 唐 刘禹锡 《团扇歌》:“上有乘鸞女,苍苍网虫徧。” 宋 叶梦得 《贺新郎》词:“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鸞女。” 明 陈子龙 《古意和舒章》诗:“本为清风多,非爱乘鸞女。”亦作“ 乘鸞子 ”。 宋 苏轼 《和张耒高丽松扇》:“犹胜 汉 宫悲 婕妤 ,网虫不见乘鸞子。”参见“ 乘鸞 ”。
《漢語大詞典》:乘鸾(乘鸞)
(1).传说 春秋 时 秦 有 萧史 善吹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学箫作凤鸣声,后凤凰飞止其家, 穆公 为作凤台。一日,夫妇俱乘凤凰升天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鸾凤统类,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骠骑将军荆州刺史贺拔夫人元氏墓志铭》:“既异乘鸞,翻然永去;虽非舞鹤,即掩泉门。” 唐 李群玉 《玉真观》诗:“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叶冠。”《西游记》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鹤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还问取雨香云艷,燕语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乌纱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犹言仙逝。死的婉词。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漢語大詞典》:仙史
记述神仙事迹的史籍。 唐 寒山 《诗》之十一:“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塋……所嗟皆俗物,仙史更无名。”
《國語辭典》:吹箫(吹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箫乐。《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3.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漢語大詞典》:嬴女
指传说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 。 秦 , 嬴 姓,故称 秦 女为 嬴女 。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女 吹玉簫,吟弄天上春。”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遂有 冯夷 来击鼓,始知 嬴女 善吹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之四:“应将 嬴女 乘鸞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紫鸞声满,须吹 嬴女 之簫。”
《漢語大詞典》:弄玉
人名,相传为 春秋 秦穆公 女,嫁善吹箫之萧 史 ,日就 萧史 学箫作凤鸣, 穆公 为作 凤台 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北周 庾信 《荡子赋》:“ 罗敷 总髮, 弄玉 初笄。” 唐 李白 《凤台曲》:“曲在身不返,空餘 弄玉 名。”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 延平 女子题壁诗﹞序云……二八结褵,新妇获参军之配,何异 莫愁 南国,得嫁 阿侯 ;庶几 弄玉 秦 楼,相逢 萧史 。”参见“ 萧史 ”。
《國語辭典》:萧史(蕭史)  拼音:xiāo shǐ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國語辭典》:玉箫(玉簫)  拼音:yù xiāo
一种乐器,为玉制的箫。《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河里灯火阑珊,笙歌渐歇,耳边忽听得玉箫一声。」
《漢語大詞典》:祥凤(祥鳳)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瑞鸟。《淮南子·泰族训》:“黄龙下,祥凤至。” 唐 李吉甫 《贺大赦表》:“神鱼载舞,祥凤载鸣。”
分類:凤凰瑞鸟
《漢語大詞典》:秦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 湘娥 抚琴瑟, 秦女 吹笙竽。” 黄节 注:“《列仙传》曰:‘ 萧史 者, 秦繆公 时人也,善吹簫。 繆公 有女,号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遂教 弄玉 作凤鸣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 唐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诗:“不逢 秦女 在,何处听吹簫?” 鲁迅 《集外集·〈赠人〉诗之二》:“ 秦女 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漢語大詞典》:秦妃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唐 李贺 《天上谣》:“ 秦妃 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琦 汇解:“ 秦妃 ,似指 秦繆公 之女 弄玉 。”
《漢語大詞典》:秦娥
(1).古代歌女。《文选·陆机〈拟今日良宴会〉诗》:“ 齐 僮《梁甫吟》, 秦 娥《张女弹》。” 李周翰 注:“ 齐 僮、 秦 娥,皆古善歌者。”
(2).指 秦 地女子。 唐 李贺 《湘妃》诗:“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 秦 娥盖 湘水 。” 明 袁宏道 《采莲歌》:“一片青花古玉盘,持赠 秦 娥与 燕 妾。”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幸不到风尘,似 汉 皓能逃 汉 , 秦 娥解避 秦 。”
分類:歌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秦家楼(秦家樓)
指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 萧史 时所作 凤楼 。也称 秦楼 。 明 陈子龙 《萧史曲》:“自听人间曲,更入 秦 家楼。”参见“ 秦楼 ”。
《國語辭典》:秦楼(秦樓)  拼音:qín lóu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丈夫萧史吹箫引凤的凤楼。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遂为歌舞场所或妓馆的别名。南唐。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萧女〉词:「秦楼不见吹萧女,空馀上苑风光。」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宴金钗客,这的担著利害。」
《漢語大詞典》:秦弄玉
秦穆公 女儿,字 弄玉 ,善吹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臺上久无 秦弄玉 ,船中新到 米襄阳 。”《冷眼观》第四回:“但是时常听那小説上有甚么 秦穆公 的女儿 秦弄玉 ,被一个天上的神仙 萧史 娶了去。”
