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苏代


《战国策》卷十《齐策三》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岑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士偶人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例句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白居易 卜居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国语辞典》:土木偶人  拼音:tǔ mù ǒu rén
用泥土或木头塑雕的人像。比喻无知无觉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九回:「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
《國語辭典》:象人  拼音:xiàng rén
1.人偶。
2.祭礼中戴假面具的人。《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
《漢語大詞典》:寓人
(1).羁旅之人。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於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2).木偶人。古用作陪葬的冥器。寓,通“ 偶 ”。 宋 陆游 《放翁家训》:“近时出葬,或作香亭魂亭,寓人寓马之类,当一切屏去。”
《漢語大詞典》:木梗
(1).木偶人。战国策·赵策一:“夜半,土梗与木梗鬭。”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籜。”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2).细短的木杆。 茅盾 《子夜》二:“制火柴的原料--药品,木梗,盒子壳,全是从外洋来的。”
《漢語大詞典》:木梗人
木偶人。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客曰:‘臣之来也,过於 淄水 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
分類:木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