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廉义(廉義)
廉洁而有节操。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戊辰,济 河 。詔 洛 、 怀 、 并 、 肆 所过四州,赐高年爵,恤鰥寡孤独各有差;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
《漢語大詞典》:鞭节(鞭節)
(1).有节的马鞭。 唐 李贺 《夜来乐》诗:“剑崖鞭节青石珠,白騧吹湍凝霜鬚。” 王琦 汇解:“鞭节,谓马鞭之起节者,其上皆以青石珠饰之。”
(2).竹子的地下茎,状如鞭节,故称。 唐 薛能 《竹径》诗:“鞭节横妨户,枝梢动拂衣。”
《國語辭典》:鸧鸧(鶬鶬)  拼音:cāng cāng
形容声音和谐。《诗经。商颂。烈祖》:「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國語辭典》:旋律  拼音:xuán lǜ
若干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乐音,依节奏上的一定组织关系连续奏出。为英语melody的意译。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
《漢語大詞典》:蹑节(躡節)
谓用脚有节奏地踏地。文选·傅毅〈舞赋〉:“於是躡节鼓陈,舒意自广。” 李周翰 注:“躡节鼓陈,谓足躡节与鼓合应也。”
《漢語大詞典》:烈义(烈義)
谓刚正而有节义。《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孙策 ﹞问 慈 曰:‘闻卿昔为太守劫州章,赴 文举 ,请诣 玄德 ,皆有烈义,天下智士也。’” 晋 傅玄 《秦女休行》:“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忼。”
《漢語大詞典》:鸣吟(鳴吟)
有节奏地鸣叫。
《漢語大詞典》:方概
端正而有节操。晋书·何充传:“ 何充 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録朝端,为老臣之副。”
《漢語大詞典》:鸾跄(鸞蹌)
形容行走有节奏有威仪。 辽 宋复圭 《冯从顺墓志铭序》:“曳綬鸞蹌於兵旅,峨冠鶚立於紫闉。”
《国语辞典》:淌水  拼音:tǎng shuǐ
顺势而下的水流。常用来比喻使用金钱没有节制。《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下在这里大半年了,看见少爷用银子像淌水。」
《漢語大詞典》:吟鸣(吟鳴)
(1).鸣叫。 萧红 《桥·小六》:“ 小六 全家在蟋蟀吟鸣里向着天外的白月坐着。” 杨朔 《木棉花》:“一到南国,情调便显然不同了。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2).指有节奏的响声。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七章:“除开那机械底铁和铁、铁和石头接触时所发出来的那些有韵律似的爆响和吟鸣而外,就只是一片近乎可怕的沉默。”
《漢語大詞典》:义士民
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例如:吾邑义士民。——·邵长蘅《青门剩稿》
《國語辭典》:有板有眼  拼音:yǒu bǎn yǒu yǎn
唱戏或唱歌合乎拍节板眼。形容人的言语行事清晰有条理。如:「他做起事来有板有眼,真是难得。」
《漢語大詞典》:毋度
无度,没有节制。管子·八观:“侈之所生,生於毋度。”
《漢語大詞典》:通天笋(通天筍)
一种从上到下没有节的竹笋。 宋 陶谷 清异录·通天笋:“ 衡州 人家竹林中生五笋,彻梢无节目,观者神之,名‘通天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