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倡伎
(1).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后汉书·梁冀传:“ 冀 、 寿 共乘輦车……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謳竟路。”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 吴主 悲喜,迎拜於东门之外。既入庙,比七日三祭,设诸倡伎,昼夜娱乐。”云笈七籤卷四十:“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
(2).娼妓。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 唐 宋 间恶少,竞刺其身……国朝此风遂絶。惟冶游儿与倡伎密,或札刺名号,以互相思忆。”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跋》:“倡伎以色事人,不能风雅。”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倡伎就大抵穿着‘利屣’,穿得久了,也免不了要‘趾敛’的。”
《漢語大詞典》:倡技
同“ 倡伎 ”。 指古代歌舞杂戏艺人。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其翌日,﹝ 孙晧 ﹞拜庙荐祭,歔欷悲感。比七日三祭,倡技昼夜娱乐。”
《漢語大詞典》:倡卒
军中表演歌舞百戏者。
《國語辭典》:朝歌夜弦(朝歌夜絃)  拼音:zhāo gē yè xián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的欢乐中。唐。杜牧 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也作「朝歌暮弦」、「朝歌暮乐」。
《漢語大詞典》:蹀舞
谓歌舞时以足跺地打拍子。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换马》:“桃花玉面,等千金蹀舞春风。”
《漢語大詞典》:鞮鞻氏
古代掌管少数民族歌舞的乐官名。周礼·春官·鞮鞻氏:“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國語辭典》:传踏(傳踏)  拼音:zhuàn tà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歌舞。由宋代说唱技艺发展而来。以一诗一词歌咏一事或分咏多事,边歌边舞。是元代剧曲的先导。也称为「转踏」。
《漢語大詞典》:裘马声色(裘馬聲色)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诸王总论》:“ 宋 诸王咸以文雅自飭,工笔札,喜,不专溺於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漢語大詞典》:俳舞
杂戏歌舞。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倡优俳儛,侯小儿所戏弄之象,皆为懽笑。”
分類:杂戏歌舞
《國語辭典》:声色狗马(聲色狗馬)  拼音:shēng sè gǒu mǎ
比喻不务正业的荒淫享乐。《隋书。卷五九。炀三子传。齐王暕传》:「暕颇骄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遣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等求声色狗马。」也作「狗马声色」、「声色犬马」。
《漢語大詞典》:伞头(傘頭)
陕北 地区大秧歌舞中领舞领唱的演员。因以所执之伞为道具,故称。 贺敬之 《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 陕北 大秧歌在表演,这雪白的羊肚子毛巾,紫红的腰带,这领唱的伞头,合唱的男女队员……这不是一九四三年的‘红火’情景吗?”
《漢語大詞典》:鸾歌凤舞(鸞歌鳳舞)
山海经·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鸞鸟自歌,凤鸟自舞。”后以“鸞歌凤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之一:“紫房綵女弄明璫,鸞歌凤舞断君肠。” 南朝 陈 张正见 《神仙篇》:“鸞歌凤舞集 天台 ,金闕银宫相向开。”
分類:歌舞美妙
《國語辭典》:梨园弟子(梨園弟子)  拼音:lí yuán dì zǐ
唐玄宗时对梨园歌舞艺人的称呼。《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后用以泛称演戏的人。唐。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诗:「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也称为「梨园子弟」。
《國語辭典》:流妓  拼音:liú jì
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娼妓。《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婢乃预往,伪作流妓。」清。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上海之妓》:「至光绪中叶之旅馆,虽有流妓寄居营业,客可前往,然非居停主人所蓄之钱树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