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楚谣(楚謡)
(1). 楚 地歌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骨; 魏 製 晋 造,固亦二体。”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 楚 謡《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 宋 王安石 《筹思亭》诗:“坐听 楚 謡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朝。”
(2).指楚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夏 歌曰:‘鬱陶乎予心’; 楚 謡曰:‘名余曰 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觴也。”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衢谣(衢謡)
街头巷尾的歌谣。指民谣。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菁莪》採衢謡,《湛露》兴徒咢。”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 豳 人颂之曰:‘ 公孙 硕肤,赤舃几几。’此必非衢謡巷谚所能道也。”
分類:歌谣民谣
《漢語大詞典》:独酌谣(獨酌謡)
乐府杂歌谣歌辞名。 南朝 陈后主 《〈独酌谣〉序》:“ 齐 人 淳于髠 善为十酒,偶效之,作《独酌謡》。” 唐 武元衡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行歌《独酌謡》,坐发朱丝弦。”
《國語辭典》:俚歌  拼音:lǐ gē
1.民间的通俗歌谣。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踏月俚歌喧。」《聊斋志异。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
2.一种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的曲艺。表演形式为一人站唱,并自击简板、梆鼓。唱腔属基本曲调反覆体。也称为「板鼓咚」、「咚鼓」、「咚鼓当」。
3.自己诗作的谦称。唐。刘禹锡〈插田歌。序〉:「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宋。苏轼 和王胜之诗三首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漢語大詞典》:氓谣
民间歌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弦。”一本作“氓謡”。 唐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诗:“甿謡岂云远,从此庆緇衣。” 唐 许敬宗 《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里称冠盖,既洽甿謡;地接股肱,佇求人瘼。”
《國語辭典》:牧歌  拼音:mù gē
泛指以乡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
《国语辞典》:船歌  拼音:chuán gē
船夫摇船时唱诵的歌谣。在义大利最著名的是威尼斯船夫划著狭长小船时所唱的棹歌。为6/8或12/8拍的摇荡音乐,是一种单调伴奏型的音乐。
《漢語大詞典》:弹歌(彈歌)
古歌谣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 范蠡 进善射者 陈音 , 勾践 询以弓弹之理, 陈音 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謡”。
《漢語大詞典》:谣谚(謡諺)
歌谣和谚语。 清 唐甄 潜书·卿牧:“虽有所蔽,形于别奏,流于謡谚,闻于计吏、僚友、游士之口,皆可审察而知之。”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谚语》:“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本阶级之外……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为了这缘故。”
《漢語大詞典》:市歌
流行于市民中的歌谣。 明 徐渭 《奉师季先生书三》:“今之南北东西虽殊方,而妇女儿童,耕夫舟子,塞曲征吟,市歌巷引,若所谓竹枝词,无不皆然。”
《漢語大詞典》:五裤谣(五袴謡)
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 唐 白居易 《西楼喜雪命宴》诗:“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袴謡。” 明 高启 《送长洲周丞陞吴县令》:“寂寞 长洲 路,空闻五袴謡。”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漢語大詞典》: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语出古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隋 许善心 《神雀颂》:“ 轩 ( 轩辕 )物重造, 姚 ( 虞舜 )风再薰。” 唐 崔立之 《南至郊坛有司书云物赋》:“时谓 唐 时,歌卿云之五色;德称 虞 德,咏《南风》之再薰。”
《高级汉语词典》:氓歌
民间歌谣
《漢語大詞典》:邑颂(邑頌)
邑里的歌谣。指民歌。《魏书·崔僧渊传》:“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
《漢語大詞典》:巴俚
巴 地民间歌谣。用以对自作诗文的谦称。 唐 孟浩然 《和张明府登鹿门山》:“谬承 巴 俚和,非敢应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