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法
普遍适用的法则。 宋 苏轼 《天子六军之制》:“《王制》,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孟子之説亦如此。此 三代 之通法。” 华衡芳 《〈代数术〉序》:“术之多将不可胜纪,而仍不足以穷数理之变,则不如任数之万变,而我立一通法以驭之。”
《國語辭典》:阴平(陰平)  拼音:yīn píng
1.国音声调中的第一声,音调高而平,始终一致。多由古音平声中属于清音声母的字分化而来。如天、仙、东、风等。
2.地名:(1)古羌氐地。汉武帝开西南夷,置阴平道,故城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2)东晋置,位于今四川省梓潼县西北。(3)南朝宋置,南齐沿置,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阳县西北。
《國語辭典》:四声(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漢語大詞典》:普施
普遍施与。晏子春秋·问上七:“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於民而普施之。”史记·五帝本纪:“ 高辛 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晋书·礼志上》:“地德普施,惠存无疆,乃建太社,保佑万邦。” 唐 吕令则 《义井赋》:“饮之则长鸣而忘其苦辛,酌之则充量而欣其普施。”
《國語辭典》:普及  拼音:pǔ jí
遍布,遍及于一般。如:「教育普及」。
《漢語大詞典》:方施
普遍施行。方,通“ 旁 ”。书·皋陶谟:“ 皐陶 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孙星衍 疏:“《白虎通·圣人篇》云……‘旁施象刑惟明’,方作旁者,説文:‘旁,溥也。’”
《國語辭典》:沾洽  拼音:zhān xiá
1.雨泽充足。「沾」文献异文作「沾」。宋。蔡襄〈祭神文〉:「澍雨成潦,农亩沾洽。」
2.恩泽广布。《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脩君臣之礼。赏赐殊厚,莫不沾洽。」
3.融洽。《三国志。卷六四。吴书。孙峻传》:「峻、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包容。」
4.见闻渊博。《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许慈传》:「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漢語大詞典》:等慈
佛教语。平等普遍的慈悲。 宋 苏轼 《后苑瑶津亭开启祈雨道场斋文》:“自非妙觉之等慈,孰拯疲民於重困。”
《國語辭典》:周浃(周浹)  拼音:zhōu jiá
周全通澈,深入遍及。《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天下,动无不当也。」《史记。卷二三。礼书》:「于是中焉,房皇周浃,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
《漢語大詞典》:布治
(1).普遍治理。书·禹贡“ 禹 敷土” 孔 传:“洪水汎溢, 禹 布治九州之土。”
(2).颁布政令或法典。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郑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万民观焉。” 孙诒让 正义:“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国、畿内都鄙。”
(3).谓施政。 明 高启 《三贤堂》诗:“至今郡中人,犹想布治年。”
《國語辭典》:普请(普請)  拼音:pǔ qǐng
中国禅宗集结僧众一起劳动,称为「普请」。
《國語辭典》:普度  拼音:pǔ dù
1.广施法力以度化众生。《三洞奉道科戒》卷六:「道以斋为先,勤行登金阙。故设大法桥,普度诸人物。」《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观经正宗分散善义》:「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也作「普渡」。
2.广行剃度。《宋史。卷二七六。列传。孔承恭》:「尝劝上不杀人,又请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真宗乾兴元年》:「先朝普度天下僧道,尝令三司使林特总其事。」
3.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民间施放水灯的民俗。参见「放水灯」条。也作「普渡」。
《漢語大詞典》:方割
(1).普遍为害。《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孙星衍 疏:“是方割为溥害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家大人曰:‘方皆读为旁,旁之言溥也,徧也。’” 晋 张协 《杂诗》之十:“洪潦浩方割,人怀昏垫情。”
(2).指普遍的祸害。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诗:“天子咨四岳,佇公济方割。”
《漢語大詞典》:周洽
周遍,普遍。《后汉书·冯衍传上》:“树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於周洽。”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今执事聪明视听,悉已周洽,风俗之美恶,士流之能否,皆得而知之矣。”
分類:周遍普遍
《漢語大詞典》:宣行
(1).普遍施行。 汉 蔡邕 《刘镇南碑》:“君乃布愷悌,流惠和;慕 唐叔 之野棠,思 王遵 之印策;赋政造次,德化宣行。”
(2).传布;流布。南史·梁纪下·元帝:“﹝帝﹞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絶…… 梁王 詧 遣尚书 傅準 监行刑,帝谓之曰:‘卿幸为我宣行。’ 準 捧诗,流泪不能禁,进土囊而殞之。”
(3).宣布和施行王命。旧唐书·萧瑀传:“比每受一敕,臣必勘审,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
《漢語大詞典》:诞昭(誕昭)
(1).大为昭著。 晋 夏侯湛 《雷赋》:“嗟乾坤之神祗兮,信灵化之诞昭。”
(2).普遍昭示。 宋 王禹偁 《拟赐天下雍熙三年新历诏》:“爰举旧章,乃颂新历,诞昭正朔,广被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