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来使(來使)  拼音:lái shǐ
派来的使者。《韩非子。存韩》:「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红楼梦》第四回:「却说黛玉同姊妹们至王夫人处,见王夫人与兄嫂处的来使计议家务。」
《國語辭典》: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拼音:liǎng guó xiāng zhēng,bù zhǎn lái shǐ
(谚语)比喻双方交恶,不应为难或迫害中间的联络人。《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也作「两国相争,不阻来使」、「两国相争,不罪来使」、「两国战争,不斩来使」。
《國語辭典》:开示(開示)  拼音:kāi shì
尊称高僧大德的教诲。《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请二位将那五年之后风潮渐起,十年之后就大不同的情形,开示一二。」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漢語大詞典》:国礼(國禮)
政府迎送国君或接待来使的礼仪。史记·晋世家:“ 宋襄公 新困兵於 楚 ,伤於 泓 ,闻 重耳 贤,乃以国礼礼於 重耳 。” 司马贞 索隐:“以国君之礼礼之也。”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 燕山 常苦寒, 汉 使涉穷腊……见其酋长时,国礼何勤纳。”
《國語辭典》:捉刀  拼音:zhuō dāo
本指三国时曹操自以为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乃使崔季圭代见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于床头,假冒侍卫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代称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如:「虽然你的文笔极佳,但也不可帮好友捉刀。」《聊斋志异。卷八。褚生》:「我实鬼也。久当投生,所以因循于此者,高谊所不能忘,故附君体,以代捉刀;三场毕,此愿了矣。」
《國語辭典》:捉刀人  拼音:zhuō dāo rén
代人作文章或做事的人。《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孽海花》第二○回:「纯客看完笑道:『这个捉刀人却不恶,倒捉弄得老夫秋兴勃生了!』」
《國語辭典》:借用  拼音:jiè yòng
暂借使用。如:「您的钢笔借用一下好吗?」
分類:借用来使
《國語辭典》:动听(動聽)  拼音:dòng tīng
听起来能使人感动、喜爱,而觉得有兴趣。如:「议员候选人的演说非常动听,赢得许多人的支持。」《镜花缘》第一八回:「时当战国,邪说横行,不知仁义为何物,若单讲道学,徒费唇舌;必须喻之利害,方能动听,故不觉言之过当。」
《國語辭典》:贵价(貴价)  拼音:guì jiè
价,仆役。敬称他人的仆人为「贵价」。
《漢語大詞典》:称锤(稱錘)
称物时,用来使秤平衡的金属锤。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角斗甬,正权概” 汉 郑玄 注:“称锤曰权。”
《國語辭典》:连用(連用)  拼音:lián yòng
1.连续使用。如:「这部机器连用数年,依然完好如新。」
2.连接起来使用。如:「衍声复词一定要连用,不可拆开。」
《國語辭典》:接合  拼音:jiē hé
连接合并。三国魏。阮籍 通易论:「周流接合,万物既终。造微更始,明而未达。」
《漢語大詞典》:犀仆(犀僕)
亦作“ 犀兵 ”。亦作“ 犀伻 ”。 古时称来使。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秀才朱长官见寄》之二:“犀僕忽辞云海上,远持双璧扣吾扉。” 明 杨慎 《谢华启秀》卷三:“犀兵、犀僕、犀伻,皆古人称来使之名。”
分類:来使
《國語辭典》:喷灯(噴燈)  拼音:pēn dēng
一种会喷射火焰的焊接或加热工具。
《國語辭典》:气眼(氣眼)  拼音:qì yǎn
1.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可供空气通过的孔。也称为「气孔」。
2.铸件内部的空洞。由铸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捲入空气所形成。也称为「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