《國語辭典》:秦楼(秦樓)  拼音:qín lóu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丈夫萧史吹箫引凤的凤楼。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遂为歌舞场所或妓馆的别名。南唐。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萧女〉词:「秦楼不见吹萧女,空馀上苑风光。」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宴金钗客,这的担著利害。」
《漢語大詞典》:秦王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班婕妤“咏扇”〉》:“画作 秦王 女,乘鸞向烟雾。” 李善 注引列仙传:“ 萧史 者, 秦繆公 时人。善吹簫。 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一旦皆随凤皇飞去。”
《漢語大詞典》:秦箫(秦簫)
传说 萧史 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两人俱仙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云愁 鲁 馆,风咽 秦 簫,驂鸞轡以飇驰,惨龙头而雪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倩龙池和凤沼,寡鵠望 秦 簫,孤鸞怯 楚 腰。”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秦 簫吹断续, 楚 挽哭沧浪。”
《漢語大詞典》:秦凤(秦鳳)
传说 萧史 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后两人俱乘凤仙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后用以为典。 唐 吴融 《岐下闻杜鹃》诗:“怨已惊 秦 凤,灵应识 汉 鸡。” 宋 杨亿 《宣曲二十二韵》:“ 秦 凤来何晚, 燕 兰梦未成。”
《漢語大詞典》:箫史(簫史)
古代传说中善吹箫的人。 汉 刘向 列仙传·箫史:“ 簫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簫史”泛指如意郎君。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却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随 簫史 ,归 蓬岛 。”
分類:中善吹箫
《國語辭典》:萧史(蕭史)  拼音:xiāo shǐ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漢語大詞典》:骖鸾(驂鸞)
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文选·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驂鸞腾天。” 吕向 注:“御鸞鹤而升天汉。” 唐 薛逢 《汉武宫词》:“絳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驂鸞。”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仙人驂鸞倏来往,烟鬟雾珮流云霰。” 清 舒位 《黔俗以试院丹笔写魁星相饷遗为是诗》:“想见白袍吟立鹤,仗伊綵笔去驂鸞。”
《漢語大詞典》:骖鸾侣(驂鸞侣)
传说 秦穆公 女 弄玉 与其夫 萧史 乘鸾凤飞升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后因以“驂鸞侣”比喻美满的夫妻。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 虞敖 夫妇驂鸞侣,相敬如宾主。”
《漢語大詞典》:凤京(鳳京)
京都。 唐 刘宪 《奉和人日清暉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舆輦乘人日,登临上凤京。” 唐 李乂 《幸白鹿观应制》诗:“制蹕乘驪阜,迴舆指凤京。”参见“ 凤城 ”。
分類:京都
《國語辭典》:凤城(鳳城)  拼音:fèng chéng
帝都,指长安。唐。杜甫 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清。陈维崧〈贺新郎。掷帽悲歌发〉词:「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分類:京都
《漢語大詞典》:凤凰城(鳳凰城)
(1).京城。 唐 杜甫 《复愁》诗之九:“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仇兆鳌 注:“凤凰城,指 长安 。” 宋 陈师道 《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 清 孙枝蔚 《凌蔚候长郎八岁读书日满百行》诗:“此时青玉案,他日凤凰城。”
(2). 广东 潮州 的别称。 清 黄遵宪 《将至潮州》诗:“片帆遥指 凤凰城 ,屈指家山尚几程。” 钱仲联 笺注引广东通志:“ 潮州 府城, 明 洪武 三年,指挥 俞良辅 闢旧堤城西南,筑砌以石,谓之 凤城 。”
《國語辭典》:凤凰台(鳳凰臺)  拼音:fèng huáng tái
相传刘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山,当时被看作凤凰,遂筑此台。其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國語辭典》:凤城(鳳城)  拼音:fèng chéng
帝都,指长安。唐。杜甫 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清。陈维崧〈贺新郎。掷帽悲歌发〉词:「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分類:京都
《漢語大詞典》:凤女(鳳女)
对女子的美称。 唐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藩应制》诗:“那堪将凤女,还以嫁 乌孙 。”按,此指公主。 唐 李商隐 《西溪》诗:“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按,此凤女、龙孙自指其子女。
《漢語大詞典》:凤女台(鳳女臺)
相传为 秦 人祭祀 弄玉 所筑的高台,台上建有 凤女祠 。台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后亦借指公主和美女所居之处。 唐 李峤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诗:“龙舟下瞰鮫人室,羽节高临 凤女臺 。”参见“ 凤臺 ”。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漢語大詞典》:凤楼(鳳樓)
(1).指宫内的楼阁。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綺窗。” 宋 张孝祥 《忆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词:“元宵节,凤楼相对鰲山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合殿云浓留嫩草,千官花覆驻游丝。凤楼出入谁焚牘,会见英雄集柏池。”
