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鹿豕  拼音:lù shǐ
鹿、豕皆是鄙野的动物。比喻粗野愚蠢的人。《孔丛子。儒服》:「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惜此女蠢若鹿豕,惟知饱食酣眠。」
《國語辭典》:狂瞽  拼音:kuáng gǔ
瞽,肤浅不明事理。狂瞽指狂妄浅薄的言论。多为自谦之词。《汉书。卷七七。何并传。赞曰》:「诸葛、刘、郑虽云狂瞽,有异志焉。」《南史。卷六九。虞荔传》:「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使得尽狂瞽之说,披肝胆之诚,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國語辭典》:痴顽(痴頑)  拼音:chī wán
痴愚顽固。唐。王建〈昭应官舍〉诗:「痴顽终日羡人閒,却喜因官得近山。」宋。陆游〈将离江陵〉诗:「痴顽久不去,常恐遭诮让。」
《國語辭典》:混混  拼音:hùn hùn
1.元气显著的样子。《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2.浊乱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波浪的声音。《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4.苟且度过。如:「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日子了。」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國語辭典》:滚滚(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样子。如:「波涛滚滚」、「滚滚红尘」、「黄沙滚滚」。也作「混混」、「衮衮」。
2.形容水沸腾。《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3.繁多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
《國語辭典》:童蒙  拼音:tóng méng
1.年幼无知的儿童。《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冀。」
2.知识浅陋,幼稚无知。《淮南子。齐俗》:「古者民童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
《漢語大詞典》:兀然
突兀的样子。例如:兀然耸立。
兀的,忽然。例如:兀然失笑起来。
昏然无知的样子。例如:兀然躺下。
依旧。例如: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
《國語辭典》:块然(塊然)  拼音:kuài rán
1.独处、安然。《谷梁传。僖公五年》:「块然受诸侯之尊已,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
2.孤独的样子。晋。刘琨〈答卢谌书〉:「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女独坐,块然无侣,中心愤恚,颇难自堪。」
《漢語大詞典》:蠢尔(蠢爾)
无知蠢动貌。《诗·小雅·采芑》:“蠢尔 蛮荆 ,大邦为讎。” 朱熹 集传:“蠢者,动而无知之貌。” 晋 潘岳 《关中诗》:“蠢尔 戎 狄 ,狡焉思肆。” 唐 白居易 《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朕以 恆阳 之众,蠢尔无知,驱彼生人,致之死地。” 清 贝青乔 《捕鳄行》:“尾掉狂风狂,鬐扬毒雾毒。蠢尔鰐兮,雄长裸虫三百六,血人於牙脆如肉。”
分類:无知
《漢語大詞典》:莫莫
昏昧无知貌。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问以《坟》《索》之微言……古今因革之异同,则怳悸自失,喑呜俛仰,蒙蒙焉,莫莫焉,虽心觉面墙之困,而外护其短乏之病。”
(1).茂密貌。《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 朱熹 集传:“莫莫,茂密貌。” 晋 左思 《蜀都赋》:“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明 何景明 《养蚕词》:“桑叶莫莫,蚕白满箔。”
(2).肃敬貌。《诗·小雅·楚茨》:“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 朱熹 集传:“君妇,主妇也;莫莫,清静而敬至也。”
(3).犹默默。 汉 扬雄 《甘泉赋》:“炕浮柱之飞榱兮,神莫莫而扶倾。”
(4).同“ 漠漠 ”。尘土飞扬貌。莫,通“ 漠 ”。汉书·扬雄传上:“《校猎赋》:‘莫莫纷纷,山谷为之风焱,林丛为之生尘。’” 颜师古 注:“莫莫,尘埃貌;纷纷,乱起貌。”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莫莫兮未晞。”
《國語辭典》:冥顽(冥頑)  拼音:míng wán
昏愚固陋。清。王国维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词:「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啼鴂怨春残。」
《漢語大詞典》:无智(無智)
(1).谓不运用其智。吕氏春秋·分职:“夫君也者,处处服素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 晋 支遁 《大小品对比要抄序》:“无物於物,故能齐於物;无智於智,故能运於智。”
(2).愚蠢,无知。南史·虞寄传:“客有造其父,遇 寄 於门,嘲曰:‘郎子姓 虞 ,必当无智。’ 寄 应声曰:‘文字不辨,岂得非愚!’客大惭。” 许地山 《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 萧军 《羊》二:“偷羊贼每次经过我的门前,不再那样无智和生疏,他总是笑着的。”
《國語辭典》:昧昧  拼音:mèi mèi
1.昏暗不明。《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2.渺茫。北周。庾信〈小园赋〉:「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3.深思。《书经。秦誓》:「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
《國語辭典》:乳臭  拼音:rǔ xiù
口中尚带奶味。比喻年少无知。《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朕一女尚乳臭,卿等使朕屈身以事戎狄,将欲使弃吾女于沙漠之地耶?」
《漢語大詞典》:狂斐
(1).论语·公冶长:“子在 陈 ,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朱熹 集注:“狂简,志大而畧於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后以“狂斐”谓立意高远,文采斐然。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下言狂斐颇及古, 陶 韦 比格吾不私。”参见“ 狂简 ”。
(2).指狂妄无知者率而操觚或肆言无忌。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尔何辈,輒敢窃圣经之名,冠於编首,今日聊赠一剑,以为后世狂斐之戒!”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狂斐之徒,仅能动笔,类敢谤伤。”
(3).用为自谦之词。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狂斐之人,诛赦惟命。” 宋 欧阳修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臣生逢纳諫之圣明,不间直言之狂斐,惟冀愚衷之可採。” 元 白朴 《满庭芳》词序:“僕不揆狂斐,合三字奇句,试为一首,必有能辨之者。”
(4).犹放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又新:“后过 淮南 , 李绅 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其狂斐类此。”
《國語辭典》:狂简(狂簡)  拼音:kuáng jiǎn
志向远大而行事粗略。《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漢語大詞典》:狂痴(狂癡)
亦作“ 狂痴 ”。
(1).癫狂痴呆。亦指癫狂痴呆的人。 汉 陆贾 新语·慎微:“视之无优游之容,听之无仁义之辞,忽忽若狂痴,推之不往,引之不来。”《汉书·韦玄成传》:“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曜晻而不宣。” 汉 蔡琰 《悲愤诗》:“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清 郑燮 《骨董》诗:“钩深索远求,到老如狂痴。”
(2).愚鲁无知。用为谦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命与不遇,未遭可为之事;性与不惠,復无垂范之言。兀兀狂痴,行近四十。”