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4,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文畅
五柳爱寻王母使
寻花问柳
杨柳暗栖鸦
一緺杨柳掌中回
渭城柳
移柳
月上柳稍
章台柳
执靮
种柳营中
子厚南宫
词典
杨柳
柳色
柳条
典故
文畅

相关人物
柳恽


《梁书》卷二十一《柳恽传》
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也。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少工篇什,……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武帝与宴,必诏恽赋诗。尝和武帝登景阳楼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彫辇逐风游。」深见赏美。当时咸共称传。

例句

逸荡子山匹,经奇文畅俦。 皎然 读张曲江集

典故
五柳爱寻王母使

相关人物
陶潜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读山海经诗十三首〉~00~
〈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典故
元戎小队
  
小队出郊
 
小队春行
 
小队登临
 
小队红旗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严中丞枉驾见过〉【案:原注。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两川都节制。】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地分南北任孤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白帽应兼似管宁】【皂帽还应似管宁】【皂帽应兼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今日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典故
杨柳暗栖鸦


《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清乐〉~066~
杨伴,本童谣歌也。齐隆昌时,女巫之子曰杨旻,旻随母入内,及长,为后所宠。童谣云:「杨婆儿,共戏来。」而歌语讹,遂成杨伴儿。歌云:「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

例句

梅芳已流管,柳色未藏鸦。 孟郊 招文士饮

典故
一緺杨柳掌中回

参考典故
掌中飞燕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白居易〉~490~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典故
一曲阳关
  
千万遍阳关
 
唱渭城
 
唱阳关
 
四叠阳关
 
泣渭城
  
渭城挹轻尘
 
渭城朝雨
 
渭城柳
 
渭城歌
 
渭城诗
 
渭城风雨
 
听阳关
 
西出阳关
 
阳关一杯酒
   
阳关无故人
 
阳关声苦
 
阳关西出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案: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客舍依依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典故
移柳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二《哀江南赋》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例句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杜甫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之二

典故
月上柳稍


《全宋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典故

《本事诗·情感》
韩翃少负才名,天宝末,举进士。孤贞静默,所与游皆当时名士。然而荜门圭窦,室唯四壁。邻有李将失名妓柳氏。李每至,必邀韩同饮。韩以李豁落大丈夫,故常不逆,既久逾狎。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所居,即萧葭艾,闻客至,必名人,因乘间语李曰:「韩秀才穷甚矣,然所与游必闻名人,是必不久贫贱,宜假借之。」李深颔之。间一日,具馔邀韩。酒酣,谓韩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遂命柳从坐接韩。韩殊不意,恳辞不敢当。李曰:「大丈夫相遇杯酒间,一言道合,尚相许以死,况一妇人,何足辞也!」卒授之,不可拒。又谓韩曰:「夫子居贫,无以自振,柳资数百万,可以取济。柳,淑人也,宜事夫子,能尽其操。」即长揖而去。韩追让之,顾况然自疑曰:「此豪达者,昨暮备言之矣,勿复致讶。」俄就柳居。来岁成名。后数干淄青节度侯希逸,奏为从事。以世方扰,不敢以柳自随,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连三岁,不果迓,因以良金买练囊中寄之,题诗曰:「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复书,答诗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以色显独居,恐不自免,乃欲落发为尼,居佛寺。后翃随侯希逸入朝,寻访不得,已为立功番将沙吒利所劫,宠之专房。翃怅然不能割。会入中书,至子城东南角,逢犊车,缓随之。车中问曰:「得非青州韩员外邪?」曰:「是。」遂披帘曰:「某柳氏也。失身沙吒利,无从自脱。明日尚此路还,愿更一来取别。」韩深感之。明日如期而往,犊车寻至。车中投一红巾苞小合子,实以香膏,呜咽言曰:「终身永诀。」车如电逝。韩不胜情,为之雪涕。是日,临淄大校置酒于都市酒楼,邀韩。韩赴之,怅然不乐。座人曰:「韩员外风流谈笑,未尝不适,今日何惨然邪?」韩具话之。有虞侯将许俊,年少被酒,起曰:「寮尝以义烈自许,愿得员外手笔数字,当立置之。」座人皆激赞,韩不得已与之。俊乃急装,乘一马、牵一马而驰,径趋沙吒利之第。会吒利已出,即以入曰:「将军坠马,且不救,遣取柳夫人。」柳惊出,即以韩札示之。挟上马,绝驰而去。座未罢,即以柳氏授韩,曰:「幸不辱命。」一座惊叹。时沙吒初立功,代宗方优借,大惧祸作,阖座同见希逸,白其故。希逸扼腕奋髯,曰:「此我往日所为也,而俊复能之!」立修表上闻,深罪沙吒利。代宗称叹良久,御批曰:「沙吒利宜赐绢二千匹,柳氏?归韩翃。」后罢府闲居,将十年,李相勉镇夷门,又署为幕吏。时韩已迟暮,同职皆新进后生,不能知韩,举目为恶诗。韩邑邑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日,夜将半,韦叩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大愕然曰:「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曰:「留邸状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翃。』」韦又贺曰:「此非员外诗耶?」韩曰:「是也。」是知不误矣。质明而李与僚属皆至,时建中初也。自韩复为汴职以下,开成中,余罢梧州,有大梁夙将赵唯为岭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过梧州,言大梁往事,述之可听,云此皆目击之。故因录于此也。
典故
相关人物
柳庄
 