(2).借指朝廷。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二:“谁绘洚洞图,为民陈凤楼。”
(3).指妇女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荡子从征久,凤楼簫管閒。” 隋 江总 《箫史曲》诗:“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4).指 五凤楼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势争。何哉诸巨公,好以古学鸣。未便 凤楼 造,先长牛耳盟。”参见“ 五凤楼 ”。
《漢語大詞典》:五凤楼(五鳳樓)
古楼名。 唐 在 洛阳 建 五凤楼 , 玄宗 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 梁太祖 朱温 即位,重建 五凤楼 ,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见新唐书·元德秀传、 宋 周翰 《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宋 曾慥 类说卷五三引谈苑:“ 韩溥 、 韩洎 咸有词学, 洎 尝轻 溥 ,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枢草舍,聊庇雨风而已,予之为文,如造五凤楼手。’” 清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初集》:“至诵其应制应教诸作,儼造五凤鉅手。”
《國語辭典》:凤箫(鳳簫)  拼音:fèng xiāo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后随凤凰而去,遂以凤箫泛指箫或排箫。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词:「肠断斑骓去未还,绣屏深锁凤箫寒,一春幽梦有无间。」也称为「凤凰箫」。
《漢語大詞典》:凤女祠(鳳女祠)
古祠名。相传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与夫 萧史 双双乘凤凰而去, 秦 人筑祠祀之。故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 秦 人作 凤女祠 於 雍宫 中,时有簫声而已。”参见“ 凤臺 ”。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國語辭典》:大庭  拼音:dà tíng
外朝之廷,在库门内、雉门外。《逸周书。卷二。大匡解》:「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
《國語辭典》:箪瓢(簞瓢)  拼音:dān piáo
瓢,饮器,以葫芦剖分而成。箪瓢形容简朴刻苦的生活。《文选。班固。答宾戏》:「颜潜乐于箪瓢,孔终篇于西狩。」宋。陆游 晨起独行绿阴间诗:「病逢针药如差减,贫比箪瓢尚庶几。」
《國語辭典》:箪食瓢饮(簞食瓢飲)  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
语本《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颜回生活虽然清苦,却依旧不改乐道的志趣。后用以比喻安贫乐道。《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子赣传》:「颜渊箪食瓢饮,在于陋巷。」唐。韩愈 与李翱书:「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也作「箪瓢陋巷」。
《國語辭典》:箪瓢陋巷(簞瓢陋巷)  拼音:dān piáo lòu xiàng
比喻安贫乐道。参见「箪食瓢饮」条。明。朱鼎《玉镜台记》第四出:「劳黾勉,须学取箪瓢陋巷,暂乐田园。」
《國語辭典》:箪食(簞食)  拼音:dān sì
形容生活贫苦。《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咱每日一瓢饮,一箪食,有几双箸几张匙。」
分類:蔬食饭食
《國語辭典》:陋巷  拼音:lòu xiàng
狭小的巷子。引申为狭窄简陋的住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唐。韩愈 与崔群书:「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
《漢語大詞典》:颜子(顔子)
(1).指 孔子 弟子 颜回 。孟子·离娄下:“ 颜子 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颜子 不改其乐, 孔子 贤之。”后汉书·黄宪传:“子国有 颜子 ,寧识之乎?” 李贤 注:“ 颜子 , 颜回 也。”后常以“颜子”借指安贫乐道,有德寿夭之士。 唐 李端 《慈恩寺怀旧》诗:“ 孔 席亡 颜子 ,僧堂失 谢公 。” 唐 孟郊 《哭李观》诗:“ 颜子 既殂谢, 孔 门无辉光。”
(2).对 南朝 宋 周续之 的美称。宋书·隐逸传·周续之:“ 续之 年八岁丧母,哀戚过於成人,奉兄如事父。 豫章 太守 范宁 於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 续之 年十二,诣 宁 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
(3).指质量差的物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柔福帝姬:“ 柔福 帝姬,先自 金 閒道奔归……及 韦太后 归自北方,持 高宗 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説错买了颜子,帝姬 柔福 死已久,生与吾共卧起,吾视其敛且寘骨。’”参见“ 颜子生活 ”。
《漢語大詞典》:颜子生活
指蹩脚活儿。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柔福帝姬:“京师 颜家巷 髹器物不坚实,故至今谓之 颜子 生活。”
分類:蹩脚活儿
《漢語大詞典》:颜巷(顔巷)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本指 颜回 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唐 许浑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诗:“ 颜 巷雪深人已去, 庾 楼花盛客初归。”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一折:“静守芸窗,僻居 颜 巷。”
《漢語大詞典》:颜生(顔生)
指 颜回 。 唐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辅嗣俄长往, 颜生 即短辰。” 唐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之四:“ 季子 祸从怜富贵, 颜生 道在乐簞瓢。”
分類:颜回
《漢語大詞典》:鲁瓢(魯瓢)
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匏瓜剖则为瓢。后因以“鲁瓢”喻时光虚度,仕途延误。 唐 罗隐 《大梁见乔诩》诗:“悵望添 燕 琯,蹉跎厌 鲁 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