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代  拼音:sān dài
1.夏、商、周三朝。《礼记。表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明。陈继儒《李公子传》:「已命更席,则陶觞瓦鼎,无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汉铜器。」也称为「三后」。
2.称祖至孙三辈。如:「三代同堂」。唐。王维〈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也称为「三辈子」。
3.曾祖、祖父、父的总称。
《國語辭典》:高祖  拼音:gāo zǔ
1.称谓:(1)祖父的祖父。《礼记。丧服小记》:「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也称为「高祖父」、「高祖王父」。(2)远代的祖先。《左传。昭公十五年》:「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
2.历史上称开国的君主。如:「汉高祖」、「唐高祖」。
《國語辭典》:太公  拼音:tài gōng
1.父亲之称。《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
2.祖父之称。《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3.曾祖父之称。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三。太公》:「今人谓曾祖父曰太公。」
4.太公望吕尚。《孟子。尽心上》:「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
5.对老年人的尊称。《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
《國語辭典》:皇考  拼音:huáng kǎo
1.对亡父的尊称。《楚辞。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对亡祖的尊称。《诗经。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國語辭典》:七庙(七廟)  拼音:qī miào
1.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庙的总称。为帝王祀奉祖先之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晋帝司马炎,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
2.王朝。《文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高曾
(1).高祖和曾祖。 宋 文天祥 《题中书直院刘左史震孙云萍录》:“ 忠肃公 , 朔 人,以直节名一代,今中书左史负沉厚刚峭之气,以‘朔’名斋,盖於高曾规矩焉。” 清 方苞 《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 歙县 曹晋袁 传其高曾以下,远近宗妇贞烈者四十有五人。”
(2).泛指远祖。 清 龚自珍 《平均篇》:“语百姓曰:尔惧兵燹乎?则将起其高曾於九京而问之。”
《國語辭典》:六亲(六親)  拼音:liù qīn
1.六种亲属:(1)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以象天明。」晋。杜预。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2)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管仲》:「上服度则六亲固。」唐。张守节。正义:「六亲谓外祖父母一,……女之子六也。」(3)父、母、兄、弟、妻、子。《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4)父、子、兄、弟、夫、妇。《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秦彭》:「乃为人设四诫,以定六亲长幼之礼。」
2.近亲。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昔日平居时,晨夕对六亲。」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皇姑以夫人能尽妇道,称之六亲。」
《國語辭典》:三从(三從)  拼音:sān cóng
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从父、从夫、从子三个规范。《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漢語大詞典》:五庙(五廟)
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礼记·祭法:“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公羊传·庄公三年》:“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 清 姚鼐 《与许孝亷庆宗书》:“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漢語大詞典》:四庙(四廟)
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四代祖庙。《礼记·丧服小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郑玄 注:“高祖以下。与始祖而五。” 孔颖达 疏:“而立四庙者,既有配天始祖之庙,而更立高祖以下四庙,与始祖而五也。” 清 方苞 《教忠祠规序》:“古者建国始得立五庙, 北宋 以前犹有四庙、三庙、二庙之制。”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内的亲属。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2.同母者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见《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
《漢語大詞典》:晋年(晉年)
晋 陶潜 自以曾祖 陶侃 为 晋 世宰辅,不欲出仕新朝,故所著文章,在 义熙 以前均书 晋氏 年号, 永初 以后则只记甲子,以示追思前朝之意。见宋书·隐逸传·陶潜。后遂以“晋年”指怀念故朝之思。 元 萨都剌 《上赵凉国公》诗:“ 新亭 不必悲 王导 , 彭泽 何曾改 晋 年。”
《漢語大詞典》:重表
指高祖、曾祖以来的中表亲。一说两重表亲。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曾祖之姊妹:“ 杜 诗云:‘我之曾老姑,尔之高祖母。’则 王砅 乃其曾祖之姊妹之元孙也。与祖之姊妹之曾孙,乃父之姊妹之孙,其称谓自当有别,故加一‘重’字而称之曰‘重表姪’……由此知,高曾以来之中表亲,皆当称曰‘重表’。”
《漢語大詞典》:月祀
古代指每月对曾祖、高祖的祭祀。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 韦昭 注:“月祀於曾、高也。”
《漢語大詞典》:袒免亲(袒免親)
指五服以外的远亲,如高祖的亲兄弟、曾祖的堂兄弟、祖父的再从兄弟、父亲的三从兄弟、自己的四从兄弟及三从侄、再从侄孙等。《唐律·户婚下·为袒免妻嫁娶》:“诸尝为袒免亲之妻而嫁娶者,各杖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