卫献公


《礼记·檀弓下》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

例句

抽毫连夜侍明光,执靮三年从省方。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典故
种柳营中

相关人物
陶侃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8~
侃在军四十一载,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苏峻之役,庾亮轻进失利。亮司马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将军王章至,曰:「章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章为小人;今王章为君子,殷融为小人。」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

例句

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李贺 梁公子

典故
子厚南宫

相关人物
柳宗元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韩愈十七·柳子厚墓志铭〉~5697~2~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禦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證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禦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后汉书》卷三十三〈郑弘列传〉~55~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请使郎补千石令,令史为长。帝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國語辭典》:杨柳(楊柳)  拼音:yáng liǔ
1.杨树与柳树。
2.泛称柳树。高约十至十二公尺,枝细长,柔软而下垂,红褐色或紫色。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漢語大詞典》:杨枝(楊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漢語大詞典》: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國語辭典》:柳条(柳條)  拼音:liǔ tiáo
1.柳树的枝条。南朝梁。简文帝〈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衣。」唐。白居易 晚兴诗:「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2.画笔的一种。用细柳枝略烧一下,吹灭后成炭头,多用于起画稿。《红楼梦》第四二回:「头号排笔四枝,……开面十枝,柳条二十枝。」
《國語辭典》:寻花问柳(尋花問柳)  拼音:xún huā wèn liǔ
1.出外游赏春天的景色。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六桥探春光,寻花问柳,做西湖上的诗。」也作「觅柳寻花」、「问柳寻花」。
2.比喻狎妓。《金瓶梅》第八十一回:「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饮酒宿娼。」也作「觅柳寻花」、「问柳评花」、「问柳寻花」。
《漢語大詞典》:三叠阳关(三疊陽關)
《阳关三迭》。琴曲。琴谱以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之曲。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 巫山 晓。”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本弹的是一曲《凤求凰》,倒做了《三叠阳关令》。”
《國語辭典》:渭城  拼音:wèi chéng
1.位于渭水北岸,本秦都咸阳,汉武帝时复置,改称为「渭城」,约今陕西咸阳东北。
2.乐曲名。又称〈渭城曲〉。本为唐。王维 送人使安西七言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后入乐府,遂以「渭城」名曲。它描写一种最普遍性的离别,具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大多数离别宴席演唱而成为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漢語大詞典》:阳关曲(陽關曲)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國語辭典》:章台柳(章臺柳)  拼音:zhāng tái liǔ
1.章台的柳树。比喻唐代居住在长安章台的妓女柳氏。唐。韩翃寄柳氏〉诗:「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词牌名。韩翃为宠姬柳氏所作,以起句为调名。也称为「忆章台」。
3.曲牌名。南曲入越调正曲,管色配六字调或凡字调。
《漢語大詞典》:执靮(執靮)
握马缰。借指骑马。 唐 韩偓 《病中闻复官》诗之一:“抽毫连夜侍 明光 ,执靮三年从省方。” 宋 王安石 《祭马龙图文》:“始逢君之执靮,屡顾我而回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傅尔丹 ﹞率 满洲 、緑营等五万兵讨之,诸 蒙古 藩臣皆执靮以从。”
分類:马缰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